金刚经释义26成观法师

金刚经释义26

成观法师讲解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拿起《金刚经》,我们上次讲到第九分,「阿兰那」哪里,我们继续讲。须菩提告佛说: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佛是说我所得到这个「无诤三昧」,是最为殊胜的,没有任何人比得上我。

【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是引世尊所讲的话,世尊称赞他,那「离欲」呢?什么叫离欲?离欲就是离于世间的贪爱、离于五欲、六尘,无所贪爱于世间,那当然跟五欲六尘有关的都离了,五欲财色名食睡,财,资财;色,这里是特指男女色,讲明白一点就是淫欲、性爱,那个色在这里是指这个,所谓的财、色、名、食,就是饮食男女了,五欲六尘都无所贪爱。那譬如说艺术、绘画、音乐这些就是六尘了,色、声、香、味、触也不贪爱,也不贪着,所以这才叫做离于五欲,那这样就无所贪爱于世间,所以他的心就不为世间的贪爱所动,叫做离欲。那这个离欲啊,这个要加一个心,是心离欲,心离开这欲望的贪着,而且心不起欲。譬如说以淫欲来讲,不只是说不去离于女色,或是离于男色,而不做性行为,这样叫离欲,不是,而是连心都没有这个欲望,心都离了这个欲望,所以心中没有欲念,这叫离欲。乃至于如果有尘境起的话,也不生,也不会被外尘所引诱、波动,这是极难的了。虽然世尊这样子称赞我,但是,下面的阿罗汉是离欲阿罗汉,后面的句号应该的分号,因为下面一句是接着上面一句。但是世尊!

【我不作是念。】

虽然世尊这样称赞我,但是我却不会这样想,怎么想呢?

【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

「不作是念」就是没有这个念头,我没有起这样的念头,我不起这样的念头,我不但不这么想,而且连这个一刹那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念头就是很短很短的思维叫做念头,那想呢?念、想、思都很接近,但是呢?不一样,念是一刹那的,好像点火一样,一个火花,一刹那的念头。想呢?想是一个概念或是一个想法,它会比较长一点,譬如说它是一个句子,或是好几个句子,表示一个完整的想法,那譬如说我有一个想法,那就可以讲很多话了,但是念头是一闪而过叫念,从念头再发挥出来的,所以念头就是一个种子一样,一个种子,然后这个想法就是种子已经发芽、生根以后,这样比较具体一点的东西叫做想。而且这个还有一个差别,念头是一闪而过,而且是不经意的,但是这个想是作意的,你有意去想,那你说我没有故意去想,可是你没有故意呢?但是潜意识里面就有作意,作意才会想,所以人家问你说,你在想什么?那想什么想比较长的一个思维。那个「思」是什么呢?思是一整套有系统的想法,就说很多的想法一整套,有系统叫做思,所以叫思考嘛,思考就有次第、有系统、有组织的叫做思。然后没有系统的,乃至于七拼八凑的这就叫想,所以所谓妄想、东想西想啊。但思就不是,思就比较精密一点,不是乱想、不是杂想、不是妄想,它是经意的,有意地去想它,而且是有次第、有组织、有体系,或是有系统,这样叫做思。譬如说孔子的思想是什么?老子的思想是什么?就说这个思是一整套的,康德的思想是什么?但是你说你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什么想法?这想法就一点点了。但是如果是离欲的大阿罗汉呢?他就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呢?说:

【我得阿罗汉道。】

因为无生,一作这个念头就有生,这念头已经生起了嘛,所以就有生,就不是阿罗汉了,如果是哪样子的话。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阿兰那」,所以你看《金刚经》是很麻烦的事,刚刚明明讲「无诤三昧」,怎么跑到「阿兰那」来了,中间没有连接词,也没有转折语气,它就是我们年轻的时候说:水平思考法,什么叫水平思考法?跟水平相对的是什么?垂直思考,什么叫水平思考法?先讲垂直思考,我们一般人的思考是垂直的,垂直就是说,不管是由下而上,或是由上而下,是有次第的上去,是一条直线,那直线是什么?就有次第可得,那直线是什么?用数学来讲,有无数的点形成的,那形成你这个点一定要跳到下一个点,整个都连在一起才能形成直线,那我们一般人的思维就是直线的,所以有脉络可寻,你是怎么想的,可以推得出来,这样知道你的出发点,以及方向,就可以推出来,不管你是这样想,或是这样想,它都是直线的意思。什么叫水平思考法?水平思考法就是,水平思考法也就是平面思考法,好多个平面都是互相平行的,所以水平思考法或是平面思考法就是跳跃的,所以你就抓不到,因为它也没有连接词、没有转折词,没有因为,所以等等,所以这很类似禅宗的思考法,跳跃式,从这个平面跳到这个平面,这中间没有联系,这种就是所谓的顿悟型的,才可能了解。所以我这里举这个,你看禅宗的东西,所以这个《金刚经》属于禅宗的东西,原因就在这里,为什么?因为它中间从这一个idea,跳到另一个idea,中间没有连接词,这很像《楞严经》,没有连接词,有时候讲因不讲果,有时候讲果不讲因,假设你是大根器人,你应该知道,这样就完了嘛,所以就经难解就是这样子的。

那为什么从「无诤三昧」,然后讲到「离欲阿罗汉」,然后讲到「阿兰那」,这不是跳跃式的吗?但是它的思维的逻辑是含在其中的,你表面上看不出来,它好像是跳跃式的。「无诤三昧」诤就是烦恼,也就说没有二法、没有相抵触的法,所以没有争论,没有斗争、没有争斗,自心不内斗,也不外斗,所以就平和,就寂静。那你还有欲望的话,你就还有所求,有所求就一定要跟别人抵触,你一定要争求,所以就会跟别人有抵触,所以也跟自己抵触,你在追求种种欲望的时候,里面就有苦,求之前有渴望的苦,求之后得到了,有保有的苦,你怕失去,求得之前有所求不得苦,求到以后要保有,有不能保有的苦,然后得到以后会失去,一定会失去,因为什么?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无常,所以就苦,这些都是苦,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有冲突,跟无诤三昧有关系,因为无诤三昧心里面没有波澜,没有追求的这个波澜,心海的水波是平静的,所以就没有欲望起来,所以叫做离欲,所以因为无诤所以离欲,因为离欲所以寂静,所以这个逻辑是这样的,一贯的,但是你如果没有这样了解的话,那你就连不起来,那世尊这里讲一讲,那里讲一讲,好像让你抓不到头绪,仗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金刚经》里面很多这样子,但是你深入去理解,才懂得它的妙处。所以《金刚经》常常用这样implicit隐含的logic逻辑,跟《楞严经》一样,逻辑的次第是隐含在里面,没有明白地表示出来,并不是没有,相对于explicit明显的logic,你可以看得出来,条理井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六祖慧能大师说,这部经也是这样说,是为上上根人说的。所以你不但要懂得理跟事,而且要懂得逻辑,懂得这个法的道理,才不会雾飒飒的。

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佛除了称须菩提是得无诤三昧,最殊胜的无诤三昧以外,而且也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而且也是乐阿兰那行者,什么叫「寂静」呢?乐阿兰那行是寂静,什么是寂静呢?以最高的意义来讲,一切法不生名为寂静,不生则不灭,所以不生不灭才真正的寂静,有生有灭就不寂静,所以这个阿兰那又称为寂静处,然后我们翻成纯粹的中文,因为阿兰那是翻那个音,翻它的意思就是精舍,什么是精舍?就是阿兰那,就是精人所住之舍,很多在家人或是出家人,就买一栋公寓,就住在里面,称为精舍,不称为佛寺的话,小一点的规模就称为精舍,事实上这个是错误的,因为记得吗?佛讲经的地方叫什么?祇洹精舍,祇洹精舍有多大?那大的不得了,光是第一个辈分的大阿罗汉就1250人,都可以住进去,大阿罗汉的弟子都住进去了,至少两三千人住进去了不成问题,那你看那个教堂有多的,光是那个教堂就可以装个两三千人,那这个精舍大不大?太大了,所以不是一个小公寓就称为精舍,不是的,错了。而且精舍也没有一定的什么样子,就是佛说法的或是住的地方,或是僧人住的地方就叫精舍。那精舍的意思是什么?精人所住之舍,那什么是精人呢?就是他心已经很精、很细了,所以称为精人,相对于粗人,粗人住的地方就不能称为精舍,你如果心,什么叫粗人呢?还有粗烦恼叫做粗,住在精舍的人都是大修行的人,心都粗烦恼已经熄灭了,息止了,所以称为精人,所以精人所居之舍称为精舍。

接着回头再讲「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不作是念「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为什么?《金刚经》讲一句,我要解释很多句才能讲清楚,为什么我不作是念说「我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因为我心中已无欲,因此欲念不生,故无欲可离,对于我来讲已经没有欲可离,所以也没有欲可离,怎么还要讲离欲呢?是故我无离欲之念,因此呢我不作是念,说我是离欲阿罗汉,因为已经无欲了,还讲离欲,这不是画蛇添足吗?多此一举,而且他已经离欲了,连作是念的欲念的念头都没有,所以不作是念,他的心已经平静到这种地步。如果我们不是说,我已经懒得讲离欲了,因为离欲对我已经不相干,已经离我很远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因我早就没有欲望了,现在还谈古早的事情,那就不适当,所以我不作这样的念头,不作这样的念头英文有一句普通话,譬如你能不能借给我一千块?Don´t oven think about it,想都别想,这也可以说我连想都不敢想。说我要追求她,因为她跟我的身份不一样,然后就说整个生活背景,知识水平等等都不一致嘛,就不敢高攀啊!所以就I Don´t oven think about it,我想都不敢想。那这里就是说,我不作是念,那如果换成这样就看不懂,所以我不作是念,Don´t oven think about it,我连想都没有这样想过,说我是离欲阿罗汉。所以上次讲过说:离欲者,不自言我离欲,阿罗汉不自言,我是离欲阿罗汉。乐阿兰那行者不说我是乐阿兰那行乃至于说已开悟之人不说我已开悟,但是反过来,也不说我不悟。如果是我开悟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广告,那如果说我不悟,那就骗人,打忘语,假装谦虚,这也不对。所以很难搞,你说你开悟了也不是,没开悟也不是。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为什么呢?因为究竟寂静,这个「阿兰那」是究竟寂静之行,那是什么?是无生,一切无生,寂静无生之行,这阿兰那是究竟寂静无生,无二法生,二法是指相对之法,不是二法就是不二,他心中已经入于不二法门,入了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讲的一真,《大般若经》所说的一相,所以没有二相,所以没有冲突、抵触、挣扎。所以须菩提这里所说的无生,已经是合于大乘之义,大乘的不生之义,而不是小乘的烦恼不生而已,而是一切法本不生,这又入于密义了,一切法本不生。因为须菩提是权阿罗汉,示现小乘,来敷衍大乘的实义,所以是助佛弘法,所以须菩提是《大般若经》的当机,这是最高的智慧,般若。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