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十大弟子传》:阿那律-天眼第一

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往生以后,继承王位的摩诃男大将,就是阿那律嫡亲的哥哥。

童年的阿那律,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生来就聪明敏捷,对于音乐、技艺、有特别的天分,当他七、八岁的时候,在众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并且还能有几套小玩艺让人取笑,他就是这么逗人喜爱的孩子。

童年的阿那律,成天和宫女或一些王族儿童在一起嬉戏,春天花开,夏天清凉,冬天温暖,日日、年年,就这么打发时光。

在他七岁的那一年,凡事总喜欢和别人打赌输赢,宫里面有的是糖果饼干,赌输了他就拿饼干给人,一天之间,常常要输五、六次饼干给人,他常向母亲撒娇,母亲有时也没法管教他。

有一天,他已输了三次饼干给人,他第四次向母亲要饼干时,母亲就对他说:「已经没有了!」但天真的他,竟不懂「已经没有了」是什么意思,他吵闹著向母亲要「已经没有了」的饼干,母亲被他弄的啼笑皆非,只得把空盒子拿给他看,希望他知道今天真的没有饼干了,可是奇怪,大概由于阿那律的福气,母亲将空饼干盒打开来的时候,里面竟然是满满的一盒饼干,阿那律很欢喜,他有了一盒「已经没有了的饼干」。

从此事以后,母亲更不敢把他当寻常的孩子看待,她以为已经没有了的东西他能够要到,这一定是来历不凡,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福报。

阿那律虽然聪明,但因为娇生惯养,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对于王宫以外的社会世间,仍然一无所知。有一次他和跋提、劫宾那在一起玩,谈到「米是从哪儿来的问题」,劫宾那先说道:

「米是从洗米的缸中来的,有次我看到宫女在洗米。」

跋提摇摇手,表示劫宾那说得不对,他说道:

「米是从锅里来的,我看见宫女从锅中把饭盛起。」

阿那律听后,不赞成他两人的话,他像很有自信,很懂得似的说道:

「米是从盛饭的黄金钵中来的,我们每次吃完了饭,宫女都是从黄金钵中添饭给我们吃。」

像这样的说法,可见生为王孙的他们,对于社会认识的幼稚。

这些小王子,对社会虽茫无所知,但衣食住的物质享受,却极尽人间的豪华。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他们就是如此过著无忧的童年生活。

十多岁的王子王孙,为什么对世间的常识这么肤浅?原来自从佛陀游历四门,感叹生老病死怖畏,发愿出家学道后,王宫就规定,年幼的王子王孙不准到宫外游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就是有聪明智能,也不会完全认识世间。

--------------------------------------------------------------------------------

热心希求出家
 
阿那律长大了,年轻的阿那律,长得仪表堂堂,他不再年幼无知,他逐渐懂得人生,认识世间,就在这时,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说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强,没有多久,很多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发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侯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王孙很大的震惊。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

阿那律先找到哥哥摩诃男,他对摩诃男说道:

「哥哥!最近佛陀回来,我们释种很多人都已出了家,做一个沙门,把佛陀的甘露法雨传播四方,这是多有意义的生活。难陀放下娇妻孙陀利,已进入僧团;罗侯罗那么小,也懂得出家学道;我们兄弟二人,如果没有一人出家,真难为情,哥哥!你的意思如何?」

英勇的王子摩诃男大将军,已经为国家立下不少的战功,他听了阿那律的话,就回答道:

「弟弟!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出家,我也想找你谈谈,今后父母请你孝养,让我去跟佛陀出家!」

阿那律摇摇头,对哥哥的话不以为然,他说道:

「哥哥!你不能出家,国家正需要你,虽然我也会些武功,但和哥哥相比,还差得太远。请你允许我出家,我的性情比较适合过僧团寂静的生活,我现在讨厌烦嚣,对王宫的五欲生活,实在很厌恶!」

哥哥经不起弟弟的劝说,只得认可,但佛陀规定,出家一定要经父母的允许,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许他加入僧团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爱子心切,任何阿那律怎样请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请求,父母三次都拒绝。

后来,因为阿那律出家的志愿太坚固,父母如果再拒绝的话,他只有绝食而死,父母没有办法,只得方便说道:

「你真要出家的话,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愿意出家,我就允许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说到劝跋提王子出家,这是很不可能的事。谁都知道,自从难陀、罗侯罗出家以后,净饭王已经立跋提为王子,他要继承净饭王统治迦毘罗卫国,他怎么会出家?但阿那律听了父母的话后,一点也不灰心,他很高兴的去找跋提王子,请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说了以后,他就一直望着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关于舍弃人间荣华富贵的欲乐去加入僧团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为难,可是对于一向亲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辞,他思索了好久,勉强说道:

「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恋世间欢乐,你我的年纪都很轻,这怎么能够做到呢?请你等几年吧!让我们再享受七年人间的欢乐,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绝,但阿那律再三说明出家也很快乐,从七年减到一年,从一年减到一月,从一月再减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见跋提王子允诺七日后一同出家,他这才欢欢喜喜的和他告别回家。

七日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发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劣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发剃除。穿著袈裟,然后去见佛陀,佛陀并不立即允许他们加入僧团,叫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分,然后才准他们出家,进入僧团。

--------------------------------------------------------------------------------

拒绝少女的求婚
 
出家后的阿那律,听经闻法,甘于淡泊的生活,对于佛陀的说教,总是很欢喜的奉行。
阿那律虽然没有证果,但因有法乐支持著他,他为了要报答佛陀允许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脚,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兴的鼓励他,在佛陀的意思,弟子们能热心弘法利生,从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长养自己的信心,信心升华,才可开悟证果。

年轻的比丘阿那律,有著庄严的仪表,优美的风采,他的皮肤是黄色,他的鼻子像鹦鹉的嘴,长得相好庄严。一次在弘化的途中,因地处偏荒,天色也渐暗,他只得向民间投宿。荒凉的乡野,村庄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这一天,这一家没有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家。

阿那律很犹豫,一个比丘投宿在只有一个少女的人家,不知可以不可以,因为当时佛陀制戒,好像没有提到这一点,阿那律看看渐暗的天空,乌云密布,象是要下雨的样子,阿那律没有再讲什么,只得住下来。

阿那律住下来不久之后,有一位年长的过路老人,也来借宿,可是少女拒绝他,对于年老的人这么没有礼貌,没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

少女对阿那律很殷勤,拿茶拿水,问长道短,阿那律在屋内结跏趺坐,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些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的暗淡,朦胧中,门声响处,那个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她温柔多情的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对一位沙门有非非之想,真是罪过,但我见了你以后,我又无法压制我对你的爱情。请你相信我,我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孩子,近来很多有名的公子向我求婚,我都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清秀的容貌,端正的行为,我现在不害羞的自愿将身许你,请你以后就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一定也很欢喜。」

长得那么英俊,又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对于应付女孩子的爱情,他是少许有些经验。当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有不少王族的少女包围在他四周,向他求婚。虽然阿那律貌美,但他一向就知道爱情是一枚苦果,他不以情欲是快乐,他认为修道获得安稳,才是真正快乐。

当女人燃起爱情的火焰时,是不容易熄灭下去的。阿那律只得把双目紧紧的闭起来,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可是少女以为阿那律不好意思,她更靠近一步,抚摸阿那律的手,阿那律仍然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甚至拥抱他,阿那律这才睁开眼来诃斥道:

「姑娘!你怎么这样不知羞耻?男女不应该如此胡来!何况我已是出家的比丘,你对我实在没有礼貌!

「人间男女的爱情,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很多的烦恼、是非、纠纷,都是因爱情而起。我现在请你把情欲的烈火熄下,好好观察自己的心。」

阿那律义正辞严的话,使少女羞愧得低下头,终于她悔过的心生起,要求阿那律接引,皈依佛教,做了优婆夷。

男女相互吸引,这是人的习性,但修道者要能超越人性,才能接触佛性。从此,阿那律就不再在在家人中借宿。

--------------------------------------------------------------------------------

螺虾蚌蛤爱睡眠
 
阿那律的道心很坚固,虽然美色当前,却能坐怀不乱,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过,有一次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气的训诫过。

那是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大概因为阿那律昏沈疲倦的关系,他竟打起瞌睡来,佛陀望着他说道:「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旁边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惊醒过来,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是为了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站起来,恭谨的说道。

「那么,你为了什么原因才出家学道呢?」

「为著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大家都赞美你不为女色破坏戒行,你现在象是很自满,在我说法的时候,你也在睡觉。」

阿那律听佛陀这么一说,赶快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请求你慈悲原谅我的懈怠愚痴,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

对于肯认错忏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欢喜,阿那律发过誓愿以后,佛陀又鼓励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缓,但也不能太急。从此以后,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办道。

如此精进修行,一时都不肯睡眠,一天两天不要紧,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强支持,但身体总会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为不睡眠,眼睛病起来了。

阿那律因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后,很是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诉他道:

「阿那律!和你讲过,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经发过誓,我不能违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问题,眼睛要紧。」

佛陀虽然如此慈悲的开导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眼就是以睡眠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它问题,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什么?」

「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不放逸能到达无为的境界,无为的境界也是要以禅悦法喜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为食,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谢,但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红肿的眼睛,就去叫名医耆婆前来治疗,耆婆诊治后,告诉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决心,明知道眼睛会失明,他都不退愿心,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说了一句话,他对于修道就那么认真奉行,他对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

佛陀亲为缝三衣
 
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

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的比丘,对于饭食,阿那律并不怎样烦心,瞎了眼睛以后,什么东西也看不到,阿那律正好不再被外境牵动心源,精诚一意的修道。

有一次,阿那律衣服破了,他几次想修补,终因自己看不见而作罢。

后来,他的三衣实在破烂不堪了,有一次阿难陀经过他独自居住的娑罗逻岩中,对他说道:

「阿那律比丘!你的三衣不补一下不行了,佛陀说,比丘的衣服新旧不要紧,但整齐清洁一定要注意。」

阿那律听后,很安然的回答道:

「阿难陀比丘!我也曾试过修补衣服,但因眼睛失明,针线穿不进针孔,拜托你,如果你有时间,帮忙我做一套三衣好吗?」

阿难陀非常欢喜的答应,并约定一有时间,就来为他缝制三衣。

阿难陀回到只园精舍以后,正想找一些比丘帮阿那律缝衣,可是佛陀的天耳早就听到他二人的对话,佛陀见到阿难陀时就问道:

「阿难陀!你怎么不找我去帮助阿那律缝制三衣?」

阿难陀被佛陀意外的一问,赶快的回答道:

「佛陀!至尊至贵的您,弟子之间琐碎的事怎么敢劳动您?佛陀!我和比丘们都愿意为阿那律比丘缝制衣服,我们预备马上就去。」

「阿难陀!你不要这么说,我和你们大家一样,也是僧团中的一分子,我现在就随你去,你不必再去叫很多人。」

对佛陀说的话,阿难陀非常感动,站在身旁的目犍连等听了佛陀的话,也被佛陀深广的仁慈心所感动,他们都愿意前去帮助佛陀为阿那律缝制三衣。

佛陀到了娑罗逻岩中,对阿那律说道:

「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帮你做衣服。」

听了佛陀说话的阿那律!心里很惶恐、惊慌,已经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激泪珠,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佛陀把针线穿好,又拿出布来剪裁,阿难陀等就帮著缝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佛陀就为阿那律将三衣缝好。

一个是老师,是福德圆满的佛陀,一个是弟子,是瞎了眼睛的比丘,他们师徒间,老师的慈爱,弟子的恭敬,充分表现了佛教的师徒关系,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给千秋万世后的大家,一个很好的榜样。

--------------------------------------------------------------------------------

妇女堕落的原因
 
阿那律眼睛瞎了,虽然心里很光明,但对世间生活,一个不见天日的人,总有很多事情不能称心如意,自从佛陀为他缝制三衣以后,佛陀很怜愍他,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获证天眼通了。他自己的欢喜感激不说,佛陀的欢喜也自在心中,佛陀至此才放下心!

所谓天眼,就是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证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团中很多人都羡慕他、敬重他,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坚决的志愿修行所成就的。从此,阿那律对于缝衣托钵不再烦心,别人不能见到的,他都能见到,《阿弥陀经》中,特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藐楼陀)列在圣弟子中。以他的天眼,可以见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从天眼阿那律的证明看来,使初学的众生,对弥陀净土,易于生起虔敬的信心。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能见到极乐世界,更能见到地狱里的种种情形。有一次,他见到很多妇女堕落在地狱中,他就跑去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今天见到很多妇女堕入地狱之中,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的教法,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人堕入地狱?」

佛陀回答道:

「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这是真实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业,这也是真实的。女人有三种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身的时候,悭贪的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财宝都能进她家中才好;第二、女人在日中的时候,嫉妒的心最大,她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会妨碍她;第三、女人在夕暮的时候,淫欲的心最强,她不时望着有异性随侍在她的身旁。阿那律!妇女的悭贪心、嫉妒心、淫欲心,是最易招致她们犯罪的,这就是那些妇女们堕落的原因。」

因为阿那律的天眼,见到一些妇女堕落地狱,引出佛陀对妇女这一段说教,这正是给妇女一个反省的见证!

阿那律证得圣果,有了天眼,在僧团中已经成为上首的弟子,但他有一次和舍利弗尊者论道的时候,为了他证得天眼通,长老舍利弗竟给他一次不客气的训示,原因是阿那律请问舍利弗说道:

「尊者舍利弗!我以清净的天眼,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我有精进不动的正念,现在,我的身体好像畅游在寂静的天地中,我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请问尊者,这就是离烦恼得解脱吗?」

舍利弗尊者是僧团中第一上首的人物,他常常可以代佛陀说法,听了阿那律尊者的话,他表示意见道:

「尊者阿那律!刚才你说你有见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眼,这是我慢心;你说你有不动的正念,这是掉举心;你说你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这是狂妄心。以我所了解佛陀的教法,要离了我慢心、掉举心、狂妄心,才能离烦恼得解脱!」

对于舍利弗所说的话,阿那律非但不生气,还很感激舍利弗,他明白舍利弗尊者说的话,才是真正见道者能说出的。阿那律尊者就是如此虚心的人!

--------------------------------------------------------------------------------

林中寂静的快乐
 
有一次,佛陀住在俱眼弥,弟子中发生了强烈的争执,佛陀对大家说长寿王忍辱的故事,要大家息诤,佛陀说:「用怨恨来止怨恨,是没有止的时候,唯有用慈悲忍耐才能息灭怨恨的火焰。」

佛陀的话,让很多人感动得去除瞋恚的心,但仍有小部分非法喜诤的人,对别人不肯让步,这时,佛陀想起了忍让谦虚的阿那律,阿那律此刻正在跋耆国的波利耶沙罗林中修道,佛陀就独自信步的走去看他。

波利耶沙罗林,除了住著阿那律以外,还有跋提、劫宾那也跟阿那律在一起修行。这三人是伯仲兄弟,在家时感情很好,出家后感情也是很好,他们三人有一盟约,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

此中阿那律尊者现在是获证天眼的罗汉,跋提、劫宾那也在初出家的那年夏安居中开悟了,三位都是证果的圣者住在一起,其安静和乐的生活,自不用说。

他们约定,平时不可以讲话,五日召开一次会议,报告修行的心得,商讨改进生活的内容。在平时,他们到外面托钵乞食,先回来的人,就要先敷床座,然后汲水,再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脚的布巾,安置水瓶,托钵未吃完的东西要放在凉爽的地方,或放在没有虫子的水中,留给后面托钵回来没有吃饱的人吃。

把一切都收拾好了以后,自己就可以净手洗足,整理尼师坛,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禅。后回来的人,如果没有吃饱,再吃前人余下来的东西,如果说还有剩余,要和前者一样,放在净地或无虫的水中,把食器洗好,擦干净,放在另一个地方,然后打扫食堂,收拾衣钵,洗过手足后,把尼师坛展开,就同前回来的人一样坐禅修行。就这样一直到晚,先出定的人,就起来看看水瓶澡罐里是不是还有水,如果没有就去拿,假若一个人抬不动,就举手示意,再叫另一个人帮忙,两个人默默的抬去后,再静静的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就这样在这幽静的林中过著如此平和的生活。

不喜欢住在瞋恚喧闹地方的佛陀,为了怀念阿那律尊者,访问到这平和的森林来,森林外,有一位看守山林的人,不认识佛陀,因为平时佛陀在各地行化,总是有很多弟子跟随著,今天佛陀独自一个人,不留意,都想不到是佛陀的光临。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

「你不能走进这森林之中,因为里面有三位圣者在修行。」

佛陀微笑著,安详的回答道:

「请你去告诉他们说有人来了,他们必定很欢喜见到我。」

守林的人将此话前去报告,阿那律等三人一看是佛陀的法驾光临,真是喜出望外,他们赶快的出来迎接,阿那律来接佛陀的衣钵,跋提敷好床席,劫宾那赶紧去汲水给佛陀洗足。佛陀被这三个虔诚的弟子迎接,洗好手足后就座,问起他们生活及修道的情形,他们据实的报告,佛陀听了非常高兴。

佛陀非常欢喜的说道:

「你们和和睦睦的修道,过著无诤的、平和的、安乐的生活,一心一德,一师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人生没有比这更美满的事。」

佛陀称赞著他们,然后又进一步的说明自己过去修道的历程来勉励他们,从诤的漩流中,来到平和的僧团,佛陀非常欢喜,阿那律能意外的迎到恩师的光临,真是喜在心头,笑在眉梢。

--------------------------------------------------------------------------------

感动群盗归化佛
 
证悟天眼后的阿那律,并不是完全在深山丛林中忙著自了,他心中时常想着:「我今天能有这样的法乐,都是佛陀的恩惠所赐给,为了报答佛陀,我们应该弘法利生,到没有人布教的地方游化。」

外表冷静的阿那律,内心有无限的热情,国王的王宫、长者的府第,固然有阿那律行脚的身影,深山、村庄也不时见到阿那律尊者的教化。

占波国的摩那提那有一次患了重病,就是听了阿那律的说法,放下忧悲烦恼,忽然好起来;对于病者,阿那律的说法安慰,往往有意外的效果,他也很喜欢探望病人。

除了病人欢喜阿那律外,对于感化凶恶的人回头是岸,阿那律也很有办法。

我们在前文说过,阿那律曾经投宿在一个人家,那个人家的姑娘,曾百般的引诱和纠缠他,他发愿从此不再在在家人的家中投宿,可是这对一个在外行化的比丘,自然有很大的不便,不过,阿那律过惯了简单朴素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在阿那律尊者,已经习以为常。

有一次,阿那律行化到一个乡村中,那天晚上阿那律在村庄附近的一个树林里打坐,天空朦胧的月色,地上稀疏的树影,流星划过长空,徐风轻轻吹著,阿那律闭目冥坐,等待天明。

更深夜静,阿那律和大地一样,默默无声,但是,远处忽然有一群人影向他座处移来,阿那律想咳嗽一声,可是那些人在他前面不远处停下来,有天眼的阿那律注意一看,原来是一群强盗,他们正在分赃刚抢劫的东西,阿那律大声的叹了一口气。

那些强盗知道有人,其中一个强盗说:

「糟啦!让人看到了,真倒霉,我们赶快把他杀了吧!」

一群强盗都把雪亮的刀拿在手中。

阿那律就大声说道:

「你们要杀我,你们就来吧,你们杀了我,自然也有人会杀你们!」

群盗听了大惊,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其中有一个贼首,比较胆大,就问道:

「你是什么人?黑夜之中破坏我们的好事!」

阿那律尊者庄严的回答道:

「我是沙门,我在这儿静坐,说我看到你们做坏事倒是真,说我破坏你们的好事倒没有。」

「你是不是要告诉官府?」盗首又问。

「我不会报官府,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官府就是不知道你们的行为,因果报应也不会饶了你们,想到你们将来悲惨的下场,我真同情!」

阿那律的话,打动一群强盗的心,他们把凶恶的心一去,本来善良的本性现前,他们忏悔改过,又聆听佛陀的开示,后来都请求阿那律介绍皈依佛陀,从今以后,洗心革面,做个好人。

第二天,阿那律叫群盗把抢劫来的东西还给人家,那些失去东西又再获得的人,都感谢阿那律尊者,他们也皈依了佛陀,信奉了佛教。

--------------------------------------------------------------------------------

修学八大人觉
 
阿那律一边弘法,一边还在修行,有一天,他在支提国的瘦水渚村中静坐的时候,就思维道:「道,不是由贪欲得到的,是要由知足才能得到;道,不是在喧闹的地方求的,是在闲静处才能获得;求道要精勤,要有正念,要有多闻和智能才行。」

当阿那律这么想着的时候,佛陀在婆奇瘦的鹿野园中知道他的心意,就特地赶来瘦水渚村赞歎阿那律的正思正念,阿那律又遇到一次佛陀亲自驾临看他的殊荣。

阿那律想把自己所思维的问题,请佛陀印证,请佛陀说出来,因此他就问道:

「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团中,忘记自私,忘记小我,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对众生要绝对慈悲,绝对仁爱,这也是应该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学道的信徒很多,出家的而接近社会行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关于他们如何求得觉悟,进入涅槃,请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很喜欢的讲说八大人觉道:

「阿那律!你问得很好,你所挂念的都是学菩萨的问题,我为你说八大人觉,一切佛弟子都应该不分昼夜,至心诵念:

「第一、你们对世间和人生,应有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不净观,要离生死,求得觉悟,就必得这样观察。

「第二、你们要知道苦的根源,就是由于对世间的贪欲不舍,你们要能少欲无为,才能获得身心自在。

「第三、你们应该察审自己无厌足的心,终日在贪求造罪,若是能够安贫守道,知足常乐,以求智能为事业,这样才能获得平稳的生活。

「第四、你们切忌行善懈怠,有益于人的事做了不要灰心,息灭烦恼,降伏魔鬼,才能出离五阴三界的牢狱。

「第五、你们应该要明白愚痴生死的可畏,对于一切佛法要悉心研究,尤其自己明白道理以后,要发心教化众生,给众生快乐。

「第六、你们应该觉悟到贫苦的人,怨恨很多,学菩萨的人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救济,精神上的安慰,不要记著仇恨,不要怨怪别人。

「第七、你们生活在世间,不要被五欲的世间打败,无论出家在家,总要不染世乐,过一种清净高远的生活。

「第八、你们不可作自了汉,你们要发大乘普济一切众生的心,宁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因为阿那律尊者的请问,佛陀讲完了这八种修学菩萨的问题,很多人照著这样修行,都改善了生活,使生活获得自在安乐。

有一天,阿那律在禅定中思维佛陀所讲的八大人觉,他想:这个法,是少欲知足之法,不是不知足之法;是远离之法,不是群聚之法;是精进之法,不是怠惰之法;是正念之法,不是妄念之法;是寂静之法,不是愚者之法。

恩师与弟子,他们师徒之间的一唱一和,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解脱的路径,实在说,原来就是这样。

--------------------------------------------------------------------------------

晚年的杂事  

在社会教化方面那么活跃、在教团内又如此受到佛陀殊遇的阿那律,他的生命史一定有更多伟大而辉煌的事迹,我们现在无法加以叙述,只想到他和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在僧团中有著同样的地位!

关于阿那律尊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灭度的,现在无法知道了。不过,可以确定是,佛陀涅槃的时候,在拘尸那揭罗城娑罗双树间,阿那律尊者和阿难陀尊者都曾在佛陀涅槃的床边。

佛陀在涅槃前,二月十五日的那天夜里,西山上一轮满月,分外的光明,在白色的树林里躺著八十岁的佛陀,四周围绕的弟子很多,佛陀对大家作最后的遗教,夜静静的,大家呼吸都不敢出声,佛陀叮咛劝诫弟子们要持戒、要弘法、要修心、要护口、要忍辱、要少欲、要精进,这在《佛遗教经》里,记载得很详细。

佛陀讲到最后,像很挂念的样子,提出一个问题问大家道:

「诸比丘弟子!我对你们说的法,千万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道,行与不行,过不在导。诸比丘弟子!我所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是我所证悟的真理,这是世间的明灯,苦海的慈航,对四圣谛十二因缘信解不疑的人,就是他的入道之门,今我将要涅槃,你们如有疑惑,可速提出来问我,我当为你们解说!」

苦口婆心的佛陀,在静静的深夜里,像这样问了三次,大家都默默无言,没有人回答,是佛陀将要涅槃的气氛,镇慑了诸弟子,也是诸弟子对四圣谛十二因缘都已深解不疑,他们都是跟随佛陀多年的常随弟子,对于根本的佛法,不会有不解的地方,这时够资格在佛陀将要涅槃的时候,能和佛陀讲话的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就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代表大家禀白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都很信解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太阳可以使其变冷,月亮可以使其变热,雪山可以成为大海,大地可以变为废墟,佛陀所说的四圣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很安静的听著,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像阿那律尊者最后对佛陀所说的话,才能安慰佛陀四十九年行脚游化的苦心!

佛陀涅槃后,五百位大阿罗汉在耆阇崛山大石室中集结三藏,阿那律尊者一定也在其中,关于他以后的事迹,就不见其流传,真是非常可惜!

阿那律尊者有著坚强不移的意志,就因为一次瞌睡而受到教诫,到了失明的程度也不灰心,他那种精进的精神,实在崇高得令人感歎不已!失掉肉眼,而获证天眼,安详自在的修行,安详自在的传道,实不愧是教团上首的一人!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