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切无可乐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世间的恩爱再深,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都只是一时因缘和合,不能长久保留,时间一到,都会各自离散而去。人愈是享乐,因缘离散时愈是痛苦。所以,我们要了解世间本来如此,唯有极乐世界才是究竟可乐的。
(二)身独不相代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这几段话是从《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这个大家都有同感吧!所以,即使与众相处也是「独」。更何况: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当我们临终受果报的时候,不管是到苦的地方,还是到乐的地方,是善道还是恶道,都要自己去承担,没有人可以替代,即使想替代也替代不得,这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除非是阿弥陀佛来承担我们罪业的重担、救度我们免于轮回。所以,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弥陀救度的法门能够使我们脱离生死轮回之外,没有一个法门、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我们的生死轮回。
(三)至亲路各别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这段法语是从《地藏经》摘录的。
「父子至亲」:父子的亲情是天性,在人世间,自然会互相恩义,父慈子孝,可是一旦死了,到了地狱之后,就各走各的路,因为每个人今生三业行为都各不一样,即使夫妻、母女、父子,也各有不同的业,所以死的时候,就随各自的业去受果报,不能够相逢的,所谓「歧路各别」。即使有百千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逢了,也「无肯代受」,为什么?地狱的痛苦实在难以忍受,而且,自己的痛苦都忍受不了了,怎么有能力为人代受?想要代受也绝不可能的。
(四)万般皆成空
人生在世,物质方面的金银财宝会离开我们,即使恩爱的亲人,也会离开我们;而且,每一个人各自受报,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也难得再度相见。所谓: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又说: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五)客居不可久
此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这段话是从一个典故来的。有一对父子,他们没有家,四处流浪,今天乞讨到这个地方,明天又乞讨到另一个地方。好不容易有个地方安顿下来,父亲就告诉儿子:「这也不是我们的地方,到了这里还是作客,不能长久。」
当初看到这段典故时,内心有着深度的伤悲。我们在娑婆世界,是旅客而已。能够长久的,只有极乐世界,所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六)图久当生西
世间眷属,缘尽则离;
图久远者,当结佛缘,
同念弥陀,同生极乐。
这段法语也很容易理解。世间眷属虽然恩爱相处,但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和合,几十年过了,缘尽了,就彼此各自离开,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再相聚,所以人生都很可悲。
有可能再相聚的,就是要结佛缘。结什么佛缘?就是彼此都「专称弥陀佛名」,彼此都「愿生弥陀净土」,这样,不只现世六亲眷属和乐相处,未来也能再度团聚,永不相离。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故凡学佛,必须先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这些都是很浅显的法语,目的是要促使我们提升强烈的愿生之心。
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闻思修
闻思修是一个宣扬佛学文化、提倡佛法修行“互联网+佛教”创新平台,遵循闻思修三大次第,为您提供在线礼佛、念佛、坐禅、抄经、拜佛、砖塔、诵经、诵经、供灯敬香、行善积德、祈福许愿、同修正念和佛法知识,佛学音视频等诚挚服务,助您居家学佛,积福报修供德。闻思修不止宣扬佛学文化,重在持心修行。愿修行,见闻,随喜者,所有修持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消除一切罪障。
闻思修净化心灵、佛法在人间,探寻事物的本源,追求一切事情的归宿;将佛法还于人间,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祈愿现实人心得到净化,人间变成净土,像华藏世界一样,实现真正的和谐!
【APP主要功能】
1、我的佛堂:个性化自定义佛堂;
2、礼佛
3、念佛
4、禅修
5、抄经
6、拜佛
7、砖塔
8、诵经
9、积德行善
10、八万四千佛学文章、高僧大德音视频讲座、禅乐佛音、禅素茶香;佛学交流,动态信息发布;
【联系我们】
闻思修——是您身边的护身符!
闻思修QQ交流群:814520236
建议与反馈微信号:wensixiu2020
网站:https://www.foxue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