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大家放掌。各位同学,各位同修,今天因缘殊胜,我们再一次来学习佛法,再学一部经典。此前我想说几句,说到讲经说法,我们现在称之为弘扬佛法。把佛法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把佛法的智慧,让更多的人来相应。那么今天坐在这里是非常殊胜的一件事情,也是很稀有难得的一件事情。遥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佛法当时是从汉朝,差不多是元寿元年,现在从正史上记载的,流传到我们东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大兴,那时候随着每一部经典论著的翻译到了中国以后,大家都开始群起的来学习。所以说在当时呢,到处都是讲经说法,特别是长安城里,随处都可见学习佛法的盛况,是主流、是显学。那么由于佛法他的意义最后的落脚处并不是在于一味的去讲去学,它还要行持要实践。

所以在当时的时节因缘下,大家都在讲经说法,渐渐的就开始偏颇了,光去讲去学,把这个主要的行持,去修去悟给放到一边了。所以呢,这就算一个弊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达摩祖师有一件大事因缘,从印度过来,恰在这个时弊要扩大的时候,把它给进行了纠偏,来演教外别传,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禅宗,要真参、要实悟。那么时转至今,我们现在的教内外,包括我们的政府、国宗局,都在大力的支持提倡法师要讲经说法,佛教要弘扬佛法。那么在提倡的时候,其实它有一个体现出来的现实情形,就是说,真正可能我们现实情况达不到这个标准,他才作为提倡。所以说现在我们能够讲经说法,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那么从这点来看,曾经的一个弊病,已经成为我们现在的不能够,从这个层面来看呢,也可见佛法呢,也还是有些飘零。这是我们的正事,要讲经、要说法,要来闻法才能够产生我们对人生的反思,对智慧的提携,对佛法的提携。从这点来讲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佛法,讲一部经典,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事情,要感恩诸位,所有有缘的成就和护持。

那么佛法呢,我们知道,在佛门里面有一句话,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就是你的首当其冲,你要学习佛法,你将来要修行,你要去真参要去实证,一定要从听闻开始,对法的听闻。我们常有一句话叫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你看为什么,我们各位在闻法的时候,不叫做吃法,不叫做看法,叫做闻法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用耳根用声音来传达佛法的智慧是最容易通透和入心的。所以说,我们在闻法的时候呢,讲经要说法是用我们的声音来做佛事。比如说还有一个叫香积佛国的国土,在那里的话,大家的沟通渠道是鼻子最灵敏,所以它的所有的沟通渠道就是用味道来做。不管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语言的传达,乃至学习佛法,就是用味道。所以它叫香积佛国,这很离奇。其实这也提供给我们一种反思,就是说,有好多的他方国土,有好多无量的众生,他的习气,他生命的呈现,他的样式,他的方法等等,都是非常的多样化。这是整个法界里面所有众生的呈现。那么收缩到我们这里,就是用耳根来做佛事,闻法。

那么在佛教中讲到闻法,一般从三个地方来听闻法。第一个,从佛处闻法。就是我们的福报还在,我们的善根很深厚具足,这时候呢,感得我们有福德,生在佛前听佛亲口宣说教法,或者做佛的常随弟子,这是一个莫大的福德。这是从佛闻法。那么随着佛,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灭度以后呢,他的弟子来住持法道,这时候我们就是从佛弟子闻法,也可以闻到,把他讲的记录下来,口口相授。那么我们现在今天此时此刻在这里闻法,只能从佛的经典来闻法。只有佛的遗教,而没有佛,也没有佛的亲传弟子,当然我们都是佛弟子,但不是见过佛的弟子。所以现在我们的闻法,基本上是从佛的经典,就是学习教典,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收缩到现场此时此刻,我们就是个闻法的过程,现在正开始要讲一部经典。

那么对于闻法,我们一定要升起趣向,要远离过失,知道它的稀有难得。每次我们在讲经之前,我都会给大家一定要强调,我们的闻法的心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能够听闻到佛法,有这个机缘。可能他的此生此世,一生过去,从来都没有个机缘可以听闻到佛法。所以在经典里面,在涅磐经里面讲到,佛曾经在因地的时候,为了一句法,曾经舍生。涅磐经里面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无量劫前,在没有佛的时代,他是一个婆罗门。

那么婆罗门呢,他的品格非常清高,发心的求佛法。当时在忉利天的天王在天宫看见他了,想试一试这个婆罗门是不是真的想听闻佛法。他就化作一个罗刹鬼,给这个婆罗门说,我有半句偈,佛法讲四句为一个偈,他说我只有两句话,就像我们现在的诗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只会前两句,他就这么点佛法,来给这个婆罗门听,说我有两句佛法。这个婆罗门听了就很欢喜,这个罗刹就提出来要求了,说,我虽然可以讲这个法,但是我是要吃肉喝血才行,忉利天主就是来试这个婆罗门的。这个婆罗门就答应了,自己爬上一个高的地方,把身体从高处堕下来,丧命给这个罗刹吃。罗刹被感动了以后,还没有等他落地,现出天王身把他给接住了。为法忘躯。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为了一句法,而去这样的舍身。可见,佛法在他身心世界中的殷重,他当回事儿。这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过去世为了法,而发这样的心。

那么在佛门历史上也有两则公案,我们现在在说到闻法的重要性。在庙里一个老妇人,她五十年就在庙里大寮发心做事,兢兢业业含辛茹苦的在庙里发心。整整五十年去培这个福报,希望下辈子投生的时候能够投生成男身,哪怕在庙里面做一个烧火的僧人。一辈子用了五十年时间,可是从因果来讲的话,下辈子都没有得成。为什么,她一味的只去培福,没有听法。而一个鸽子,鸽子在殿堂法堂的屋檐下面筑了一个自己的巢,天天就住在那里。因为法堂呀,是过去道场里面讲法的地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法堂屋檐下听法听得多了,来生居然投生成一位禅师,所以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闻思修,闻思修,先要从听法开始。

一切就是要用佛法,来开启我们的修行之道。所以你看,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讲到说听法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现在,每时每刻大家都在黑暗中,无明中,没有智慧,没有悟性,所以说呢,没有法的浇灌的话,我们这个无明,这种烦恼永远紧紧束缚我们,没办法开启我们本有的智慧,这就是我们对于法的重要性、殷重性。

当然我们在听法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是要诚,要虔诚,一个是敬,要恭敬。虔诚的话,当然一旦我们调制到自己的身心是一种虔诚的状态的时候呢,它就没有谗曲虚伪,它是敞开胸怀尽情来接纳首肯。如果我们用世间的这种一般的心思呀,心眼,心机来听法,它是掺杂掺杂不究竟,染污的东西在里面,没办法得到佛法的受用。这是其一。再一个为什么说要恭敬呢,当然不是法师一定要你抬举,一定要你非得听他的,因为你要得到法的受用,一定要你有一个谦卑,对他有这个殷重的心态,把他当回事,是我们生活中的首选,这样你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所以特别像我们现在每天,大家生活的节奏这么快,工作的压力这么大,所以说,能够用佛法来浇灌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呢,是非常得益于身心的,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安宁,我们说的清净。

所以说,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佛法的稀有难得,和我们听法时所应该持的态度,以至于法,闻法能够得到这样的甚深利益。你看一位老妇人,尽了一辈子在庙里做培福,她光培福了,但是没有这个智慧,下辈子想投生男身做一个烧火僧都不可能。而一只鸽子,是一个畜生道的众生,由于这种法的不断的熏习,竟然下辈子投生成一位禅师。这都是历史上真真实实的公案。所以说,我们要对于法升起殷重心。这是其一。

那么这次我们开始开设的课程,今天要讲的一部经典,叫做《药师经》。大家都知道,已经耳熟能详了。全称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唐三藏法师玄奘奉造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是由衷的感慨,因为我本人的行门,在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那么今天要给大家来讲这个药师经的时候我就想有点为难,不讲《弥陀经》讲《药师经》,这不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为什么呢,因为药师经的琉璃世界在恒河沙国土往东走,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呢,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往西去,那我们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到底上哪儿呀,大家要知道,由于凡夫有分别心,有此才有彼,有东才有西。每个人的心性,悟性,能动性不一样,所以佛才说了这么多的经典。

特别是对于这部《药师经》的学习,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认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生起由衷的赞叹,佛讲法太圆融,面面俱到。正如太虚大师所说,我们每个人生中,最重要的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死两个字。虽然我们每次都不愿意面对它,好像说我们活得很自在,死亡离我们很远,可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这个关口,要面对生死。那么,我发现这个《药师经》和《弥陀经》这两部最为我们熟知的,也是常规的经典,恰恰的就圆满的分担了我们人生的这两个大问题。生死事大。我们怎么样来好好的生,什么叫做生呢,就是利用这一期的果报,这个色身,从物质、精神来让自己不断的身心改良进步,来好好地活着,来修行。

这是我们用生的这个状态来学习佛法。而死,当然我们每个人以为死了一了百了,一般不知道佛法。殊不知,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它还要再来,是这个对于没有知道未来的人,或是不知道因果轮回的人,说认为死了以后好像就什么都没有了。死和生一样,它是我们人生不断轮转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说生要生的好,再一个死要死的自在。这样死的自在其实恰恰就是为我们来生更好的生呀,做了很好的准备。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好像我们听了一说生死就不吉利,学生说好好的我们来听法嘛,你怎么一会儿讲生,一会儿讲死的。可是呢,生死问题一定要解决,这两部经典恰恰就把这两件事情给我们解决的非常完美。

依着《药师经》修行,我们可以现世生活中来修,依照《弥陀经》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继续修。所以说,这两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面,用意正在于此。太虚大师也这么讲过,将广度众生之事,付嘱东方的药师琉璃如来,将接引往生度死之事,付嘱给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在这里呢,对于这部《药师经》的学习,我们想呢,要用这样一个态度来进行认知。

相信我们每个人也去过寺院,有的大雄宝殿里面中间供着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左手边,就是手托钵塔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在他右手边,就是西方接引手持莲台的阿弥陀佛。所以说,我们对于佛法呀,对于佛像在殿堂里面供着,都是来表法的,没有一刻不在表示佛法的圆满和智慧。所以你看这两部经典,我们就知道佛的供法,他里面就是表的这个法。生死事大,一个管生,一个度死。这是我们对于《药师经》这样的一个认知,来并不违背极乐净土法门,这样一个心态来学习,而且要更好的把它融会贯通。这样来学习这部经典。这是我们学习《药师经》的一个前提。

那么,今天的因缘具足,我们来看一下这部经典《药师经》。首先,我们来看看经典的题解。因为药师经比较长,上次我们在讲普门品的时候,篇幅还不算长,药师经比普门品还要长一些。那么我想时间关系呢,我们来做一个版块式的讲解。就是说贯一大段经文以后呢,把他里边有关键词,或者主要的贯不过去的部分给大家做一个贯通,完了以后,再抽出来做一个主题性的讲解。来这样的给大家依文贯义。

首先我们来看,这部经典的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那么我们在学习经题的时候呢,首先就要知道什么叫做“药”,为什么叫做“药师”。“ 药”是怎么回事呢,生病了才会有药。所以首当其冲,我们要建立一个药和病的人生观来理解为什么这里叫做“药师”。这个人生观呢,很奇妙,但很真实。我们就这两大概念“药与病”,展开一下学习和讨论才能明了为什么我们常叫“药师佛”的内涵。

我们每次去庙里面随着功课,早上我们是消灾免难,一般都念成消灾延寿药师佛。到底为什么叫药师佛,我们可曾想过。一般人都会生病,生病是我们每一个一期生命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八苦之一。现在的人也病不起,一生病的话,到医院里边费用特别昂贵,所以说也是一种对人世间苦的一种感受,到医院里边你就知道了,特别无奈。那么在生病的时候,我们马上想的就是说要吃药,因为我们生病的时候,佛法里面讲叫四大不调嘛,地水火风不调以后呢,就会进行一个整合重组,调到一个相适应的状态,那么在调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药物进行助缘。所以有时候说,去医院碰到比较喜欢调侃的人问:大师,你们还吃药呀,你们这身体也会生病呀。

每个人都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四大,四大它就会有不调的时候。所以我们生病到慢慢地康复,其实就是一个自我重组和整合的状态,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助缘,为什么佛以前说过,比丘的病有时候好不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不亲近汤药。一定要亲近汤药。药师呢,就是懂得调配药物的医生。这是我们在世间来讲,给我们开药,我们就用一般的药物来治疗我们的身病。记住,药有物药和法药,病有身病和心病。我们来首先看身病,身体得了病了,那么物药无非就是由草呀、木呀、根呀、茎呀。大家看过白蛇传,都知道白娘子去盗灵芝草,灵芝仙草回来把许仙给救活了。这是治疗他的惊吓,身病。那么有的像矿物质也有,有金呀、土呀、炭呀、石呀,等等这些矿物。

还有一些动物,就是飞禽走兽,有时候中药里面也会用它来入药。这三种制成什么丸呀、丹呀、散呀、膏呀等等,这些成品药,这是中药。那么我们西药里边,也有什么霉素呀,什么西林呀,等等这些。这些都属于治我们身病的药,叫做身药。那么这些实在的药物,只能治身病,不能治心病。每个人的心病,就是贪嗔痴,这个用药物治不了的,一定要用法药来治,就要佛法。你比如说,我们说的贪婪,大家小时候读书都知道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是贪得无厌。我记得我学第一个贪得无厌的词的时候,就是从这个故事里面学会的。那么现在大家社会上关注的也是贪心。上次有一个居士给我讲到说住房,一开始租的时候,想有个小小的房子,平房也行。

后来有了一定的实力的时候,就买了一套单元房。买了一套单元房呢,又想换大点。跟我笑着说,法师,我这实在是贪心控制不住。换大点以后呢,又想要一个别墅,等到真的有了别墅,他的事业做得蛮大的,有了别墅,他说我得搬到海边去。就是始终对房子有一种再大、再好、风景再怡人,不断这样的渴求。为什么,就是由于贪。这就是一种病,诸位同修,这个病很容易就犯了。嗔火、嗔心大的时候,特别是怀恨在心。什么是嗔心大的时候呢,当然说句笑话了,说男女谈感情,吃醋的时候,就是把嗔心发挥的最圆满的时候,速度也升起的最快,质量最高。这个时候也犯病,嫉妒。愚痴呀,不通事理。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福德,这个人是不是具足福德,就看他听闻佛法的时候,能不能对佛法讲的道理升起哪怕一丁点的兴趣,然后慢慢地掀开走进,这都是治我们的无明病。

那么这些心病呀,就需要法药来医了。我们现在在讲药,药师。所以说呢,这个药物,只能治病中的病,不能治不病时的病。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每个人生病,其实是本身我们作为一个人具足贪嗔痴,有生老病死,这就是身病。本有的法身,智慧,被贪著染污分别,给弄病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一个人再去生病的时候,就是病中的病。所以,物药治的是我们的身病,是病中的病。法药治我们不病时的病,贪嗔痴的病。来这样理解病和药的这个关系。这是其一,病和药的人生观最基本的一个层次。

那么,我们再往深了悟,当然说到心病了以后,就要开始说到我们的法药,佛教。有经、有律、有论、三藏十二部的经典,在佛法中有时候讲五乘佛法,有时候讲二乘佛法,有时候讲一乘佛法,十善业呀,苦集灭道呀,五戒呀等等,这些所有一代佛法讲的行门,法门都是为了治我们的心病。在这个层面再来理解,这叫药师。为什么,佛教是大医王呀,佛讲的法就是治我们的心病的,所以叫做药师佛。那么这些呢,还是从狭义上讲,我们再从广义上来讲,其实我们时刻在生病,不断地在吃药。比如此时此刻大家正在吃着一味药,什么呀,空气。人要离开空气是不能活的。我以前在讲到吃药的时候,大家说什么药呀。他说饭,或者水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现在时时刻刻离不开的一味药就是空气。

那么再放开了讲,如果我们得了冷的时候就是病,那么衣服就成了药;我们饿的时候得了病,饭就是药;我们想要走几步到一个地方,那么舟呀车呀代步的工具就成了药了;困了,床就成了药了;包括大家想学佛了,那么佛法就成了药;我有弘法利生的病,诸位在座的听众就成了我的药。整个法界,怪得很,你看太阳照得大地干旱的时候,这个时候地就有了旱的病了,可是这时候雨水就成了药。那么太阳出来晒得过火了以后,又会旱了。雨水多了时候,太阳是药,太阳过火了的时候,雨水又成了药了。一个很漂亮的女人美色,在一个容易嫉妒的嫉妇来讲呢,她就是致病的根源,她就是病。在一个好色之徒来讲呢,她就是药。如此来看的话,就没有一个定性的,什么是药,什么是病。

一切众生所需全部为病,尽大地宇宙万物都可以做药,整个这就是缘起性空的甚深佛法大义。就在药与病的人生观中,我们就可以见到。现前大家想想,我们一切的贪嗔痴哪个不是病呀,一切满足我的资具,物品,精神所需等等,一切的能安抚我现在的贪著之心的,分别之心的,能满足的,哪一味不是药。所以,这就是深层次来讲药师的内涵。

我们要知道“药师”他有密意的,当下就体现缘起性空的宇宙实相,要往深悟,为什么这里叫“药师”。所以在《华严经》里边,普贤菩萨命善财童子入山去采药,说凡是能够作为药的花卉草木你全都采回来。善财童子踏遍山野徒手而归,为什么呀,说满山皆是药呀,没有一样不是药的,看你生的什么病。那么普贤菩萨说,好吧。那你明天去了以后把不是药,非药的花卉草木给我采回来就可以了。结果第二天呢,又说无从采起,为什么呢,遍山全部是非药。你说它哪一味是药呢。这就是《华严经》里面体现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一个定性的药,没有一个实在的病,一切都是法界的整个缘起。这样来看我们的药师乃至药师佛的内涵。

一切都是相待而有,生灭的存在背后体现的真理就是缘起,因缘,病和药的缘起。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病和药的缘起中过日子,在妄想、在颠倒。这是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层面对“药师”来进行理解。那么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到佛教的终极目标就是了生死。为什么呢,包括老子都说到,吾有大患惟吾有身。当我们色身出现的时候,作为一个人的状态活着的时候,其实从深了讲,它就是病根。所以我就用佛法的药来治我们这个病,轮回病、生死病。所以我们这里药师佛、弥陀佛,就是针对生和死来设的两大法门。那么从生命的级别状态来讲,如果对人而言,可能比我们生命状态高的,质量高的就是天人,就是我们的药师,从天人来讲,可能出了三界的圣人阿罗汉就是药师了,从阿罗汉来讲,菩萨就是药师了,从菩萨来讲,只有佛才是最究竟圆满的药师,所以这里叫做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就是我们常诵的消灾延寿药师佛,十法界,只有佛才是大医王。这是我们对于“药师”理解。

那么经题的第二个词就是琉璃光,琉璃光如来。如来,我们下面讲到佛的十号时再讲。为什么这里就(有)琉璃世界的光影效果呢,刚才我们讲到建立病与药的宇宙人生观,要有一个悟性。那么从实际的世界来讲,为什么药师佛的世界是琉璃世界。我们常用,万里无云万里天,又用,水天一色,来形容天空的颜色。大家都反问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空是青色的呢,是蔚蓝色。我们常讲,青天白日,这就跟琉璃有关。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琉璃也有呀,大家有时候,有的居士同修带一个琉璃的手串,带一个琉璃的饰品。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琉璃呀,其实是有名无实了。比如说,我们看到宫殿上的也称为琉璃瓦,相似的就是它有光泽,或者好像有一个台湾的工坊呀,烧琉璃的就是把佛像做了好多,琉璃工坊,还是一个很著名的演员。当然他这个琉璃工艺好像比较好很出名。

但是他琉璃造的佛像,我曾经去他们店里去参观过,好多都是要么光一个头,要么弄一个没胳膊的,有的反正就是弄的非常抽象化。当然这可能也是我们现在一种共业情形吧。我本人,个人意见不太赞成这样做,因为这个缘起不好,佛菩萨就不具足,好像佛菩萨的相应该庄严,整个圆满的。但他弄的就是艺术化了,俗人这种俗见去做佛像,不太如法。那么它也叫做琉璃坊,琉璃工坊,烧的就是琉璃,我们现在看起来就是有点类似玻璃吧,水晶一样的。这个只能叫做相似琉璃。如果我们去山西的云冈石窟大佛的话,最大的那尊佛的眉心也是嵌这么大一颗琉璃,但是现在看上去有点偏黑色,当时也叫做琉璃。唐朝的时候琉璃特别多。真正在佛教经典中讲的这种琉璃,又叫做青色宝,就是宝石中呈现蔚蓝色的宝,而且它的体征是完全透明的,像天青一样,有晶莹的质量,表里洞彻,内外相映,这叫做琉璃。

那么这里讲的琉璃光就是天青色宝所含的净光,所以叫做琉璃光。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个天空呈蔚蓝色吗,在科学上呢,总会研究一番,说好像太平洋的颜色,大海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还是天空映的。我们要知道,在我们佛教的宇宙中,我们现在在须弥山的南边,南瞻部洲。整个须弥山四面的山峰都是由宝物所砌成的,堆砌成的。靠南方的这一块是由琉璃宝堆砌而成的。所以它在宇宙中,在辉映的时候,靠着南方的这一块的宝光发出来,映入到我们的空际,就是我们现在的天际,它会呈现出青色。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天就是蔚蓝色的。它其实就是须弥山南边的琉璃宝辉映在天际,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整个一望无际晴空万里的时候都是蓝色的。

要不然这个颜色从哪里来呀,没有佛法解释,我们现实世界,你稍微推敲一下就弄不清楚。就只能说,哎呀,科学研究还没有达到。可是佛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里面就交代得清清楚楚。在现实界来讲,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琉璃色的,因为它对着须弥山的南边。那么,由于药师佛的国土也是他因地的愿力所成的,所以也呈现清净无染的果报。他在因地的时候修的是清净行,所感的果报国土就呈现出来清净土,如同琉璃一样。

那么这里也表现圣人的智慧就像琉璃一样清净无染。我们这个世界多少的沟沟壑壑呀,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有分别,有高矮,所以导致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又有高山,又有低谷,不平等呀。菩萨的心是平等的,佛菩萨的心看一切众生,就跟外太空看地球一样,看不出来高低不平的。我们身处在其中,因为我们过去世的心不平等,所以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如此。所以这里呢,就是用琉璃来表写药师佛过去修什么样的行,发什么样的愿,成什么样的就。佛的差别取决于因地的修行方式和所造的功德,清净。所以我们在读到这个的时候,你看还有须弥山王佛,就是说佛的功德伟大崇高。还有比如说栴檀香佛,就是说他修的道德,德香远闻。都是这样来表显法的。雷音王佛,说的是他的佛法像做狮子吼像雷王震一样,这样的一种表写。琉璃光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里才说,琉璃世界就是这样的光影效果,琉璃光。这是我们了解一下。那么药师佛所居的国土叫琉璃国土,不但是国土,里面的众生都是琉璃青色的庄严效果,所有的每一位菩萨天人都是呈现这样一种清净状态。而且,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血肉之身,所以这里说的琉璃光其实就是事实他的国土世界一定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常发愿说,愿我内心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这里我们讲到琉璃光,这是第二个关键词。

我们再往下看“如来”呢,我们下面讲。什么叫做本愿功德呀,大家对于功德这个词也可能听得多了,听滥了。天天说,你功德无量,我们常赞叹一个人的修行说,你做了好事了,捐了点款呀,印了经书呀,今天读了一部经,都说你又积功累德。好像说多了都跟变味了一样,功德都成了口头禅了。诸位要晓得“功德”,一定是真心真意发自肺腑地去依着佛法修行,而积累的功力所显出来的品德,我们叫做功德。本愿功德是何物呢,什么叫做“本愿功德”这就叫做功德。“愿”就是意愿,“本愿”就是修行者在因地所发的愿望,依照这个愿望,作为驾驭方向的前导,而修行积累以后,成就了以后,回过头来,称之为“本愿功德”。药师佛就是这样的修行过来人。

所以我们常讲发愿,为什么修行一定要发愿呢,就像立志一样,有志者事竟成。抱着决定之心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一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这样的一种修行状态,所以我们说学佛成佛一定要发愿。我们现在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没有一尊佛不是由过去发愿的愿力而成就的,你看去西方修也特别强调信,愿,行。在佛门里面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别愿。我们刚才讲到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所有佛菩萨的总愿。每一尊佛,大家去读经典里面,都会有他过去曾经因地发的誓愿。所以说,讲到“本愿功德”的时候,其实我们每天每个人都在发愿。眼睛一睁,那么每天的生活是怎么样开始的,我今天要干什么,我要去到哪里,我要把某一件什么事能不能办成,这都是愿力,你就带着这一念的愿力然后才操作你一天的生活。至于说这愿力有没有修成就,今天不行了明天还来,日复一日这样的,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修行一样。所以我们讲到这里,其实我们每一天都要发一个善愿,依着善愿而修行。

哪怕是我一下子成不了佛,又害怕去想东想西的话,我们就可以说从脚下做起。比如如果我老喜欢骂人,说不好听的话,那我就发愿我今天不恶口,我要让人欢喜快乐,试试说我今天能不能做得到,我到庙里做一个好的义工修和颜爱语。那么我要尊重他人,我要好好教育子女,我要夫妻和睦。每天这个愿力就要如影随形的,这样的觉醒,你才能自己在观照上去修行。这都是愿力,这就是你的“本愿功德”。我不嫉妒他人的事业,我祈求世界和平,把我们每个人的贪嗔痴的这种特色,慢慢用愿力给它框掉,给它修掉,这就叫本愿。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本愿功德”。我们还有一条愿要发,就是要成佛,一定要发这个愿力,然后依着前面的具体事去天天发去做,去积功累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相续的巨大力量,就像我们说到的戒体一样。

等于你不违反你的愿力,或者你有一些违缘刚刚要触动时,马上心里会知道说,我要这样修行,我要依愿这样而行。这就是愿力的功德,药师佛就是过去这么发愿的。当然我们为发愿成佛这个心要大,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因果也会很大。大家想想这个“本愿功德”,就我们世间而言,我们来设想一下,每一件事情的成就一定要取决于出发点,就是在一开始你怎么样去操作,你出发点的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到达处的质量和广度和深度和阔度。所以说,我们这里讲“本愿功德”,就好比我们用策划书给它有一种预先设置的功能,在开会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这样实行,就围绕这个蓝图进行策划进行操作执行,最终成功,并且按照策划中所承诺的起点进行兑现作用,去兑现。

那么每一尊佛菩萨去兑现的时候,就是他已经修因证果功德圆满,回过来用“本愿功德”的设置,大家要知道提前设置功德“本愿功德”,其实可以理解成为一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兑现自己广度众生的神通妙用,就在愿力中早就给设置好了。这就是我们理解到底为什么老说本愿、功德,本愿功德就是如此。当我们的愿力在心里发起升起作用的时候,你看你的心影响力有多大,你能起到多大的念力。这个念力马上就会在法界升起波澜而,产生它的影响,形成它的轨迹,

在这个时候,你看比如说药师佛的第二愿里面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那他现在就兑现了,我们现在看药师佛的时候就是琉璃,他的世界就是琉璃,所有的众生都是琉璃。这样的一种内外映撤,为什么,得益于他过去的愿力。这就是他本来的愿力,在发愿的时候,他的愿力有这样一种轨迹和实现的前景,那么将来一定会成就这样的情景,并且他度生的法门的特质也不离开这个情景。所以说有愿心就会有愿行,就会有行为跟进上去,修持的力量形成一个依附的国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药师琉璃光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愿,我们在每次做佛事的时候迎请三宝,最后请佛菩萨降临坛场,还要说惟愿菩萨你不违本誓本愿,来成就我的皈依功德,受戒功德。都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说我们对愿力一定要注重,大家往往觉得说发愿好像是好高骛远,我现在还是一个凡夫,我怎么可能成就这样,大家要晓得这有成功的例子呀。

在法界里有两个著名的人物,第一个观世音菩萨,第二个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在《悲华经》里面,就是过去在往劫中,阿弥陀佛还是转轮王的时候,就是阿弥陀佛还是皇帝,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当时是两个太子,观音菩萨为第一太子。而当时宝藏如来给阿弥陀佛,当时因地转轮王授记。授记完了以后,太子也跟着对佛说,对宝藏如来说:“世尊,我今天在你面前以大音声告诉众生,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如果有众生受苦恼恐怖退失正法的时候,给我天耳所闻,天眼所看到的话,这些众生如果不能免他们受的苦恼,我就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说观世音菩萨在成就了以后,他的愿力就是寻声救苦,谁不知道呀。

上次我们在讲普门品的时候,就是讲寻声救苦。他的愿力在因地的时候决定了他果位的时候所呈现的状态、品质,是步调一致的,所以他因地发愿的时候就是要发这个愿。阿弥陀佛也是呀,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叫法藏比丘,他修行的时候发了四十八愿,比如说国中无三恶道,临终接引。为什么说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比较吃香,这都是绝招呀。你想我们修行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堕三恶道。修行最怕临终的时候正念守不住,他与清净海众现在其前来接引。这都是愿力里面设置进去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知道他的差别相就出来了。如果你的愿力很小,那将来你成就了以后,你可能度的因缘也很小。你看阿弥陀佛最后他说了一句,发完了愿以后说,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就是愿。我常说什么叫做“究竟有不闻”呢,就是每一个众生迟早都得闻,非闻不可。就是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你不闻都不行。我们说有不闻,有听不到的,他就不究竟呀,为什么,叫落下了呀。落下了你能说是究竟吗。所以他说,名声超十方,就是每一个国土的每一个众生都有闻的可能性,而且迟早必然要听到“南无阿弥佗佛”这句名号,这就是本愿呀。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不论在僧在俗在老在幼,不论在不在佛教,知不知佛有没有和尚,也不知道有没有阿弥陀佛,信不信佛,去了就说阿弥陀佛,谁不知道呀。当这个世界呈现出来这样一种情景时,就说明这是过去佛菩萨在因地的甚深愿力,所把它提前设置功能进去,这就叫“本愿”。我过去在根本因地的时候本来发的愿力就是如此,所以一旦我修行成就了,这个愿力绝对要兑现,不兑现就不称之为本愿,不能叫做有功德。你看,阿弥陀佛现在成佛已经十劫了,那就说明,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他已经成了等觉,成了妙觉了,说明他的本愿功德就一定要开始显现功能作用,而且这个功能作用就弥漫在法界,只要你每个人有心去感应这个法门,临终接引,信愿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成就。

不这样都不行,这就叫“本愿功德”,已经把你给摄受进去了,设置呀,提前在因地的时候就设置进去了。好比说,我们现在说请吃饭,你请我吃饭。诸位在座的同修,有人请你吃饭了,说不行。今天我们吃饭,也讲法了,宏海法师也在座,你如果不让我带着他一起去吃,我就不去赴宴,你请我我不去。那么当我坐在桌子边吃你这顿饭的时候,肯定宏海法师也就在座了,这是必须的。这就叫做提前设置功能,阿弥陀佛乃至药师佛的法门巧妙就在这里,就是说等于他修行时已经把我设在那里,已经修行,步调一致。这时候回过头来,一旦他的愿力和我们的愿力对接的时候,就功成圆满,这就叫“本愿功德”。所以说药师佛的“本愿功德”设置,也是标志着他在成佛的时候,一切众生必然成就,十二大愿。

下面我们在讲到经文的时候,再讲十二大愿。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已经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设置功能启动了,包括我们今天讲《药师经》,我们每个人都听闻“南无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如来”这句名号,我们都对东方琉璃世界升起信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此时此刻正在进行中的时候,早就被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设置进去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这个步调在走,包括我们今天讲《药师经》,也是一个功德在其中积累。所以说,下面还会讲十二大愿,何为“本愿功德”呢,本愿功德到底是何物呀,大家要好好去悟。经题里面都有甚深的密法,要去悟。这是佛法里面天大的秘密,不可不可说,一切得以成就依附于“本愿功德”。好,那么,我们题解的第一讲时间差不多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