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传》电影90分钟,改变了无数人的一生
佛教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的初祖。
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的初祖。
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禅宗在中国发展兴盛。
达摩祖师传-佛教电影(1993)尔冬升。
“达摩祖师”原先称为“达摩多摩”,因传授武功和“二入四行”的禅法,对中国的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达摩祖师原是南印度国的三王子,父王将王位传给他而不是两位哥哥,但当父王病危时,大哥却派人暗杀已抢夺王位。后经般若多罗法师的指点,看破名与利,决心拜师潜佛。起初师父要达摩祖师自盖自修室以表求佛之心,但这过程中不断有考验,盖了又坏坏了又盖,后来悟到佛在自己的心中。
师父为达摩祖师惕渡,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普渡一切众生。更嘱付达摩要等师父过世六十七年后才能到震旦(中国)弘法,不要操之过急。
《达摩祖师传》这部电影拍的很不错,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暂时不能看进书去,看此光碟无疑是很不错的起点。不要看哪个连续剧,看这个电影,细细的品味电影里的每句话。
在你眼中所见的都是虚幻的景象,在我看来什么都没有。
对目前对自己的处境都不把握,将来的事你能肯定吗。
你们这样杀来杀去有完没完了?化解仇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原谅他人。
宝珠之光,只照耀他人,不能自照。我认为,世上最宝贵的是智光。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什么是佛?见性是佛;性在何处?性在作用;若作用时何处出现?若现于世,当有其八;何谓其八?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若见,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足,在足奔行,遍见时却如微尘信息,知者知是佛,不知者唤作精魂。
僧人:在污泥中,长出清洁的莲花,你们只可采妙莲之洁净,绝不可取污泥之浑浊。
达摩: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污泥能生莲,也是好泥土。没好没坏,因人而异。你现在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啊?
普通人随缘即变,得道人随缘不变。
僧人:模棱两可,我不明白。
达摩:你最好先去找一个令你明白的人。那个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禅七中,几个都说话了,僧人说我们坐禅成佛。大师说我磨碗成镜。
僧人:磨瓦岂能成镜?
达摩:既然瓦不能磨成镜,那坐禅又岂能成佛呢!
僧人:那怎样才能成佛?
达摩:要知道佛并无一定的形态,而禅也并非坐或卧。你们只知道打坐,而不知道为何打坐,这样就永远不见大道。要从根本上修。心为根本。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一切善恶,皆由心生。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想不通,只在表面上下功夫,突然浪费时间。
风吹铃动,依我看是皇上的心在动。
梁武帝:修佛造寺无数,敢问大师朕有何功德?
达摩:无功无德。这好比随行的影子,说是有,实际却没有。
梁武帝:那么做什么样的事才算有功德呢?
达摩:洁净圆满的得道者,才算有。
至公大师:皇上本有功德,但常挂口中,要人称赞,便是刻意贪图功德,善恶抵消,也就没有了功德。
达摩: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舍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空智:心、佛以及众生,三者都是空,现象的直向是空,无圣无凡,无善无恶,一切皆空,对不对?
达摩打他一巴掌: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何来痛苦?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达摩: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的是。
达摩:武功和文字都是一样,有动态和静态的一面,其实,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如吃饭,睡觉也不离开这个范围,你们欲想参悟禅机,就要用心观察,一举手,一投足也有其禅意存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达摩祖师在千圣寺与众弟子的对话:
达摩祖师:我即将西返天竺(印度),你们把自己所学的心得说来听听。
徒一:文字在阐明佛法真谛,不可执著文字,但也不可舍离文字,始能得道受用。
达摩祖师: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
徒二:据我了解,好像庆喜见了阿舍佛国,一见之后便了悟真相,忽然开朗,便不需再见。
达摩祖师:你所体会的比道副多些,但只能得到我的肉。
徒三:地水火风皆是空,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受也非实有,而我所见却无一法存在!
达摩祖师:你也只是得到我的骨而已。慧可,你呢?
慧可在达摩祖师面前三叩拜,未语。
达摩祖师:就是这样,你总算得到我的髓。
徒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达摩祖师:我现将衣钵传给你作为传法信物,你就是禅宗二祖。在我过世二百年之后,衣钵传至六祖,便不需要再传。因为在那个时候禅宗法门已传遍各地。不过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悟理的人少。所以,你不可轻视执迷不悟的人,任何人在一念之间,都会弃恶从善!这四卷楞迦经是佛祖的最高法要,可以用来开悟世人,现在一并交给你,你听着: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读完下面,直接开悟
【圣贤】达摩祖师开示:若不见性,修尽一切善法也不能成佛!
一、《达摩血脉论》中的有关开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学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妄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
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
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亦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
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皆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
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不假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他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欲修佛道 先行人道 人道修好 佛道自成
人道圆满 抬头即可见天
二、《达摩破相论》中的有关开示
问:“如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哉?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
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向外求佛,徒尔虚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外求理,终无是处。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皆非外说,只推内心。心即众善之源,心为万德之主。涅盘常乐,由真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出世之门户,心是出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入?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三、《达摩悟性论》中的有关开示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盘,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悟时无此岸。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于心,心不生于色,即色与心俱是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凡言离心无佛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佛未曾生心。
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于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于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