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四十五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四十五章天地一耳听无尽01
若能了境本寂,识自无生,则入平等真空,方称究竟见性耳。故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前面彻底告诉我们‘不从生因之所生,皆从了因之所了’的道理,所以假如能了境本寂,彻底地‘了’了,了怎么了?无法解释,了就是了。真的此心一了,了了一切境界的本身本来清净,换句话说,我们对境起念的这个本身也本来清净。我们及一切境(外物)都是本自清净,所以古人说‘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意指一切法本来都是清净的。闹就是乱,一切的乱象都是人为的。因此了境本来就是清净,不要你去空它,认识了自己起心动念一切处本自无生,生而不生。
举个例子来说:自从母胎出生以来,我们思想感情的念头生生灭灭不知有多少次,其实生过了就消失,本自无生。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尽管长大了,变老了,但是和当年孩提时的童心是一样的。只是一般人怕人家笑他不懂事,所以添加了一些修饰,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更麻烦。体会了我们生命各种情绪的生灭变化,用过了就没有,生而不生,本来如此。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了境本寂,识自无生’,这八个字是学佛法的要点,假如智慧的理解及修养的功夫能切实进入这个情况,在佛经的学理上称之为‘平等真空’。‘方称究竟见性’,可以说是明心见性了,见了佛性。虽然这些道理都懂了,假如心仍在发狂,还是生生不已,还在生灭中,那就不是本来清净,本自无生了。
‘故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这是引用《楞严经》的原文,佛告阿难:所以说能见之性无所不在,这就是你的本性呀!
一间圆通千万门
闻性者,即今闻性具三真实。文殊简出,现证可知。观音入门,圆通立验。非从行得,不堕有为,岂假功成,本来如是。首楞严经偈云: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这一节引用了《楞严经》上说明修行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殊胜处。‘闻性者’,前面从眼根下手,这里则从耳根入门。‘即今闻性具三真实’,耳朵能听声音的功能具备了三种真实法门。‘文殊简出,现证可知’,楞严会上二十五种圆通法门,文殊菩萨一一做了评判,特别推荐最适合这个世界众生的是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观音入门,圆通立验’,观音菩萨从耳根来修持的法门,很容易进入圆满而无所不通达的自性境界。‘非从行得,不堕有为’,此法门不同于一般靠点点滴滴的善行,积功累德而成的有为法,它乃是清净无为之道。‘岂假功成,本来如是’假就是藉的意思,此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不但不是靠有为的用功而成就的,而且很现成,个个都能修到。
‘首楞严经偈云’,这里引用楞严会上文殊菩萨称赞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偈颂。‘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例如一个人很宁静地待在某一处,此时十方八面一起敲鼓的话,他能同时听到这些鼓声,这证明了我们听闻的能力是圆满而真实的。‘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我们的眼睛只有正前方的东西才能看得清楚,左右两侧面就不太清楚了,至于背后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存在。而且前方一旦遇到障碍物就看不过去,不能看到障碍物后面的东西,嘴巴和鼻子也同眼睛一样,受到许多的限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身体要接触到才有感觉,有距离就不行。至于我们的思想心猿意马,把握不住。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虽然隔著一道墙,远近的声音依然听得到。其他眼、鼻、舌、身、意五根,则各有缺陷。只有耳根最好,不会受到阻隔及距离的限制,所以是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声响叫动,无声响叫静。相对于能闻的功能而言,听到声响称为有,听不到声响称为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虽然有时听不到声响,然而能闻的本性却永远存在。‘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有听到是生,没有听到是灭。换句话说,有听到是动相,没有听到是静相,把动静二相拿开了,能闻的本性还是摆在那里,它永远不变,所以叫常真实。上面引用《楞严经》的原文说明闻性具有圆、通、常三真实性。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闻思修
闻思修是一个宣扬佛学文化、提倡佛法修行“互联网+佛教”创新平台,遵循闻思修三大次第,为您提供在线礼佛、念佛、坐禅、抄经、拜佛、砖塔、诵经、诵经、供灯敬香、行善积德、祈福许愿、同修正念和佛法知识,佛学音视频等诚挚服务,助您居家学佛,积福报修供德。闻思修不止宣扬佛学文化,重在持心修行。愿修行,见闻,随喜者,所有修持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消除一切罪障。
闻思修净化心灵、佛法在人间,探寻事物的本源,追求一切事情的归宿;将佛法还于人间,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祈愿现实人心得到净化,人间变成净土,像华藏世界一样,实现真正的和谐!
【APP主要功能】
1、我的佛堂:个性化自定义佛堂;
2、礼佛
3、念佛
4、禅修
5、抄经
6、拜佛
7、砖塔
8、诵经
9、积德行善
10、八万四千佛学文章、高僧大德音视频讲座、禅乐佛音、禅素茶香;佛学交流,动态信息发布;
【联系我们】
闻思修——是您身边的护身符!
闻思修QQ交流群:814520236
建议与反馈微信号:wensixiu2020
网站:https://www.foxue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