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论颂义贯082成观法师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082
成观法师讲解
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度,度什么?度生死,什么有生死?就是身心有生死,所以度这个身心,但是这个身就单纯,地、水、火、风,色身,虽然身也能造业,但是身之所以会造业,身是被利用了,它是由心推动去造业,所以身虽然造业,但是自己并没有感觉,而且也不会受果报,为什么?就说当世不会受果报,受果报是来世的事,由这世造完了,然后身体坏烂了,但是这个神识下一辈子就要受果报,所以这个身单纯,简单一句话,身单纯,心就很复杂,所以要度这个心就很难,而且之所以说度呢,都是指度这个心而言,因为出毛病都在心上,这个心要度很困难,所以佛为了要方便让我们容易了解这个心,然后好去对治它,好去度它,所以把这个心开出来,受、想、行、识这四个,但是,严格来讲,这个受、想、行、识四蕴,事实上严格来讲,只有一个识,这个识是什么?就是八识,识就是心,心就是识,那这些是什么?受、想、行是识的作用,所以心的体是识,心的用受、想、行,心的作用,你要讲说心的体是识,心的用是受、想、行可以,那或者是识是心体,八识本体,那么这个受、想、行不是心的作用,而是识的作用,比较正确一点讲,精确地讲是识的作用,为什么?因为心是指整体,包括体跟用,整个的讲这是心,分开来讲,这是体,这是用,可是这个用又有了,这个心用就是作用,心或是心识的作用其实只有行,心行,只有行,受、想其实也是行蕴里面的,但是佛又看到说,这个受、想这两个蕴,对众生的生死或是能不能出生死,会不会堕生死,都是主要是受、想这两个蕴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独立出来,然后好对付它,所以就这么说好了,如果坏蛋混在人群里面,你就不好搞,那就把它拽出来,然后才能够好好地对付,就像你看电视的时候,坏人躲警察,然后跑到那个百货公司里面,那怎么办?你不能把所有人都扫射死掉嘛,所以一定要把他抓出来才行,所以先把它抓出来,问题的症结,众生生死的症结就在受跟想,轮回的症结也就受跟想,相反的,能不能离于清净,证圣道,成菩提,也在受、想。那受是什么?受是感受,感受包括什么?包括苦、乐、不苦不乐,所以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因为觉得苦嘛,所以要离苦,苦从哪里来,从受来,你如果没有感觉的话,受就是感觉,你如果没有感觉的话,你就不苦了,不苦还度什么?那不苦也不用学佛了,这就是很多人迷迷糊糊,在世间迷迷糊糊,尤其是这个社会地位高,然后福报好、享受好的,他不想学佛,他觉得人生很好,他还想再来,来世继续做董事长,然后有两个二奶奶,这样子,觉得很好,所以那就是受,你要觉得苦,你才会想要度,你不觉得苦,所以天人就很难学佛,也就这样,因为他受乐嘛,他享福嘛,所以享福的人有好也有坏,好的就是苦比较少,可是也不是,只是觉知不觉知而已,你说有些人不苦啊,还是苦,举一个例子,有钱、有名、有位的人,不是不苦,有时候苦反而更大,为什么?尤其是知识分子,他的感受性强,他就更苦,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历来你看看有些这个哲学家、文学家,这个成名立业以后,自杀,海明威、三岛由纪夫,还有一些影星、歌星,玛丽梦露,那住的都是豪宅,上好几百万的豪宅,美金,拥有一个岛屿,还得了,可是就觉得人生很空虚,没有意义,然后天天要吃药才能睡觉,所以这个就是感受,所以你说觉得人生苦,还有呢?美国宪法规定说,确定的,世界上没有另外任何一部宪法这样规定,这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追求他幸福的权力,追求幸福的权力,你看这个好感性,而且也好人性化,当然这个是世间人的愚痴说法,所有的美国的创国的这些...他们的头脑精英集中在一起,创出了对世人很耸动的一句话,可是对佛法来讲是很可笑的一句话,为什么?追求幸福的权力,首先讲幸福在那里?幸福你能追得到吗?能追、能求得到吗?幸福在那里?他之所以有这个理论的原因,也就是我这一连贯在讲的,经验论、实证论、唯物论,整个一系列的,把人生的快乐建筑在外在的物体上,所以,从外在物质的追求得到一种快乐,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美国梦,追求物质的满足,发大财,住大屋,开大车,这个就是美国人的梦,大家都在追求这个梦,可是这个梦追求到的时候,就是空幻的,那么这是物质的。那譬如说以拿破仑来讲,拿破仑是追求名,追求权位,追求权,他已经统治了,已经征服了全欧洲,可是他还不满足,他还去打俄罗斯,要把俄罗斯都吞掉才行,那我跟你讲,俄罗斯打下来,他一定要打中国了,打完中国他要去打非洲了,一定是这样子了,所以无尽无了的,所以这种是一种自我的膨胀,人都是这样子,所以你看,什么叫追求幸福?幸福在那里?幸福是什么?这么说了,幸福是一种感受,不是任何东西可以令你幸福或是不幸福,当然除了身体的一病苦以外,你身体有病或有残缺,你要觉得幸福这个比较难,但是你如果是个正常人,然后你的享受不是很好,但是也不是贫无立锥之地,赤贫,要什么没什么,没有饭吃,没有衣穿,那样子当然不说了,乃至于快要饿死了,那个就谈不到了,人生的基本需求有了,一般人,大部分人都可以这样的,可是在那种情形之下,大家都要追求所谓的幸福,所谓的快乐,乃至于跟你刚刚讲的那个所谓的爱,都认为是存在外面的,所以一直追求,但是都追求不到,因为幸福它是一种感受,不是用物质可以转换的,更何况物欲是无穷的,那你说物欲是无穷的,好了,所以我们就这样决定说,这个幸福可以是物欲满足的,这很明显嘛,乃至于你说好,你说爱来讲,什么叫爱?还是回到我刚刚画的那个名画,男的爱上一个女的,那我们分析这个爱,所以你学这个,你就会真正了解你自己心,还有平常我们世俗所追求的很重要的东西,你能够了解,为了让你了解,为什么?你学了半天《唯识学》,跟人生没有关系,那我让你从天上下来,下凡。男的♂爱女♀的,但事实上,一般所见,不是在真正爱哪个人,除了刚刚说爱自心的那个爱心以外,还有最主要还有一个,这个对象是一个代表,他不是真正在爱这个人,他真正爱的是什么?是爱自我的形象,也就是说,你要去追求一个人的时候,你要说跟她志趣相合,什么叫志趣相合?跟我很相像,但是越像是越好,志趣相合,所以情投意合,那你就很爱她,可是后来又为什么分开了呢?唉,那就又合了那句话,因为误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了嘛,或者了解什么,生活在一起发现她根本和我不一样,我们还是志趣不合的嘛,所以就分开了,那如果你又到法官那里去要求要离婚,第一个最重要的理由,而且一定会通过的,那就是说志趣不合,那为什么以前觉得志趣合,现在觉得志趣不合,事实上所谓的志趣相合就是,怎么叫相合,她要跟我相合,而不是我要跟她相合,所以她要跟我一样,现在发现她跟我不一样,不是说我跟她不一样,我跟她不一样没有关系,你知道吗?主要是她跟我不一样,这是不能忍受的,所以这就是合了那个基督教,上帝以他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的形象来造别人,尤其是夫妻,有一点点认识,谈恋爱的时候,有一点点不一样没有关系,我要改变她,乃至于比较臭屁的人就讲说,我要再教育她,那个叫什么?那个就是play God,扮上帝,他要扮演上帝,所以每个人都想要改变对方,那为什么要改变对方,以自我为中心,那为什么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我的形象最好,我的形象是最标准的,是最好的,所以你应该跟我一样,所以我一定要设法要你跟我一样,但是后来试的结果怎么样,当然是很失望,大失所望,这个人不可造就,我们分开吧!所以每个人在爱人的时候,都是爱自我的形象,乃至于就说,为什么说爱自我的形象,因为你在她是身上看到有一些成分是你自己,所以你觉得,她有你的成分,所以她跟你很像,所以你在爱她的,不是在爱她本人,而是爱她身上现出来的跟你一样的东西,也就是你自己的形象的显示,那这就是什么?另外一个讲法就是,自我投射,或者再讲的露骨一点就是自爱、自怜,自爱、自怜的原因就是自我中心,这个也是显示世人的颠倒心,另一个自我,这就是人对他的所爱,当然这个是指男女之间的,对那个所爱的人,给他大最高的分数就说:是另一个自我,我爱她就像爱另一个自我一样,所以这个是什么?这个当然就是全心全意地爱,因为是另一个自我,所以爱她如爱我自己一样,因为我看到她就好像是看到另外一个我,Another self,这听起来很好,事实上是很糟糕的,因为你的老公爱你好像是爱另外一个自我一样爱你的话,他根本不是爱你,他是在爱自己。那有一天发现,你实在不是他的另外一个自我,那就Bey bey了,他会对你很忏悔说,我错了,我认错人了,你实在不是我另外一个自我,你是你,我是我,所以我不能再这么爱你,为什么?因为亏本生意是不能做的,要爱只能爱自己,爱别人太亏了嘛,我讲的很透吧,这从心理学来看,最好的另一半,我跟你讲,你也不要当人家另一半了,要不然就那就是个半人而已,所以这都不是称赞的,你是我最好的另一半,那你只是半个人而已,这个都没有真正的全心地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这个是一半,一半还不错,50%,这个呢?全都没有,0%,你是0%,全都是她,全都是她的,所以这个不是称赞的,你不要高兴,你高兴你就呆子,但是众生一听到这个都是很高兴的,是最高的赞词,也是表示他的无私的爱心,事实上是这样,我讲这个不是理论,你知道吗?我讲的这是实际,什么是实际,我是这样走过来的,发露忏悔,我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同班同学,有一个跟我同姓的,然后她正巧小时候又也没有爸爸,她家有很多兄弟姐妹,然后很多兄弟姐妹一塌糊涂,那我的兄弟姐妹也是一塌糊涂,然后就发现,怎么就这么像呢?就好像另一个自我一样,我就油然生起爱心,但是一直都没有变成男女之间,是因为她跟我同姓,而我又所谓的孝顺,我回去跟我妈妈报告,我妈妈说,跟你同姓,不行,我妈妈说不行,那就算了,所以她就把我当哥哥,我就把她当妹妹,这是一个很不美丽的故事,我常常带这个妹妹去郊游,买东西给她吃,照顾她,然后有男孩子欺负她,我就为她处理,找他在揍他,找他谈判等等,她被男的甩了,我就找他来谈,把那个对方给吓死了,因为我是足球队的,孔武有力。哇!那个时候,那真是爱得不得了,这个一直到什么时候才了知,我真的就是那种感情,很强很强,但是你知道吗?这个真的是,完全是柏拉图式的,纯纯的,没有办法不纯了,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去当兵,然后当兵还不够,后来当兵有一段时间就被排到金门去,那时候我当少尉翻译官,新闻官,住在那个山洞里面,古代史前时不是有山顶洞人嘛,那我是山洞中人,一天到晚都在山洞里面,也没有很多事了,也不用操兵什么的,一天到晚就是搞新闻的事情,对大陆播放,所以没什么事,后来就沉思默想就想到这些。哇!那时候我已经看了很多的心理学,因为自己心里面很多愁苦想解决,那时候不知道佛法还有这一块,不过那个也等于让我作为《唯识学》的研修做准备工作,所以我发现我根本不是在爱她,是在爱另外一个自我,这是个惨痛的经验,所以这个是实际,不是理论,这个实际跟那个理论合在一起,有了解自己也了解众生。讲完了就欢喜信受奉行。所以你真正爱一个人,不能是自己糊里糊涂的,事实上不是在爱她,是在爱你自己,或是爱你自己在心中所描画的一个理想境界,通常是这样,所以,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自己故意看对方的时候,眯眯眼看这样子的,或是这样看,所以看的都不是她的真实形象,是扭曲的,而那个扭曲是你有意扭曲,不愿意承认事实,所以以你自己的方式把她完美化,所以你在爱一个什么?你在爱一个你心中你自己的完美的形象,爱自心所造,完美的形象。所以这个也不是真正在爱对方,这句话就讲的很深很广了,什么是爱?爱就是,To love him/her as what he/she is,就爱他(她)现在这个样子,你如果能够爱她现在这个样子,那你就是真的爱她,譬如说,她现在你觉得她的知识不够,那你说,我将来可以教她很多知识,教她上学等等,她将来会变得比较有知识,变聪明,你在爱什么?你在爱她将来改变以后,依你的心中的心意改变以后的形象,所以你是对未来的妄想的一个形象,你在爱那个,不是爱现在她本人。然后你在爱他,虽然他现在穷一点,但是,他是很争气的,他将来一定会争气的,一定会发财的,你在爱他将来发财的哪个人,而不是他现在穷兮兮,苦哈哈的样子,那你现在暂时忍受,但是你期盼他将来一定会发财等等,会有出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女的一直长怨叹说,你这么差劲的人,嫌她老公不行啊,你看王仁佳她老公怎么样怎么样?种种都是这样子了,所以不是在真正爱那个对方,而是在爱自己、或是爱自己的一些成分,或是爱他将来会成就怎么样的事情。古代更多了,古代这个女的嫁给男的,然后那个男的是个秀才,可是落拓,考试都考不上,但是这个太太对他有信心,知道他将来一定会考上进士、举人,那个不是在爱他本人,所以你看世人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是什么?见取、相取。
[2.名取、色取——五取蕴中的色蕴之取称为色取;受想行识四蕴之取,称为名取。]你看看,这个受、想、行、识是心,可是心,以大乘佛法来讲,这个心,不只大乘,小乘也是一样这样讲的,心—名,心就是这个名而已,所以那个十二因缘里面,名色,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个名色,色就是身了,名就是心,为什么要说心就是名呢?因为名是跟什么相对的?名跟实相对,因为这个心,它虽然有很多的名,但是它没有实体,那个佛法里面那个心不是指肉团心,不是指心脏,而是心识那个心,而心识的心呢?虽然有作用,但是它没有真正一个实体,所以它是一个名,所以在《唯识学》又称假名,之所以称为假名的原因,加一个假字,强调它不是真实的,因为假相对于实嘛,所以你不要看受、想、行、识这个作用起来都很厉害,这个能动山河,但是它是一个假名,它是一个名,没有实体,没有实体可得,是众生的虚妄妄想心所生,所以如果能够真正体会到,或是悟到了这句话,众生的心,当然包括自我的心,是自妄想生,这个自就是自己了,自己的妄想生起来的,因为自己妄想,所以才会生起种种心,那妄想的根本来源是什么?就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所以从无明中来,所以这个「名取」那个「名」你就可以在旁边写一个「心」,心取,就是取心,「色取」,色旁边写一个身,取身,所以什么叫「心取」呢?就贪取自心叫心取,什么叫「名取」?就是心取,因为名就是心,什么叫心取,就是贪取自心叫做心取,所以名取也就是贪取自心,同样的「色取」就是「身取」,「身取」是什么?就是贪取自身,所以什么叫「名取、色取」?简单一句话就是贪取自身、自心。所以这是另外一对二取,第一对二取是相取、见取,第二对是名取、色取,第三对就是心取、心所取。
[3.心取、心所取——取心王称为心取;取心所称为心所取。]「心取」这个心就是心王,贪取心王,心王就是心识,心——心王——心识,就是八种识,所以心取就是贪着自己的心识。那举一个例子来讲吧,譬如说你好伤我的心,那为什么你的心会被伤呢?因为你自己有心取,你贪着你自己的心识,然后,那这个心识是不可侵犯的,那如果你的心识被侵犯了,所以你觉得伤心,如果你不取着自己的心识的话,你就不会伤心。接着「心所取」,心所取反过来就是说,贪取自己的心所有法,什么是心所有法呢?心所有法就是所有的心行。举一个例子来讲,自尊应该是好,以世俗来讲是好的,而且是非常好,自尊心,那么你伤到别人,什么都可以伤,但是自尊心是绝对不能伤的,不管两个人之间,你如果伤了他的自尊心,那就伤害他最大了,所以如果有人跟你抗议说,你伤了我的自尊心,这个完了,天下一大事,所以自尊心,你伤了我的尊严,或是美国人伤了日本人的尊严,像这样子的,这很恐怖的事了,自尊跟尊严是什么东西?心所有法,心产生的,那心本来就是名,那名所产生的名更加是,假名所产生的假名,更加是假名,它是虚妄的,它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它是妄想分别而来,妄想分别执着而来的,所谓的自尊心很强的人,那就是什么?那个就是很自我中心的人,而且常常会有侵犯性,那就常常会变成傲慢的人,我慢的人,但是以这个来分析的话,我慢也是虚妄的,好的、坏的,我慢是坏的嘛,傲慢心也是虚妄,所以不管是好的自尊也好、尊严也好,坏的傲慢也是虚妄的,都是虚妄的,都是心所有法,那你取着这些心所有法,心所现出来的这些现象,把它当作实际,当作有,当作是至高无上,真实的,那就是叫做「心所取」,因为你取着你的心所法。乃至于,现在又回到那个,永恒伟大的爱,是心所有法,那你如果取着这种心所有法,那就是心所取。乃至于爱的相反是什么?憎恨,恨也会被取着的,譬如说我们中国人被日本人侵略,然后抗日八年,所以很多人心里面都有阴影,然后暗中都会恨日本人,那个恨是永远没办法解除的,永远不想解除,所以那个恨,这个心所有法,就被取着,所以是一个心所取,因为取着了,所以就不容易解脱那个恨,乃至于你所有的仇人,甚至于欺负过你的人,瞧不起你的人,轻见你的人,你心里面都会有憎恨的心,而且你都不会忘掉,也不想要忘掉或是放掉,这就叫心所取,取什么呢?取憎心所或是恨心所,或是爱心所,取瞋心所、恨心所等等,不愿意放那就是心所取,取爱心所也是心所取。讲到这个瞋,它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瞋、一种是嗔,不过我觉得瞋比较好,为什么?那个瞋意不需要嘴巴讲出来,是眼睛一发电光就可以杀人的,在里面就有镭射,唰,就杀了,所以这个瞋意从眼光就可以看出来,不用讲话的,离文字言说的。
[4.本取、末取——取第八识所得之总报称为本取;取余识所得之别报称为末取。]这一句解释就是这样而已,但是我详细讲你就懂了,第八识所得到的果报是总的报,前七识所造的业的报是别报,那什么意思呢?总报就是整体的,譬如说第八识的果报决定你生在人道里面、还是天道、还是地狱道、饿鬼道,是总报,那别报呢?再从总报分出去,譬如说你的第八识总报是生到人道,前七识所造的业再决定你在人中是有福的人、还是没有福的人,然后你的这个身心、乃至于你聪明不聪明,漂亮不漂亮,这不影响你是一个人嘛,六根健全不健全,然后你的眷属和乐不和乐,斗争不斗争,这也不违犯你得人报,没有影响,所以其他的都称为别报,总而言之这个是得一个人,其他的都由这个,一切的福德善根等等都是别报决定的,乃至于说,天道也有受用好一点的,福大一点的,福差一点的,譬如说你若瞋心大,那就变成阿修罗,那是别报,可是他还是属于天报之一。那甚至于你生为狗,也有福狗、也有流浪狗,所以那个狗落入畜生道的狗道,这是总报,然后你的那个其他的报,好不好,境遇好不好,由这个别报决定。所以你看看,我在没有讲时,觉得这个怎么讲啊?真伤脑筋,这样讲下来,还不错嘛。所以你现在就懂了,二取习气,这有四对二取,这些都是有这种习气,决定我们的果报。
[以上这四种二取,都属于颂中的二取所摄;]我们翻到前面,你才知道,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这一般看经文都是这样的,119页,那个颂文,「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就是二取,那这两句把它合在一起,由于各种业的习气,再加上二取的习气,而这二取习气却有四种二取习气,即四对二取习气,然后那个「诸业习气」,「习气」称为有支习气,什么是有支习气?就是十二因缘那个十二有支,无明缘行、行缘识,一直到生老死,由于诸业的有支习气,以及四对二取习气,都在、都有叫做俱,都包含在里面,有这些习气的关系,所以前四的异熟果已经没有了,已经受够了,受尽了,接着又在下一刹那,由于这些习气的关系,习气力又能够生出其他的异熟果报,我们常常还要回头来看。看123页倒数第二段,以上这四种二取,都属于颂中的二取所摄;[这些二取所熏发出来、而亲能生起彼本识上自果的功能的,就称为二取习气。这表显二取习气是来世的异熟果心,及与二取习气相应的种种亲能办果的因缘种子,因此是与业种不同的。]这个有一点复杂了,下一次再讲。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