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一)60慧律法师

《楞伽经》(一)60
慧律法师主讲
[「而以化身随」彼「心量」根机之大小深浅,开示无量度门,以「度」化之,令彼众生亦于菩萨「诸地渐次」进阶成熟,「相续建立」成就诸法。]
[「是故,大慧,自」心自性本具之「悉檀」法,乃为最上「善」之法,汝等「应当修学」。]这句话重点在告诉你:明本心见本性它的重要性,这一句,这一段全部在告诉你。法来自内心深处,真理来自于心性,那么就是自性所流露出来的摩诃般若涅槃妙性,是每一个人具足存在的。所以,禅宗里面讲: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本自具足的涅槃妙性,要自悟要自度,就是要自己站起来的意思,所以休想从善知识这边得到自性、自悟本自具足的涅槃妙性,那是痴心、那是妄想,你得不到的。我讲的法,是师父的意境,不是你的。那么,你本身要能够也听佛的或者听祖师的,我自性自度自悟。所以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这一句就一针见血了,迷的时候由师父来度,悟的时候怎么样?要自度,自度就是自性来度你自己。接下来,216页。
[诠论]
[问:「楞伽一经岂不是顿悟法门,不由次第的吗?为何此处佛所说,又有次第之修行?」]
[答:「法本无次第,由人之根器有利钝,故修有迟速顿渐。]有的人修行很快,生生世世如果善根成熟了,那就很快,像这个舍利弗,对不对?人家一听到一个偈颂,人家七天就证阿罗汉果了,你看!这个速度有多快!我们来讲堂七年了,没有听说怎么样,都没有听说怎么样。如果说证阿罗汉果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敢举手的。
[此处佛所说者,并非只是渐修,而是顿渐兼摄,其实顿与渐只是快与慢而已,而其中所发生的境界,一样都是要经历的,只是到达与经过每一境界所需的时间,及停留的久暂之差别,而有顿渐之分。例如在台湾搭火车,从台北到高雄,搭慢车与搭直达快车,速度上大不相同,所需之时间也不一样,但慢车所经过的每一站,快车都一样要经过,]
有一次,我这个姊夫,在这个隆田当警察,当警察以后,年轻人就接受了妈妈的提议,我跟我妈妈去,我妈就说:我们坐那个比较便宜的,慢车到台北。我说:好啊!那时候年轻,就开始坐了,真的。真的成本会计划得来,坐得久又便宜,到台北坐了九个钟头,怎么这么久?坐到实在是没办法,太久了。然后师妈就问说:这一站到哪里了?我说台中。坐这么久才到台中?我说:这样很好,又久又便宜。一下子,咻!就过去了。她问说:师父!那是什么车?我说那是观光号。她说:以后我们要坐那一班车。所以师妈观光号讲不清楚,她都说共共号,那个很好呢。坐那个共共号(观光号),那个比较快。我说:对啊,那个比较贵啊(师父笑)。从隆田早上一直坐到台北,以后师妈说:师父!我们再去坐慢车,你自己去坐就好,我没办法。九个钟头太久了,太久了。
所以,这个慢车所经过的每一站,快车也一样要经过,[只是它很快就经过,且不停留,所以很快就到达目的地。]观光号的很多站都没有停,[快车比喻顿根,慢车比喻渐根,同样的车站、路线比喻修行之三贤十圣、五十二阶位,顿渐都要经过。这个就是佛所说‘相续’成就之义,]诸位!法不能断灭的,断灭是外道,法一定要相续的,[并非从信位,凭空就到八地,那样就不相续,不相续就变成]外道的[断灭]见了,[那就落到外道的窠臼]窠臼就是陷阱,窠臼的意思就是因为沿袭了旧制,也没有什么别出心裁,简单讲沿袭了旧制,并无别出心裁叫做窠臼。[中去,那是佛所最要诫止的,所以佛在开示修行方法之前,先破斥邪见,免堕断灭,就是这道理。再举例言之,有些很特出的学生,他们可以跳级,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或从一年级跳到五年级,]叫做资优生,特别的资优生,[乃至十岁左右就上大学,]美国有一个十二岁,十二岁上大学的医学院,十二岁上医学院。[甚至研究所,也有不少。这并不是说他们所跳过的级次,他们都不用修,或没修过,而是:那些他们都已经会了,所以才能跳级,如果不让他们跳级,不但浪费他们时间,他们没事做,]因为都会了嘛,太简单了嘛![还会造成问题。相同的,顿根之人,由信位或三贤位,一悟而到地上的境界,]地就是指初地到十地,[并非那中间渐根人所断之惑,所证之真,他们都不必修了,而是:在他们那一悟之间,心开悟解,便顿断、顿证。]
诸位!顿其实是由渐而来的,就是那个时节因缘,善根成熟,刚好具足而说顿。而不是说,诸位!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自然的弥陀,这经典的注解就写得很清楚了,那个顿断顿悟,是刚好那个时节因缘。譬如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根器都不一样,有的人来了一两次,他就恍然大悟,就说:哎呀!这个就是我要的,我找了十几年,这法,这个就是我要的!他顿断顿证,那么说这个根器很利,我们说这个人根器很利。但这个根器很利是怎么样?从近期来看,他已经修学佛道相当长的时间,从无量劫来讲,他生生世世都是善根深厚,善根深厚,菩提根也深厚。有的人他没有,他一根都没有,菩提根没有、善根没有,连吃菜的菜根也没有,唯有萝卜根,只剩一个菜头,什么根都没有,真的!菩提根也没有,善根也没有,菜根,叫他吃素他也不要,也没。所以这个什么根也没有,剩菜头,很可怜!
[所以,只是修的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样,其经历之境界,及到达以后的境界能力,也是一样的。譬如渐根人与顿根人到达八地所需的时间虽不同,然而到达以后,八地菩萨所具的能力,所已断的几分惑、所证的几分真,则都一样,并无差别。所以,有些虚妄之人,以为自己‘一悟而至佛地’,]佛地就是如来地,[那就问问他:佛地所须具备的能力,]——十力、十八不共法,有办法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地所须具备的能力,[所断的惑、所证的真,他有没有?]如果没有,那就是唬人的啰。[如果他有,就许他是一悟到了佛地;]因此不能说只有理,一般凡夫来讲,理通了,要到事相,像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神通妙用,十八不共法、十力,那这个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的。[若没有,便是‘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是必须知道的,]所以这修学佛道不能够唬人。[尤其是在这末法时期,没有真修实证,很容易就落入了这种虚妄言说而僭贤僭圣,]僭就是越过。僭贤僭圣越过,[这是非常危险的过咎。]这一句话讲得好,所以师父呢?感慨的说末法时期,这个时候,用台语那句话就最适合不过了,台语那句话:现在的时代敢死的拿去吃,至于我们,我们不敢,我们怕违背因果,我们还是要按部就班来。对不对?来!现在就是胡说乱讲,稍微有一点点心境,哇!到处吹嘘,把自己讲到古佛再来的,没有一个比他厉害的啦,一直吹嘘。他的徒弟推波助澜,他的学生也推波助澜,好像你一定要承认他是一个圣人一样的,这个就是。尤其是在这个末法的时期,没有真参实学,没有真修实证,很容易就落入这种虚妄言说,虚妄言说就是把它化作文字,文字写得很棒、很棒,好像佛的境界,而自己赞叹自己说,僭贤僭圣,我已经超过了一切贤了,我已经超过一切圣人了,这是非常危险的过咎。在他的心中看起来,全台湾省统统否定,要所有的人都认同他,肯定他,这个就是非常危险,这个就是这个人最大的问题。不承认,他就跟人家吵架。
[行者须知分辨。]这个因为莫可奈何,这个就看你的福报了,就看你的福报。有福报的人不会掉进去这样的陷阱,没有福报的人他就掉进去这样的陷阱、这样可怕的窠臼里面。[总而言之,顿悟是有的,一路顿超是有的,一悟即至佛地也是有的,只是其所超过的那些阶次,其中所修的,所断的惑,所证的真,他在一念间便都具足了,这才叫真顿悟,否则便不是。复次,再简单地复述一次:顿与渐只是时间上的不同,其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境界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佛在此所开示的法,非顿非渐,可顿可渐,就看你是什么样根机的人:]师父还是特别交代,我还是再三地劝大家,谦虚一点好,谦卑一点好,一定要柔软心,柔软的腰,柔软语,柔软身,也记得师父这一句话:学佛是要受用的,而不是在搞荣耀的。受用就说:我这一辈子听了师父的法,我决定柔软心。咦!这个是菩萨心,柔软心就是谦卑的心;柔软腰,对人非常有礼貌,对不对?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墙嘛,是不是?肯低头,腰比较柔软的人,就比较少逆境,因为他这么谦虚,这么向人家低头。柔软心、柔软腰,柔软语就是菩萨语,讲话不伤人,坚持佛的慈悲。这个人很恶劣,我们讲话也不要去伤害他,看看能不能有一个转机,这一天到晚来跟讲堂过意不去,是不是我们可以把他转化,变成讲堂的护法,对不对?这个人一开始来,对讲堂就这样凶巴巴的,或者是没有礼貌的,一天到晚跟我们捣蛋,我们就用嗔恨心对着干,那么就失去了度他的因缘,所以我们还是秉持柔软语,就是讲话还是要用佛菩萨的语来对待他,不要去伤害他,看看有没有能力去转变他,因为顺逆二境皆菩提嘛!因为你既然有佛的心,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菩提心性所显露出来的嘛,这才叫做大修行。如果你在顺境修行,你才得五十分,你的生命观,你的修行,你得五十分;那逆境你也可以修行,你这个修行人就是一百分。所以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再大的逆境我一样忍受,那么,你又得到五十分,这个就是圆满的修行人。圆满的修行人,经得起顺境的赞叹,也经得起逆境的挑战、挑衅,那么这个人生观就变成一百分,Perfect
所以就看你是怎么样根器的人。如果[你是渐根人,你去做,做得慢,那就是渐;你若是顿根人,你去做,做得快,那就是顿,如是而已。因此]在座诸位!师父在这里,老生常谈地劝大家一句话,把你这一辈子上半辈子不管你现在几岁了,所有的是非恩怨,记得赶快放到太平洋让它流走,放到东流,统统。或者家庭有不愉快,夫妻跟你的儿女有不愉快的,统统放到东流。因为我们常常讲: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故乡,要回极乐世界故乡的人,嗔恨心是去不了的,只有菩提心,只有大菩提心、大慈悲心,可以去到极乐世界的。那个大嗔恨心,你有没有听说过,大嗔恨心去极乐世界的?没有的。是不是?你现在有如是因,那么极乐世界就等着我们,所以师父以前讲过一句话,让大家很受用的:输了这个娑婆世界,但是你却赢了极乐世界。那么我就甘愿输了,我不会想赢的,对不对?我在这个娑婆世界,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路用,没有什么作用,对不对?看起来我是软弱的人,什么都吃亏,百般的无奈,没关系。你在娑婆世界输了,没有关系,你修忍辱、修慈悲、修菩提,你赢了极乐世界,那这样,这个世间,你要输还是要赢?我当然要输。所以退让包容绝对赢。谦卑的人,还是路走得比较长远的人,所以我们语言要修饰一下。
因此,[佛在此开示的妙法,实是顿渐必修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因此佛在这开示的妙法,实在是顿渐必修的不二法门。
因此,《楞伽经》听到现在,我们完成了第一套,在座诸位!你现在听《楞伽经》,只要你听得觉得法喜,这个都不是普通的根器的,这个都是再来人,不是再来轮回的人,所以有很多人,在赞叹说某某法师是再来人,我说这个要讲清楚,这个再来人涵义很深的,是再来示现的人,还是再来轮回的人要讲清楚,还是再来烦恼的人,对不对?要讲清楚,单单讲师父他是再来人,我也是再来人啊,你们哪一个不是再来人?你们当然也是再来人,再来轮回的人,当然是再来人,所以要讲得很清楚,是不是?但是这一句话,不能随便乱讲的,你知道他是再来人,我请问你:你的境界就是比他高,对不对?Is
在座诸位!如果说你今天来听《楞伽经》,你觉得你还非常法喜,你这宿世善根,你真的有菩提根,有善根,又有菜根,不简单呢?不简单。客家话,我们住在美浓的时候,客家话:不简单!这个人你很不简单,我去客家庄,学了几句客家话:不简单!就是不简单的意思。
好了,那么我们第一套完成了,这个不能再讲下去了,明天我们再上一天的课,明天再上就是第二套的开始,我们《楞伽经》总共预计大概六套,六套,那么六套,我们现在第一套,第一套特别长,那么接下来第二套呢?也是大概两百页左右,两百页左右,第一套就比较长一点,听了也很过瘾,也很受用。那么就是师父讲了这个课程,也适合老参的,但是如果说初听佛法的人,来听一听,听一听也会受用的,也会受用的。那么我们明天,今天就上到四点,现在四点零二分,等一下我们回向完,今天就让大家早一点回去,早一点休息,那明天继续上课,明天一定要来。然后再来下次,明天上完课,接下来就是十二月二十九、十二月三十,两天的课,因为我们碰到了佛七,请大家回去告诉大家,我们今年的佛七有一点不一样,法无师建议的,就是七楼还有三楼,为什么不要在六楼呢?会相互干扰,你听得懂吗?互相干扰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面念:「阿弥陀」,六楼念「阿」,上面念阿弥陀佛……结果变成两种节拍,两种节拍,所以法无师这样建议是真的很不错的。因为六楼跟七楼念的速度不一样,速度不一样,所以在这讲堂打佛七,师父就比较没办法约束,因为有的年岁很大了,年岁很大了,他要来随喜已经很不容易了,种善根。有的人来念佛的时候,所以法无师要稍微注意一下,他念他的,他念:阿弥陀佛……他也不会管节拍,他也不管你的节拍,(又快又急地念:)阿弥陀佛……后来一天下来了,后面就已经没有声音了,最后他只念一个字。人家念:阿弥陀佛……因为晚上没声音了,他就念:阿弥陀……隔壁那个被他吓到了,怎么都只念一个字的,像鬼魂,四个字不念,都只念一个字,阿弥陀……都念那个「陀」而已,因为没声音了,都没声音了,所以说我们打佛七,不可以一天就花完了,不可以(又快又急地念:)阿弥陀佛……第一天下来就没有声音了,没有声音了,要下来一○一缴钱的时候,(师父学念佛念得又急又快的人一天下来只见嘴动却发不出声音的样子。)说什么?都没声音。不可以一天就花玩了,七天慢慢地念,慢慢地念,就是维持一下次第。我们在木屋就要求非常地严格,因为木屋那个是山区,那山区没有地方可以让你有开缘的地方,去就是一直冲的,那边木屋的严格,比这里超过十倍的,为什么?那边去的人,不管你的,就是要给我遵守,这里没办法,有的精进的,精进的应该报的才二三十个,对不对?三十个嘛,精进的才三十个,三十个念七天,就阿弥陀佛,阵亡了,叫那三十个念七三,七天七夜,那怎么受得了?一定后面有人随喜,随喜,随喜来良莠不齐,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维持秩序是很重要的。法无师,维持秩序是很重要的。
好了!不耽搁大家的时间,
请合掌!(师父及大众合掌。大众随师父念:)
愿以此功德,(师父开始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