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一)59慧律法师

《楞伽经》(一)59

慧律法师主讲

观察无始虚伪过,观察无始以来二障,烦恼障还有所知障这种虚伪之过,「过」前面加一个「之」,观察无始以来烦恼障和所知障,虚伪的过错,完全来自于一颗无明。而且来自一颗……

接下来,就是八识田中的妄想习气为因,妄想习气为因怎么样?就变成有种种三有的境界,那么这个思惟,当然就是一种妄心,三有思惟无所有,三有就有三有之境,思惟就是妄心,了解三界还有妄心都不可得,叫做空无所有。因为万法空无自性,以达到佛地,因为佛证得到二空——我空还有法空,以达到佛证二空之地,入于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是无灭,无生后面接一个灭,无生灭处,你看到无生,好像一切法无生,当体即空,不是,无生灭处,简单讲就是已达到佛所证得法空、我空、毕竟空寂,而入于无生灭处,到自觉圣趣,自觉圣趣,到自觉圣趣。怎么样?就了悟了如来藏、清净心,就自心自在无碍。怎么样叫做自心自在呢?就是清净心,如来藏性本自就清净心,就无碍,到无作的无开发行,无作就是真如心,无开发就是不是刻意的造作,叫做(无)开发。识心分别叫做开发,无开发就是不是用识心分别去开发的,叫做无作行。它就像一颗摩尼宝珠,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看你红色的现红色,白色现白色的,黑色现黑色的,随着众色而显现,就像一颗摩尼宝珠。众生的心行,随入众生怎么样?因为众生欲还有愿,各个有无量的差别,但是欲还有愿有无量的差别,有的众生所要的法不太一样,随入众生微细之心,意思就是,众生之心行差别非常地多,如果有证量的,到无开发行就会像摩尼宝珠,随众生,随种种颜色就是随众生的心,随入众生的心,他有种种的欲望希求,怎么样?无量的差别,只有证得如来的智慧,能了知众生的微细的心,就随入众生微细之心,因为众生微细的心很难观察,也唯证,唯有证量的人,唯有证量的如来的智慧,能了知众生这个微细、难观察的心,因为这样微细难观察的心,你才能够方便普度他啊。所以,如来而以化身,为什么不用报身呢?因为众生不是度这个法身大士、十地菩萨,不用法身度,不用报身度,用化身,怎么样?随心量度,随就是随众生心,随根器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随心量度就是,随众生心而说无量的度门,度门有行大根器讲大法,小根器就讲小法,无量度门。这度门最多就是分大还有小,大小无量的度门。整句的意思,众生之心行怎么样?因为达到了自觉圣智以后呢?得到自心自在,到无作无功用开发,就像摩尼宝珠随众色而显现,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子的,诸佛如来有证量就会随众生种种的意愿、种种的欲望、种种的意愿,有无量的差别,证得如来智慧,能了知众生微细难观察的心,唯佛能照,照见,如来用这个化身随众生心,说无量大小的度门。诸地渐次,为什么用化身?他就是有渐次的,不是圆顿的,诸地有渐次的。相续建立,为什么相续建立?简单讲,根器还不够成熟。

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这一句特别特别地重要!自悉檀善就是自心自性本来具足的那一种才是最上善之法,意思就是不从佛得,不从善知识得,从自性了悟而得,不从外得,从内得。这个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个世间什么东西最珍贵,就是我们涅槃妙心,那一颗摩诃般若的妙心,这个是最珍贵的。世间人爱这个金银财宝、种种的珠宝,珠光宝气,种种的装饰,可是学佛的人不会爱这种东西。学佛的人喜欢什么?这些珠光宝气看起来很舒服,学佛的人喜欢那一颗内心的摩尼宝珠,这一颗内心的摩尼宝珠,就是涅槃妙性。大慧!自心本自具足的悉檀是最上善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成佛的关键,就是开采最上善的自心,自心的悉檀,自心自性的悉檀。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强调:这一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明本心、见本性,不从善知识得,从自悟自得,不悟就不得。你不悟,谁也没有办法。善知识在你的旁边,也没有办法。所以,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因此修学佛道都是在等待那一念打破无明,见真如自性,也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闻圆顿大法。诸位!我们今天听经闻法,在等待什么?这辈子在等待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忽然大悟见性,在等待这个,而等到你开悟以后,大悟见性,这个法身慧命就生生世世他一直存在,一直存在。

所以有一个人问说:请问师父!如果是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大菩萨来的,他来示现我们这个人间,他知不知道自己是大菩萨来的?诸位!这句话这样问,要讲无量劫来,诸佛示现的一开始,就必须跟凡夫一模一样,这样才引起众生向往佛道。如果说我一出生,我就知道我是上品上生,极乐世界大菩萨再来度众生的,诸位!你不必经过种种的挫折苦行,或者像是佛陀示现亲近外道,再来经过菩提树下,这样坐禅到最后东方一颗星闪过去,那时候悟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想颠倒不能证得。诸位!如果一出生,我就告诉你:我是佛。谁会相信?大家都可以这样讲,对不对?所以极乐世界来这示现的,就是他知道也不能讲,他演戏就是跟一般完全一样。所以,释迦牟尼佛来人间示现,他是个太子,跟凡夫一样他娶妻,经典记载说佛有一个儿子,也有经典说佛有三个儿子,这个不重要,佛来示现,而且《华严经》讲:十方三世一切佛示现,不会童贞就出家的。《华严经》里面讲:吾已娑婆八千返。我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而每次来的,他统统要演一出戏给你看。所以,如果说他是大菩萨再来的,那就会害了……就一直讲说:我是诸佛再来的,我是什么再来的,我是再来的。那这样会坏了佛陀的正法,大家都这样讲了,知道吗?所以佛菩萨来到这个人间,他一开始统统示现,(众生)完全不知道,这样你成佛才有希望。你看!平凡的像我释迦牟尼佛也可以成佛,你也可以。我就是要像佛这样示现。如果有一个小孩子一出生就说:我是佛。你也没有经过八相示现成道,你也没经过苦行,没经过外道,没经过每天一米一麦,饿得像剩下肋骨一样,修种种的头陀的苦行,也没有经过这个,谁信你啊?大家一开口闭口,如果可以来到人世间随便讲他是大菩萨来,那佛法乱掉,他的演戏都必须像释迦牟尼佛这样按部就班来,也因此释迦牟尼佛才应该得到奥斯卡金像奖,他就演到让你完全没有发现,他就是这么平凡,他也能成佛。意思就是,你这么平凡你也能成佛,这样你才有希望嘛。

接下来,我把它贯串起来。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上妙色身,你想要随入佛的大自在佛身呢?你要怎么修行呢?要怎么修行才能够得佛身,大自在身呢?应当远离,这个是离境,离外境的阴界入,还离内心外境凑合种种的因缘,所作的因缘法的种种方便。简单讲,这一段,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就是离于缘生之境,接下来是离于自心所现的生住灭的妄想,分别虚伪的戏论,这一段是离心,前面那一段是离境,这一段是离心,唯心直进就是必须用如如不动的心性,单刀直入不可动摇,不著空也不著有,简单讲就是不左顾不右盼,当你发现了无上的大菩提的方法,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诸位!你是真正的佛子,善于观察无量无始劫来所知障烦恼障,二障的虚伪的过失,善于观察,怎么来的呢?这虚伪的过失怎么来的,是八识田中种种的妄想,种种的习气为因,而有三有之境。有了三有之境,便有种种的妄想,其实这个三有,还有种种的妄想这个思惟,其实都空无自性,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佛证得二空,达到了佛证二空之地,就入于无生之处,无生就是无生灭处,到如来的自觉圣趣。当证入到如来的自觉圣趣的时候,如来藏清净心就开采出来,这个时候自心自在就无碍,到无功用行,无开发行的真如本心,无开发行,无作真如心,就像摩尼宝珠,随众色而显现,佛也是这样子,随入众生的心而显现他需要的修行方式,有无量的差别。也唯有证入如来的大智慧,能了知众生微细难观察的心,如来用大神通的化身,随着众生的心,说无量的大小度门,因为众生的大根器小根器深浅都不一样,以佛所教导的诸地渐次而成熟,相续而建立。

是故大慧!自心本自具足的真心、真如本性、如来藏性这种悉檀,是无上、是最上,是最尊贵的悉檀,应当开发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而不应当被妄想颠倒所误导、所影响,应当修学,就是应当如是修行。

[注释]

[「如来随入身:」即是佛身,以佛身自在,能随意入于一切,故名。]

[「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阴界入」是外境,「心」是内心,「所作」即所成,「所作方便」即所成之法。谓应「当远离」由「阴界入」等外境,及内「心因缘」和合所成之法。简言之,即是离于缘生之境。]

[「生住灭妄想虚伪:」谓亦应远离自心所现之「生住灭妄想」分别「虚伪」戏论。]什么叫做戏论?不能了生死,不能让我们解脱的,不能让我们得大自在的。所以,在座诸位!这个戏论,外道也是戏论,凡夫所讲的话还是戏论。你注意看看,两个人泡茶,泡了三个小时。世间人,有时候泡了一整个晚上。诸位你认为他可以讲几句营养的话吗?对你的解脱有帮助吗?对你的自在有帮助吗?不!没有帮助,那这样岂不是早一点睡更好?答案就是这样子。讲那些戏论,对生死、对解脱都没有任何的帮助,你讲那些做什么呢?所以人,一般不学佛的,浪费在这种无聊的戏论里面,比修行的时间长得长,所以会招来一些惹来一些祸患。[前句为离境,此句为离心。]

[「唯心直进:」谓以唯心观,一路直趋,不涉余途。]

[「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谓一切外境皆由「无始」以来,二障「虚伪」之过,而内心之生住灭相,则由第八识中之「妄想习气」为「因」而成。]在这句话重要的重点在哪里呢?你千万不要把妄想,不要把不好的习惯变成一种习气,这样你会很麻烦。所以你必须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一定要亲近大善知识,亲近善友,同时要亲近善道场。为什么?这样习气就有一个依归。来到这里,都有善知识,都有善的亲友,善的这个善友,那么善的道场统统是善的,把它变成一种习气,所以那个生活,还是要稍微改变一下,改变一下。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啊,那么想到的东西太短促,不如你发发心来为佛法僧三宝常住多发心。

[「三有思惟无所有:」「三有」是境,「思惟」是心,「无所有」是空。谓如是则达心境二空。]

[「佛地无生:」]因为证得到我空还有法空,[以达二空,故契入无生无灭之佛地。]

[「到自觉圣趣:」证到了自觉圣智所趣之地。]趣是趣向。

[「自心自在:」「自心」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自在」,因已证入如来藏性,故三惑俱尽,]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还有根本无明惑,就是见思、尘沙还有无明,三惑俱尽,[二死永断,]就是分段生死还有变易生死,[故得自在无碍。]

[「到无开发行:」「无开发」即无功用。「到」,达、证之义。]

[「如随众色摩尼:」「摩尼」为如意宝珠,能随物现色;以比喻诸佛菩萨心无所住,而能随缘感应示现。]

[「随入众生微细之心:」「心」为心行。众生之心行,其欲愿有无量之差别,而唯有证如来智者,能了知其微细难察者。]所以要观察众生的根器,还不是很容易的,你说法要拿捏得准确,看对方的根器,同时并一定要掌握时节的因缘,时节因缘。如果这个人卡住了某一种知见,或者是以前受到某一种、某一个法师的影响很大,那么见面的时候,谈这个我们的真如自性、法,那听不进去的,没有掌握了时节因缘,那么都是闲言语,说法都是多余的,浪费时间。

[「随心量度:」谓随众生心量之大小,根机之深浅,而为说无量度门,以度化之。]

[「自悉檀善:」「自悉檀」为自心自性本具之悉檀,此自心悉檀乃为最上善之法,故赞曰「善」。]

[义贯]

[「大慧,是故欲得」诸佛「如来随」意自在「入」于一切之法性「身者,当远离」「阴」、十八「界」、十二「入」,及「心因缘」和合所成之外法(「所作方便」),并当远离依藏识所现「生住灭」相而「妄想」分别「虚伪」之心,而以「唯心」观,一路「直进」,不涉他途,「观察」一切外境之生,但由「无始」世来二障「虚伪」「过」,且观内心所现妄像,系以第八识中之「妄想习气」「因」而起;如是则达「三有」之境与「思惟」之心皆空「无所有」,而达于心境二空,顿契「佛地」一切寂静「无生」无灭之境界,「到」达如来自证之「自觉圣趣」境界,得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于是三惑二死永断,「自在」无碍,「到无开发」功用之「行」,便能「如随众」「色」而现像之「摩尼」宝珠,此以(以此,视频用)「随」顺如性而「入」「众生微细」难知「之心」行,]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