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一)15慧律法师

楞伽经》(15

慧律法师主讲

接下来,云何,就是为什么,前七识出现有生有灭,云何见已还?为什么见到自己的心,同时与外境生起种种的诸见,一下子生,立刻,还就是灭,意思就是动念,生住异灭,生跟住,是生,还就是灭,就是异灭,生住是生,异灭是灭,所以生住异灭,就是生住是指生,异灭是指灭。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心,一动念就生、立刻又灭?就是起心动念,立刻又归于无。云何见自心动念,令刹那生又刹那灭,是这个意思。

那么整句贯串的意思,这个唯实学依功能来分总共有八识,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什么叫做第八意识的我爱执藏之识呢?叫做异熟识呢?异熟识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就要受果报,叫做异熟,异时而熟,变异而熟,我们在唯实学都研究过了,叫做异熟识。那么什么是第七意识的染有我执、还有法执?因为第七意识缘自心与外境,同时立种种的见。又什么是与前五识起心动念的分别心的第六意识咧?又为什么前七识出现有生有灭,为什么前七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出现有生有灭呢?为什么见到自心的动念,立刻又生、立刻又灭?起见,起种种的知见,立刻生,又还归于无的灭,为什么?

你看,才几个字而已,《楞伽经》难就难在这地方,这个你没有贯通三藏,唯识学你怎么讲,从何讲起,你这个怎么讲?你唯识要懂啊!本性你要悟啊!是不是?这个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注释]

[藏:即藏识,]也就是第八识,[亦即第八识,阿赖耶识;以阿赖耶为我爱执藏,故名藏识。又此识亦是贮藏一切善恶业习之体,故名为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含藏着种子和习气,如果你要了解第八意识并不困难,藏就是含藏,就像仓库一样,含藏种子和习气,将来要受果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统统由第八意识储存的种子与习气来断定的。

[「意及识:」即第七末那识,又名第七意识,故简称,即第六意识,以其功能为以了别为主,]所以[故简称者,识别也。]

[「云何生与灭:」此问][七识为何有生灭?]诸位,这个七识前面要补上一个:前,此问前七识,不是指第七意识而已,有生跟灭。

[「云何见已还:」是指第七意识缘自心与外境诸法,而生起诸见。见已还,是指既起诸见之后,如何此诸见又于刹那之间归无有?]动念,见生念又还归于无,[「,亦即灭之义。此末二句,魏译作:何因见诸法?]是什么原因而见到诸法?[何因断所见?」]断就是灭去,是什么原因一下子又灭去所见之心念,所见到的心念。意思就是:是什么原因,而见到了刹那之间的诸法,又是什么原因,立刻又灭去所见的心念。唐朝的翻译说:[唐译作:云何起诸见?]是什么情形起种种的知见,见到自心,又见到外境。诸见,这个诸见用现在的话就是执着自己的看法,执着自己的主观意识,执着我的客观环境。所以,在座诸位,众生很难沟通的,他那个执着某一种知见,卡在那个地方,你简直拿他没有办法,易容易、易心难,要改变一个人的容貌是很简单的,易心难,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很难的。[云何退诸见?」]退就是灭,一下子立刻又灭了生灭的识心,意思就是一下子起诸见,一下子又灭了诸见。这一句话的意思、唐朝所翻译的意思是说:云何起种种的知见,见到心、还有外境,都是生灭相,为什么?云何,又为什么一下子动念,见到了生念,生的念头;一下子这个念头又灭去了呢?又灭掉了种种识心分别呢?一下生、一下子灭。

[义贯]

[为何第八识「名为藏」识?为何第七识称为「意」识,而第六识称为「识」?为何前七识]于内[缘自心、]因为内缘自心,就是依第八意识;[外缘六尘之境,](六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注意,这个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是三能变,由第七意识转换成分别意识还有前五识。初能变,由真如转换成第八意识;二能变,第八意识转换成第七意识;三能变,第七意识转变成前六意识,这三能变。识者,能变也;识者,能所不断也。[而现有「生与灭」,而起种种「见」]也就是[(亦见自心、外境有生灭之相)?又为何此种种见生起之后,又于刹那间「还」灭无余,是何道理?]

[经文]

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25)?

众生为何有三种三乘,还有五种种性之分,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那么五种种性我把它念一下,你简单稍微记录一下。

三乘就是小乘、中乘、大乘;那么五种种性,有的能成佛,有的不能成佛:

(一)叫做声闻乘定性,如果把定性摆在前面,叫做定性声闻,那就是不能成佛,叫做声闻乘定性,或者叫定性声闻乘。

(二)叫做独觉乘定性,独觉乘定性就是没有办法成佛,把这个独觉定性起来了,《楞严经》讲过了就是有这个好处,这个名相就不陌生了。

(三)第三个能成佛的叫做如来乘定性,如来乘定性就是这个人发大菩提心,一心一意想自利利他,又听闻了大法,楞严大法、楞伽的大法、法华大法、华严的大法,又奠定了如来乘的定性,就是这个人决定成佛。在座诸位,你今天坚持把楞严听完、楞伽听完,那么你的心这么的坚定,就会化作如来乘定性,如来乘定性就是一定成佛。所以大家尽量不要缺席

(四)叫做不定种性,不定种性就是要看看他有没有福报。声闻乘、还有独觉乘、还有菩萨乘,有的能成佛,有的不能成佛。第一能不能碰到大善知识,第四叫做不定种性,不定种性就两边倒了,要碰到大善知识,见性的大善知识,了悟自心就是佛,他就是转入如来乘定性。这个声闻、缘觉或者是菩萨,这是不定种性那么,如果是声闻乘、缘觉或者是菩萨,没有机会碰到胜善知识,没有机会,也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他也不发菩提心,也不转大法轮,怎么样?虽是声闻、独觉、菩萨,因为所具足的因缘不够,所以不能成佛。所以,只有两种人能成佛,一、就是如来乘定性,就是我们讲的第三种啦!第四叫做不定种性,不定种性就是说:看你有没有那个机会、福德因缘碰到大善知识,还有那个环境。

所以,在座诸位,以前我们结夏安居的时候,来了一个比丘,然后看了、听了师父的录音带、光盘,在结夏安居要完的时候,跟师父讲了一句话说:我在外面二十年,我来这里三个月所获得到的精进,因为法师您鼓励我们要好好地听经,把心稳定,我这三个月,比我在外面闯了二十年,还得到的更多,我很感谢上人师父!我说:这是你的善根深厚,有的人你拜托他来,他也不要啊,是不是?那是你自己善根深厚,与我无关。我们把光盘做起来,就是,师父我没办法二六时中陪你,这个法就陪伴着你,你还是可造之材。我也非常赞叹这个比丘,这个比丘,他说很感恩、很感恩。这句话,你看,来三个月,他说:我在外面二十年,还没有学到这么多,这个就是专精,这个就是有志气的人所以学道、修学佛道不在于长或者是短,看你会不会,我们讲的孤注一掷、坚持到底,如果坚持到底,那很快就突破无明了。

(五)第五种是不能够成佛的,叫做无性,无性就是没有种性,就是不能成佛,意思就是完全没有佛根,菜根、菩提根统统没有,只有睡根,整天都在睡觉,吃根。这个无性就是没有佛的种性,不能成佛,只有人天福报譬如说:这个人(你叫他)听经闻法,他就打死不要,可是说:某某人你出一点钱,那里……什么……听说文殊讲在印《楞严经》,三万、五万统统拿出来,十万也给你,他很容易随喜;但是听经,我没时间啦!你不是要开大智慧吗?我忙、我没有时间,我要回去煮饭给孩子吃。可是问题是,就算孩子放假他也不来听。他总是拿理由,可是他愿意行善啊!他帮助残障人、济贫扶弱,都很愿意,残障人士他也很愿意帮忙,哪里慈善机构、医疗,哪里地震水灾、火灾,他都很愿意做,这个叫做只有人天福报,不肯来听经闻法。所以,我们有的这个是佛、如来乘的种性,有的是不定的种性,这个不定种性,要看有没有因缘。

我再把它复习一下:

一、叫做声闻乘定性,那就不能成佛。

二、独觉乘定性,也不能成佛,就是定性声闻,还有定性独觉,这个是永远不能成佛的。

三、如来乘定性,是一定成佛的,就像在座诸位,学习大乘经典充满了法喜。

、第四叫做不定种性,就是看他福报大不大,有没有因缘碰到胜善知识,还有人家在讲这个大乘经典让他契入,所以不定种性,就是有可能成佛,也有可能不能成佛。所以不定种性,那个有可能成佛的一半,也是有可能的因缘。

五、第五叫无性,无性种性就是他有人天的福报,只想行善、也不听经、也不闻法,不听经、不闻法。所以解释一下。

众生云何,众生为什么有三乘五种种性之分呢?

非种及心量,非种就是一阐提,那么断善根的人,不在三乘的种性内,非种就是一阐提,就是断善根的众生,不在三乘之内,就是永远不可能成佛啦。谤佛、谤法、谤僧,人家信佛,嗤之以鼻,人家学佛出家,他不好好的叫,把和尚叫做和尚仔,叫比丘尼也不恭敬,叫尼姑,叫在家居士说是吃素仔,反正就是有一点轻视你,吃素又怎样,有那里得罪到你吗?吃素就吃素,为什么吃素讲吃素仔,实在很古怪呢!这个名相还是很重要的,名相还是很重要的。

像我用这个徒弟的名字,就用得很注意,我要剃度以前,要命这个法师的名字,在那边一直思维,我这个法号命下去,(做)徒弟的,是一辈子受影响的,命得一定要好听的、庄严,同时也不能重复。喔!你知道吗?他们的内号,叫做养字辈、养德禅寺的养,对不对?法机师父,就变成养机,这个内号听成养鸡,你叫(的)内号是什么?」「我,养鸭。(众大笑)哇!都在养鸡、养鸭。你内号是什么?」「我更糟,我痒痒。全身都痒,我痒痒,这很糟糕!所以要命这个内号跟外号,要很清楚的。那么法师他们的下一代名字就不好命名,叫做法轮常转,他们现在是法字辈,底下他们的徒弟叫轮字辈,轮字辈都是好命,都是很好命。问他:你法号叫什么?我,轮吃,今天轮到我吃;那你什么法号?我,轮住,轮到我住;那你呢?我轮睡,轮到我睡,整天吃穿睡、吃穿睡,这轮到后来,不知道怎么修行了。这下一代的徒弟法号叫做轮,轮字辈,法轮常转那个轮。有的人就把那个轮字放在底下,像忏公的徒弟就叫法因、彻因,因字部,(他)就把因摆在底下。轮字在上面就很不好命名,命名就不太好命名了,轮圣法师,或者是轮流法师,不加上下还很好听,(加上下变成)上轮下流,哎呀!这个加上下又很难听,这下流法师,这很糟糕,这还没有人命名这么糟糕的!所以我都跟他们讲,有一个人,在家居士来都叫我上慧下律法师。我说:不要加上下,那个下痢是拉肚子很严重的,我说:我肠胃那么不舒服,都是让你们叫坏的,下律法师就下痢。这个法号就要好好的命名。所以每一次法师要剃度出家以前,我一定要很冷静、很冷静的看看命什么法号,不能冲突。

以前有一个老法师,国外一个老法师,因为年纪大了,他就把他命广嗡,嗡嘛尼叭咪的嗡,老大叫广嗡,广嘛、广尼、广叭、广咪、广这样子。这老和尚他要叫徒弟的时候,都不要叫徒弟,这师父太厉害了:嗡嘛尼叭咪。徒弟六个都来到面前,六个都来到面前。他上人只要念嗡嘛尼叭咪,六个徒弟就都排在前面,我说这招还不错。后来那个大徒弟死了,二徒弟也死了,年岁大了,剩下叭咪,后来,因为老和尚活很久,剩下两个咪,就很难念了。所以,用那个六字大明咒来命名的话,有的会先死了就剩下一个人(字)了。

所以讲到这个名相,名字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有没有佛根。接下来,非种及心量,心量就是唯心现量,就是一切法唯心识所现的,唯心识所现。

[注释]

[「种性:」三乘共有五种性。]我们已经讲过了,声闻乘定性、独觉乘定性、如来乘定性、不定种性、无性种性,讲过了。

[「非种:」指一阐提,一阐提为不信三宝之人,以其信不具,不在三乘之内,]所以[故称非种性。]不是成佛的料子。

[「心量:」]就是[即唯,谓一切法唯心现也。]

[义贯]

[众生为何会有三乘五「种性」][及一阐提(「非种」)之种种差别?既然有各种种性之别,]意思就是种种的法,种种的差别,种种的情形,分得如此的清楚。[为何又说一切法为唯「心」「量」?]既然一切法唯心现量,就应该没有分别,为什么前面讲了有种种的种性差别,分得如此清楚,又为什么佛说一切法唯心现量,根本没有那些种性?佛陀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

接下来,因为今天是星期六,明天又是放假嘛!课程会延宕,我再多讲一点点的时间。

[经文]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26)?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27)?】

单单这二十个字,够你解释的。

所以云何(后面)补两个字:如来,云何如来建立相,就是种种的法相。云何,为什么如来要建立种种的法相,方便来解说。

及,就是以及,非我,就是无我,以及什么是无我之义,义就是义理,这是第二十六问,括弧二十六,就是第二十六问啦。

那么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云何如来建立种种法相而说法,以及什么是无我的义理。

前面就是告诉我们,如来说法,又说一切法无我。接下来就是产生疑问了,云何无众生?诸位,如果无众生就无一切法,所有的法是为众生施设的,所以这个无众生更广的涵义就是无一切法,为什么佛说:一切法不可得?云何无众生、无一切法,佛讲的,一切法空无自性,无众生就是第一义谛大空。在这里,你要注意听:云何无众生,就是无一切法,云何佛陀要建立第一义谛大空的真谛,不见有一法生,也不见有一法灭。所以云何无众生,无众生当然没有一法啦,就是第一谛大空。意思就是说:佛陀你为何要建立这个真谛,这里就是建立真谛,云何无众生,无众生就是众生空无自性,第一谛大空,不见有法生,不见有法灭,无众生,当然就无一切法啦。因为一切法依众生而有嘛,依众生而生嘛。我们今天七十亿的人口全部死掉了,这佛法给谁看啊?给猫狗猪牛羊,谁看得懂啊?是不是?意思就是说:佛陀你为什么要建立真谛?

云何世俗说?又建立一个俗谛,建立一个真谛,就是第一谛大空,万法不可得,既然万法不可得,又为什么要建立世俗谛?世俗说就是世俗谛,这个世俗谛就是让听了以后,种种的法性、种种的法相、体相用、因缘果、事理,一一来分析,就建立这些。云何佛陀又要建立世俗谛?世俗谛,注意喔!世俗谛的定义是什么?因为随世俗而说,为世间人讲第一义谛大空,他听不懂,进入无言的状态、无心的状态、无念的状态,他听不懂。为什么叫世俗?注意,这个定义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还要随世俗而说法,随世俗就是让众生易知、易懂、易入。既然前面建立了真谛,一切法不可得,第一义谛大空,世尊你又为什么要建立世俗谛,依众生心欢喜之事随顺众生而说,令其易入,为什么?世尊,不是第一义谛就可以成佛吗?你为什么又要建立种种法相、种种的法性、体相用、因缘果、事中理,一一来建立世俗谛咧?世尊,这样有没有矛盾的地方?世尊,你不是说真谛不建立一法,为什么俗谛又建立万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子做咧?

整句把它贯穿起来,整句的意思是说:真、俗二谛要如何来并存,如何来融通,才不会显示佛所说的法而有矛盾。

把它贯穿起来是,云何如来要建立种种的法相,不是诸法空无自性吗?以及请佛告诉我什么是一切非我之理,非我,就是无我之义理。为什么佛要建立真谛,告诉我,无众生,因为众生都空无自性,没有众生就没有一切法。佛为什么要建立第一义谛大空的无众生相,为什么要建立这样子?建立了以后,既然一切法不可得,又为什么建立万法的世俗谛?云何世俗说?就是佛陀你又为什么要随世俗说,建立种种的法相、体相用、因缘果、事理,依众生心、欢喜心来说,随众生心而说,为什么你要这样子?中间既建立真谛的空,又建立俗谛的有,空跟有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请世尊为我来说。

[注释]

[「云何建立相:」建立相即如来所建立施设之种种法相。此句问:为何如来建立种种法相?]

[「及与非我义:」及与,叠词,]也就是[即是、或]者是[「之义。非我]就是[即无我。,即]就是义[理。此句问:又为何建立无我之义理?]

[「云何无众生:」无众生即是一切法空,以第一义谛中,不见有一法生起,亦不见有众生生灭。]为什么所有的妄识灭尽了,生灭就不存在?为什么一切法,不见有一法生起?因为诸法众相本空。又为什么不见有众生生灭?因为自性涅就是无生灭。[又,一切法依众生而生,既无众生,则无一切法,是故一切法空。因此,无众生即是第一义谛一切法空之代词。]

[「云何世俗说:」世俗说唐译作随俗说。此即世谛。盖世谛乃如来随众生心所乐者而说,令其易入故。]诸位,建立种种的法相,就是世俗说。因此,如果说大悟见性,你到大悟见性去,没有东西可以说了。那没有东西可以说,众生没有那种根器啊,他与佛无缘啊。所以佛啊,在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我灭度后啊,资料要用语言文字贯串,若不用语言文字贯串,正法、佛法就灭掉,所以,佛在经典就交代得很清楚,就说:我的佛法要不灭掉,一定要化作语言跟文字,让后代的人有所依循。如果说什么都是第一义谛大空,那佛入涅以后,以心传心,好,我们要以心传心,到底全世界有几个人大悟的咧?禅宗,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有涅妙心。是不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到底有几个?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是依语言文字而渐渐修持、而渐渐开悟,若不把佛陀所说的法整理成语言文字,佛讲得很清楚,正法佛教就灭,就会灭亡。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按照这个留下来的经典,一一来解读,解除了多少的痛苦跟烦恼,都是因为有留下这些语言文字的经典,才有办法。

[义贯]

[为何如来「建立」施设种种法而显现有「相」?]有语言相、有文字相、有法相、妄想相。[又同时亦建立诸法无我(「非我」)的道理(「义」)?为何如来开示「无」「众生」生灭,无生无灭、一切法空之第一义谛,而同时又随世俗而开演世谛(「世俗说」)?(如是,真俗二谛如何并立?如何融通?)]

[经文]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28)?

诸位,把笔拿起来,断见及常见这五个字要划一线连接起来,要不然看不懂,如何为断见及常见,要这样看。如果你把两段打断了,那就看起来很奇怪的,如何为断见及常见,然后停一下、这样来解释,你才看得懂(即为: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说:如何是外道之断见以及外道所执的常见,接下来,不生,补上几个字:又如何能令远离,不生,就是不生起常见和断见两种邪见。不生就是不生起,不生起外道的常见和断见两种邪见。那么常见的底下,要补:又如何能令不生起外道常见和断见两种邪见。不生就是远离,远离就是不生,又如何能远离而不生起外道的断见和常见。

那么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何是外道的断见,以及外道的常见,又如何能令远离不生起外道的断见,以及外道的常见,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这十个字,你把它分成两段来看,那么你就看不懂。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这样子谁看得懂?所以,要这样断句,要这样一个段落,云何为断见及常见,这个要贯串起来,还有不生,不生就是远离,又如何能令不生起断见和常见。这个就是听经闻法的重要,所以,为什么说你自己看,看不来,绝对有盲点,就是因为不晓得它在讲什么。

[注释]

[「不生:」为不起,][即是不起断常二见。]

[义贯]

[如何是「断见、及常见」,以及如何方能远离、「不生」起此二邪见?此二句唐译作:云何得不起,常见及断见?魏译作:何因不见常?]意思就是,如何能令众生不见常,就是不生起常见。[何因不见断?」]意思就是,何因令众生不生起断见,不见就是令不生起。[大意与宋译相同,然似乎宋译于意义上稍胜,虽然于文字上比较难了解一点。盖若依宋译,则为先问明什么是常见与断见,然后再问如何远离,于理较明。]

[经文]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29)?

什么是佛与外道?佛跟外道,我们知道、了解差别很大呢:佛是自觉圣智大位的圣人,外道是生死的凡夫,还会误导生的法身慧命。但是其相不相违,不相违就是,为什么都有相同处,佛修苦行,他也修苦行;佛讲业力,他们外道也讲业力;为什么佛现苦相,外道也吃苦,示现苦行?意思就是说:佛与外道其实是差天渊之别,但是,他们所示现的相,却有一些相同。因为佛也修苦行,然后外道也修苦行,这些就变成相同。

[义贯]

[为何「佛」「外道」,「其」「相」上,多有「不相违」之处?如外道有苦行,而佛亦曾示现行苦行;外道亦有仿效佛行者。]就是修行方式。[如是邪与正如何分辨?]就是如何来判断到底何者是邪见、何者是正见呢?如何是邪见与正见?因为佛跟外道看起都相同,大家都修苦行啊,问题出在那里?佛有出世间的上上智啊,佛有断烦恼解脱的上上智,而外道没有办法啦。刚刚讲的无生法忍啦(就是佛智),有人空智、有法空智,加起来叫做无生法忍。

[经文]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30)?

当来世就是佛灭后,为什么佛灭后,那个未来世会产生种种,诸异部就是不同部派,叫做部派佛教,我们称原始佛教,再来叫部派佛教。

[注释]

[「当来世:」]就是[即未来之世。]

[「异部:」]就是[即不同之部派。]

[义贯]

[为何如来灭后,于未来世中,佛法中会产生「种种」不同之部派(「异部」)?]

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五点四十二分,明天要皈依,《楞严经》讲完了,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明天就皈依,请大家来参加。

好,请合掌回向

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

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

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

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

一齐念: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下课!

刚刚下了大雨,我以为今天人会少了一半,结果大雨大雨,浇不熄你们的菩提道念,你们太了不起了,以此道心必定成就佛道。

现在先宣布一下:在二楼的莲友要坐固定位的,请到101室登记,统一制作名牌,贴在抽屉右边,登记固定位置以后,请在下午一点四十分以前,一定要入座;如果不能够准时出席,当天这个座位就由讲堂安排其他随喜听课的莲友入座。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老参我们也尊重大家,但是如果说:你今天你是老参,那么人家来位置坐好了,两点开始讲经,那么你两点十五才来,或者是更慢,那么中间人家位置已经坐好了,那么就不要把人家请起来,为什么?那这样会乱。那个位置是你的,我们尊重老参,但是你必须遵守时间,大家共同遵守,次序才不会乱。不过这个是好现象,从来没有听说,会想要去占位置、去抢位置,听都没听过,拜托他们来听经闻法都不要,有这种事情,还是好事情。第一次听到要占置听《楞伽经》的,从来没听过这样子的,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啊!占用位置,只要你不要占用我这个位置,就没事啦,你们楼下怎么占,不关我的事情,这个位置记得一定要留给师父坐。

接下来,我们的厨房厕所,因为那个化粪池容量很小,我看那些老菩萨,中途、中间就跑去上个厕所,门就开开,因为那个化粪池容量很小,那么厨房那个厕所,本来只有提供厨房工作的莲友,(让这些)少数的工作人员方便。那么其他的莲友,如果要使用厕所,请到地下室去,因为地下室的化粪池比较大,因为那个(厨房的厕所)只有一个人用,你看看一个的,那个化粪池做得很小。然后,因为我看很多人就近方便,出出入入的,所以,我们准备要把后门,还有那个厨房,这已经二十年了,都没有这样规定,今天要把门关起来,所以你要上厕所请到地下室。讲堂的规矩大家要遵守,这样才变成一个圆满的团体。

诸位,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请翻开《楞伽经》36页,

[经文]

【云何空何因(31)?云何刹那坏(32)?】

云何空,就是为什么佛常在讲经的时候说万法皆空?就是云何名为空,何因,这又是另外一个啦,又何因,又为什么说万法皆是空?整句的意思是说:云何名为空,又何因,是什么原因它叫做空,何以佛如此地说。

云何刹那坏?也就是一切法生起后,又在刹那之间就变坏了。诸位,这个一切法生起,其实都是指念头,因为《楞伽经》它是最高的境界,圆顿的上上根器,准备要成佛的。所以万法回归当下,这是指念头,简单讲就是:我们这个念头一生起来以后,为什么生住异灭?生跟住就是生,异跟灭,那么就是坏。所以呢?云何一切法生起后,这个念头刹那之间又变成了坏,坏就是变异成坏。这个是为什么呢?说既然一切法本性本来就是空不可言说,那么为何佛又说:有刹那变坏的念头和心相呢?

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云何名为空?又什么原因佛把它叫做空?云何一切法生起后,这些念头刹那生,为什么立刻又变坏?为什么?此问既然一切法性本空,本无言说语言文字,那么为何佛又说,刹那之间变坏这个念头和心相,为什么?

[注释]

[「刹那:」梵语,中文译为一念,或念顷,为极短促之时间。《探玄记》]这么说:[云: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有的人念刹那nà有的人念刹nuó这个只是腔的不一样而已,意思是一样的。[《大藏法数》]这么说:[曰: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简单讲:这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你想想看,那么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九十乘以九百就是八一后面有四个零,那么就是八十一万了。也因此,我们众生要观察到这么微细的生灭是很难的。所以一切众生,都执着于假相,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个坏相、刹那变坏之相。所以,我们说:万法皆是败坏之相,我们这个肉体,也是会败坏的,那么,你了解这个肉体会败坏,那么,任何的东西都是会败坏的。那么,我们对这个相上的执着追逐,就不会像迷惑的众生一样所以人生像钟摆,一边追寻,另一方面在幻灭,(在)追寻、幻灭的过程当中,消失了我们的生命。生命犹如钟摆,我们在追寻跟幻灭当中消失了。所以口袋里的金钱,绝对比不上脑袋里的智慧啊!这一句话是哲学家讲的,所以因此,你现在口袋里面很多钱,不一定比脑袋里面的智慧更有用。钱用一时,智慧用一世,生生世世。

[「坏:」]就是[即变异与灭之义,亦即生住异灭四相中之异灭二相。]

[义贯]

[「云何」名为「空」?又,「何因」名为空?]是什么原因叫做空。[「云何」一切法生起之后,又于「刹那」间便变异「坏」灭?此问既然一切法性][空,为何又有刹那变坏]之念[?]为什么会有刹那变坏之念、还有心相呢?为什么?既然空就不可得,佛为什么还要讲刹那变坏呢?变化呢?

[经文]

云何胎藏生(33)?云何世不动(34)?

胎藏生是讲世不动是讲不动,所以这是一种衬托,由动衬托不动,不动衬托动。胎生他就有动,那么四禅天,他就不动,重点在这个地方。

云何胎藏生?」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有的众生是在母胎里面,完成了这个六根,然后呢,而生出来。就像人,畜生、猪、牛、羊,还有龙、还有仙都是胎生的。你像畜生、马,马不会生出一蛋啊,马生出一个蛋就吓坏了,就变成卵生。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云何众生有的是从胎藏而来出生的,人、畜生,像人就是这样子

云何世不动?」就是世间有不动的四禅天,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不动的四禅天。四禅天在这个三界里面,算是很了不得的功夫了,那么这个四禅天呢,因为初禅还有火灾,二禅天还有水灾,三禅天还有风灾,那么这个四禅天呢?就不为三灾,就统统没有这个灾难,如果大家定力够的时候,到四禅天你不会看到。像我们今天台湾,这个苏拉台风这样一下子来,台湾这次死了十个,由于共业所感的世间,所以大家安全还是第一。

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云何众生有的从胎藏而生,像人、畜生、龙、仙?为什么这个世间有修禅定不动的第四禅天,它不被火灾、水灾、风灾所坏。所以,胎生就是有动,四禅天它是不动,一个是动,一个是不动。

[注释]

[「胎藏:」因含藏在胎中,]所以[故称胎藏。人、畜、龙、仙都是胎生。]

[「世不动:」指世间。依理言,出世间方有不动者,]出世间就是指涅,[世间而有不动者,]就是[指四禅天,因][四禅天不受坏劫之三灾所及,故名世间之不动者。(三灾:为坏劫中最后一增减劫,]也就是[即第二十增减、劫的所起之火灾、水灾与风灾,此三灾为坏器世间。)]

诸位,由于共业所感,你这一辈子的业力就决定你下辈子投胎的环境,像我们人类,共业所感来到这个地球。那么,佛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个地球不管你走到那里都会有灾难,水灾、火灾、风灾,尤其美国那种飓风,两三百公里的,那么台湾在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是每一年统统有台风。诸位,上苍来做都不是很公平,像印度最近都没有下雨,印度虽然是高科技的,在亚洲占一席之地,但是,那个印度的面积很大,前几天报导了,印度干旱的程度啊,半年没有下一滴雨,没有下雨。那么印度的百分之二十Percent的农作物统统不能成长。台湾是水太多,印度是没有一滴水,不是全部的印度啦,是某一个区域都没有办法成长。那你就知道说,我们这个地球整个乱掉了,没有下雨,没有关系,一下起雨来,像宜兰这一次将近两千公厘,兰阳溪暴涨。那么以前我在想说,如果退休以后,我的心里自己退休,是不是找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木屋,有人跟我介绍那个苗栗的南庄,昨天看到报导,哇!全倒,刚好介绍那个地点全倒。还好没有去住那边,一间木屋两千万,那土石流一下来,十一间两亿两千万,就一个晚上,两亿两千万,很恐怖的。所以现在变成说你住哪里都一样,所以我现在有一个概念,就是在台湾,不管你是在哪里住,像大禹岭,高一点的山区,比较不会那么热,但是只要有台风发布的消息,我们就应当赶快回归到原点,就是回到文殊讲堂。哇!师父!没问题、没问题,那个没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你看,以前的山地、山区很有价值的,大家都想买一块地,在那边养老,空气好,郊区,现在的山区重创,没有什么价值了,一下大雨灾难就到了。所以这个地球是什么灾难都看得到,业力使之然也。所以科学家说:我们今天把大海当作是垃圾场,把工厂的废水排下去,有毒物排下去,油烟、工业污染、农药、重金属都往大海里面去排,最后大自然就会教训我们。我们人类如果不珍惜这个大自然,大自然有一天就一定会反扑,它不会客气的。所以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动物跟植物的平衡,而且是正在平衡,是ING,这一直在平衡的。什么是大自然?就是动物跟植物的平衡点,你太过于不珍惜它,它就一定会反扑。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