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26慧律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26

蕅益大师要解

圆瑛法师讲义

慧律法师讲解

再来,见见,见见就是见取见,就是外道的持不清净的戒以为是修行的要……,非因计因,见见就是说一贯道的讲他最正确,一贯道的可怜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婆罗门教的他也同情你们这些很可怜,回教就是对这阿拉,真神忠心耿耿,耶稣,基督教,天主教,就说上帝,圣母玛利亚才是真的,佛教就说这都是缘起法,不是真的,这都是见取见,就是说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以为是成佛解脱之因,叫做非因计因。[诸见纷起为相。三烦恼浊。]烦恼浊就是[五钝使]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疑心重,不正见[为体。]诸位!你不要说这疑好断,这疑很难断,本来一个徒弟对这个法师很有信心,现在外面第一个告诉他,他第一次是不相信,第二次又告诉他,一半,第三次又告诉他,会这样吗?第四次又告诉他,就离开了,离开了,这很厉害,人这个疑,信心不足没办法,听了几句就离开,至于我,你动摇不了我,我若了解一个人,你怎么样都动摇不了我,我若要听是非,整天有时候听全台湾的消息也很多,我不曾相信这种事情,我们烦恼这个疑是不正见,所以佛为什么那么行,依法不依人,他知道末法的众生是非翻腾很多,你要依他讲的法为主,你不可以看他的人,因为他是凡夫,所以他讲的法是符合佛的正知正见,那么你要五体投地地去佩服他,对他私人的修行则是其次,等于说我们要去看一位医生,这个医生虽然有跛脚,但是这医生能够治你的病,对不对?他能够开药治好你,那么你就要去给医生看,这个医生虽然说身体很好,但是医术不高明,不很强,治不了你,你去给他看,病看不好,这意思就是说一个法师就像一位医生,这个法师,跛脚是代表这个法师持戒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医术有一套,很厉害,去,他就有办法治你,所以我们就依照他的医术,若两种你要让哪一种看,我问你,当然你是要……,虽然这个法师很没有修行,戒律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就是正知正见,佛说他依法,对不对?依法,那么我们今天就是要跟诸位讲,法若是正,我们就要死心塌地地去学,所以这个疑没那么简单除掉,修行十年的人也不堪一击,别说二、三年,别说三、五年的,即使你是修学二十年的人,一击就倒,一击就倒了,所以说,诸位这个疑要去掉没那么简单,接着是家庭的关系,她先生,很早她就在怀疑她先生,她先生回来对她比较好,这个一定外面有偷腥,不然回来不可能买鸡腿回来,这一定有问题,他若早一点回来,嗯!这就是避开我的视线,故意早点回来让我产生错觉认为他很乖,其实不见得,要晚点回来,你看!果然被我猜中,女人多厉害,你都赢不了她,怀疑,随便她讲都是她对,难道不是这样,讲的全都对,她先生喝酒回来,醉了,假醉,我难道不知道,闻闻西装,又有粉味,回来,捡看看有没有毛发,女众,我上辈子也当过女众,也对我先生检查得很严格,所以我知道,知道。会烦恼,这种就是烦恼的事,很烦恼的事,说真的不得不盯着,确实是真的,这个世间男人很不像样,说真的,所以你若管你先生管得比较严格,师父也不怪你,说真的确实要盯,三、五年就稍微走样了,确实真的,疑。再来,不正见为体,不正见为体,是不是?[恼乱逼迫为相。]恼乱我们的身心,逼迫。[四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父母的缘两样,再加上[自己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色身是四大造成的,心是常常烦烦恼恼,很痛苦。所以[五命浊。]命就是[寿]命,[]就是热气,热气,[识三]寿、暖、识三[为体。]三种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所以我们出世的那一天就是走入死亡的界线,简单讲生就是死,一开始生就是一直走入死亡的界线,所以我们要讲:过年到了,又少一岁了,少一岁了,所以暖、寿、识,催年减寿为相。[此论娑婆世界五浊之体相也。]五浊恶世。

[轻重分净秽。如此土三途浊重。]像娑婆世界三途痛苦,[则土秽。]土地肮脏,[人道浊轻。则土净。人天比较。人道浊重亦秽。]也比较肮脏。[天道浊轻乃净。欲界与上二界比较。欲界浊重又秽。上二界乃净。娑婆极乐比较。娑婆有五浊皆秽。极乐是五清乃净。因同居土中凡夫。与圣人同一例故。]因为同居土里面有凡夫跟圣人同一个例子。

[]

[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西方是方便净,以小乘回心故。)]

[]

[此段。辨方便有余土净秽之相。方便者。是佛权巧方便而设。是为化城。]化城的意思就是说[中途暂住之所。]你证到阿罗汉果,证到这个辟支佛果,偏空涅槃,或是说通教的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位,那都是方便有余,方便就是暂时让你住的,有余就是还有无明未破,有余,剩一些无明还未破掉,所以这中途暂住之所,[名有余涅槃。非究竟宝所。]究竟就是佛果,究竟就是[无余涅槃也。]无余涅槃。[藏教阿罗汉。辟支佛所证。通教三乘。别教三贤。圆教十信。已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者。]暂时住在这个地方[亦寄居于此。]暂时住这个地方。

[析空拙度证入者秽。]这个拙度的意思是说根机比较利,用分析渐渐地进入这个空的思想,所以说析空拙度证入者秽,拙度就是他没什么方便的办法,必须要慢慢来观,遇到逆境慢慢来观照,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不是像六祖惠能大师那种顿悟,所以说析空拙度证入者秽,污秽,比较差的意思。[此指藏教二乘。]声闻跟缘觉,[禀析空观智。析色入空。]禀就是依照。依照四大皆空,依照这个缘起法慢慢、慢慢来分析。噢!看到死人,唉!我们这究竟色身是假的,藉着这个无常观慢慢、慢慢……,所以这个禀就是所谓的承,仗着虚空观的智慧,析色入空,分析这个色法达到这个空,[将四大五蕴。分析此身。毕竟无我。]究竟无我,所以说这种情形若是在火葬场的人,来修这一观可能比较快进入,但是火葬场的人必须要学佛的人,若不是学佛的人没办法。一个东吴大学的教授他妈妈往生了,我人在台北,不晓得怎么探听、探听,他来找我,找我,两个人就赶快去荣民总医院停尸间,停尸间,这个停尸间一进去那个味道就是很不好,他妈妈放在几号,死后,我告诉他八个小时不要立刻冷冻,他有遵照我的意思,结果到那里已经推进去了,才刚推进去而已,在那里找,他正好在忙,停尸柜要拉出来,结果锁住,停尸柜锁住,我们到停尸间里面门刚好打开,刚好一个小姐,刚从加护病房推出来,死掉了,噢!那实在很美,非常之美,噢!这么美的女孩也是死,很美,那个女孩很美,她躺着你就知道,一看,五官很美,但是停尸间里面他不让你加持,不让我加持,光是叫他尸体再拉出来,用一台车在推,推到那里的时候叠起来,推进去,车子推走,现在再叠下去,抽出来放在车上,叫他做这种工作,不要就是不要,才刚放下去而已,我告诉他:过去我也曾到这种地方,塞给他,塞红包,我说:你到这种地方都要准备红包,塞给他,钱就塞给他,这个时候按照时间来是不可以的,我已经放进去了,好啦!好啦!钱塞给他,好啦!好啦!帮你拉出来就好嘛!就拉出来,出来之后,念没几分钟就赶人了,快点、快点,赶时间,后面死人还很多。唉!在那里一直赶,我告诉他:再一包。噢!念半小时,念半小时,我告诉他:唉!你妈妈脾气很坏。你妈妈脾气很坏,他吓一跳,师父怎么知道我妈妈脾气很坏!我说:是,你妈妈真的脾气很坏。加持那个光线有抗衡作用,很严重的抗衡作用,我说:你妈妈很顽固,脾气坏。很佩服,吓一跳,很佩服,说:出家人一念下去就马上知道他妈妈脾气很坏,眼睛没有合眼,都没有人有办法帮忙他,他当大学教授,所以说若火葬场工作的人或是说停尸间工作的人,除非他是真的佛教徒,要不然也只是要钱而已,他每天推,每天推,他没想到我有一天也会被人推,每天帮人推尸体,有一天我们倒下去也要换别人推我们,他怎么没有想到这点?你去停尸间看,要看老的,年轻的,看什么都有,慢慢看会不会觉悟,要不然我们人这个感情难断,感情难断还不要紧,还有欲望难断,贪心又难断,我们慢慢将四大五蕴来观,分析此身,毕竟无我。[但得我空。四大五蕴之法不空。此观智拙。]意思就是说……,四大五蕴之法不空的意思就是说他知道这无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还承认地水火风是真实性的东西,还承认色受想行识这个法还是有这个存在性,所以这个叫做观智拙,就是比较差,只能观察一切法无我,但是他还认为这四大地水火风是真的,色受想行识是真的,观智慧比较差劲。[以此观智断见思惑。度出生死海。证入方便有余土。为拙度证入者属秽。]比较差的人,在方便有余土的人,若是这种功夫的人叫做比较差,秽就是不清净,比较起来差。

[体空巧度证入者净。]体空就是当下证入,当下就证入这个我空,巧度证入者净,他有一种先天的根机,利根,巧度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此指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跟菩萨法。[禀体空观智。]依照这个体空观这个智慧。[体色入空。]体悟到这个色法当下就是空,[观四大五蕴色法。现前此身。当体本空]当体本空[(如]是做梦,[梦中境)。非但我空。法亦如幻。]法就是四大五蕴这叫做法,地水火风也空,色受想行识也是空,但是如幻,[本不可得。此观智巧。]观智,巧就是比较利根的。[以此观智断见思惑。度出生死海。证入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暂时的,有余就是不是究竟,还有剩一些无明未断。[为巧度证入者属净。]

[○又。通别比较。通教三乘。不达中道亦秽。别教三贤。以达中道故净。]所以这净跟秽变成在某一个角度在分别的。

[○又。别圆比较。别教三贤。不达即中亦秽。]不通达中道的人这也是秽。[圆教十信已伏无明。]伏不是断,要实地菩萨才开始断这个无明,一品的无明,[三谛圆融。]就是真、假、中,就是空、假、中,真就是空,空观,假就是有观,假有,中就是中道观,[所见乃净。极乐方便土皆净。以小乘回心故。]小乘回心就是趣向大乘。

[]

[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这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次第三观就是渐修的人,渐渐这个由空,然后从空出假,远离空、假入于中道这叫做次第,有次第的。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一心三观同时,同时,速度比较快,若按照佛经讲利根的人是宿世有修,悟性比较高,也不是这辈子的事情,这个人听到这个禅宗的顿悟的法门,他一下子就开悟,一下子就证入,这个人不是这辈子,已经是修很久、很久再来的。看人家出家很简单,看人家讲经很简单,人家讲九十九句对,一句话稍微怪怪,老是讲提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不原谅人家,那位法师怎么讲这样,又曲解人家的意思,曲解人家的意思,又不是人家真的讲错的,曲解人家的意思,讲了三年还在讲,根本就不晓得人家在讲什么,没没听录音带,听了:喂!慧律法师讲的金光明沙撒下去就往生,这样大家就不用修行了,那件往生被,盖下去就往生,我才不相信。第二个听到,去传,根本就没有,到底他有没有听录音带,没有,没听,慧律法师人家说他敛财果真如此。我几时跟你讲往生被盖下去就往生?我几时跟你说金光明沙撒下去就一定往生?有吗?要遇到这个金光明沙,又遇到这个往生被没那么简单,没信心的还没有用,又买不到,我不是这样讲,我说:这是一种助缘,这是帮助你,你若有那个因缘得到,这是一种助缘,人死后难看,盖个往生被比较亮,比较亮,比较好看,对不对?金光明沙撒下去,撒下去有益无害,哪有说撒下去得癌症又死另外一个,就算没有用也不致叫你下地狱,难道不是这样,你说金光明沙撒下去也是没有用,也不会下地狱,你何必讲经的时候互相诽谤做啥,还有一些大法师听起来才会难过,可怜,人家根本不是这样,道听途说,众生就是这样,所以他没有这个顿根,利根的悟性,没有这个利根的悟性,所以修行的慢,修行慢,因为他不能直心,不能舍开这个是非,道听途说,入于耳出乎口是肤浅之人,入于耳,一经过耳朵之后,根本没有分别他是正还是邪,入于耳出乎口是肤浅之人,听了之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知道这句话可不可以讲,不晓得真的、假的,人云亦云,佛教会乱就是这里,就是这里在乱,台北发生事情而已高雄马上知道,为什么?一通电话马上到,别的佛法没讲,每次讲都是是非,真的。打电话说:啊!实报无障碍土就是修次第三观证入则慧,一心三观证入则净,就不可能用电话讲这种这么深奥的佛法,若有可能讲电话在讨论什么,在讨论慧律法师讲的录音带很好,两个信徒,一个瑞士,一个美国,打电话都没在讲什么,都在讲慧律法师的事而已,光是电话费一个月好几万,我说:你们讨论我的事做啥,你们应该要讨论你们的事情生死有把握吗?可是就是很有兴致。一个嫁美国,一个嫁瑞士,说我若到欧洲就到瑞士去找她,我也没去找她,瑞士那么大,到哪里找人,我住这间hotel,你家住那么远,车子一开,我们浏览车已经出发了,辛苦!辛苦![(西方是实报净,以所证圆顿故)]底下:

[]

[此段。辨实报无障碍土净秽之相。]实报无障碍土净跟秽的这个相,[实报者。真实果报土。]这个实报就两个构成的,就是福跟慧,修无量的福,修无量的慧,所构成的实报庄严土,因为他生生世世一直施舍,身外之物一直施舍,楼房卖掉,包括一切就是一直护持佛法,护持这个正法就算牺牲生命再多的财产都拿出来,所以因为这个因种得太大,而且他又修行,真的修这个忍辱行,忍辱多福,又修这个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他在早课,每天都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人家说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可以灭无量罪,早课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智慧到彼岸,这个经典讲只是早上光念那三句魔不可侵,大智慧到彼岸,只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临命终光是听到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堕三途,你看!这几个字多厉害,所以说我们在早课当中都会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怕你堕入三途,临命终只有听到大乘经典一句就不堕三途,摩诃般若波罗蜜,所以我们这讲堂每天都要念三遍,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就是他修行修无量的福,施舍心够,施舍心够,施舍心够,于内无所著,于外无所不布施,每样都施舍,包括他的生命,抽血,抽血,捐器官,所以每样都做,他就感应到实报,真实的果报土。[种种庄严。]种种的庄严,[无障无碍。]无障无碍,[又名实报庄严土。乃别教十地。]别教十地,[等觉。妙觉。圆教初住至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三观证入者秽。此指别教所修三观。次第而入。]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后中。谓十信修析空观。伏见思惑。]只是伏,还没断,十信位。[十住修体空观。断见思惑。十行修假观。破尘沙惑。十回向修中观。伏无明惑。初地修中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入实报土。以智不圆融故。所见土相则秽。]但是这若对凡夫来讲已经是不得了了,这已经黄金铺地,琉璃地,七宝琉璃地了,虽然说他还没有到究竟的佛土,所以这样对凡夫来讲就很惊人了,不像我们今天看到坎坎坷坷,这是别教,不要弄错,现在讲的是别教。[一心三观者。乃圆教菩萨所修。观一念之心即空]一念之心,禅宗讲的[(内外追寻一总无)。]你再怎么追求,怎么追,怎么找都找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在境界上面思惟就是发挥他的作用的时候,混大有就是全,全部都显现出来,简单讲就是妙有,所以一心三观,即空就是真空,即假就是妙有,即中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内外传追寻一总无,本性的东西你怎么找都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你在境界上一切作用都显示出来,即假,[即中(正自体本空,]就是因为这体本空,在自体本空的旁边就是一法不立,连一个法都不可以存在,空无一切,[而应用无尽,虽大用现前,而性常自空)。]诸位!要是你见到本性,你二十四小时里面心就是很安祥,向内找这颗心找不到,向外找这个境界也找不到,你所遇到的就是真的很解脱,所以要用本性去修行,我参加过很多法师举办的这个佛七,平时都是跟我们讲一些信、愿、行三资粮,不曾讲本性的东西,只叫你不要执著。你问师父:师父!我对子孙放不下。不要执著,这句大家都会讲,你要教他如何才不会执著,对不对?不是只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这句话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也会讲,下次人家问:某某法师我如何如何。不要执著。他就是要执著,你却叫他不要执著,你要教他怎样才不会执著,我教徒弟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你执著金钱这种东西是不究竟的,你慢慢去观照生、老、病、死,生生世世不解脱就是一念的爱恨,钱,爱根,执著,爱根,这辈子听到佛法千万不要对这种东西执著,你慢慢观照,死后色身烂掉,再多的金子也带不走,慢慢、慢慢一直观照,若功夫比较好的人根本连动个念头,根本金钱是假的东西,我三餐够吃就好了,我拿那么多钱做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功夫好,有的老菩萨来,差不多四、五十的,这是很麻烦,阿婆反而比较好教,阿婆饱食终日准备死的人,七、八十了,比较好教,念佛,你夕阳西下了,你已经不早了,佛珠拿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麻烦就是四、五十的,快死又不死,年轻又不年轻,说他很懂又不懂,说他不懂又孩子生好几个,很麻烦,四、五十很麻烦,你知道吗?很麻烦,你叫他死心塌地地念佛,我才四、五十而已,教他精进念佛,教理还不通达念什么佛,很困难,现在就问师父,已经听过几百个了,师父!我都知道世间假的,我也知道不要执著,但是我的心控制不了,好像不是我在执著,好像自己一直发作,没办法。他若这样讲你要如何回答?去死好了。你全都知道了,我不用再开示了,对不对?你已经都知道了,放不下,你来找我做什么,这又不是一个瘤,我拖进去剖开心脏把那个瘤解决,割掉它,不会执著,难道不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对不对?这种没办法的事情,你放不下就自己痛苦而已,对不对?所以佛祖在《法句譬喻经》里面,我觉得那个人……,佛祖实在很厉害,讲执著的人……,他说过去有一个担摊子,担一个摊子的人,担这个金子,担金子,很有价值,因为土遮住,他不了解这很有价值,现在走、走……,人家跟他换,又说:你这没有价值,我跟你换。拿那个宝石,宝石,他又喜欢这种宝石,这种宝石你若到山上看就有,这个白痴的走、走……,噢!捡一整篮,担、担……,担到家里,这有智慧的人告诉他:石头根本没有用,放下。担到家里伤到中气,咳得气喘,喝茶,担那个回来又没有用,佛祖这种譬喻是什么,笑我们众生没智慧,本来佛性是清净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把它放掉,到路边捡石头,石头就表示什么,石头就表示执著,斗争、嫉妒、痛苦,捡一整篮,菩萨不要生气。唉!你不知道,我偏偏要生气。你没办法,担这个摊子又得多捡一些石头压着,难道不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要捡什么,捡石头,整个口袋,整个心都在装什么,都在装这些,我甘愿痛苦,我偏偏要生气,我偏偏要贪,我偏偏要执著,你告诉他:放下!那石头没有用。跟他说:金银、财宝、女色没有用,这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死,我偏偏要,你要如何,要,你就被压死,就这样,那个摊子实在是没什么好担的,你就捡一些来担,这样知道吗?我们就是整天捡这些来担,担得快压死,痛苦过日子,哭泣,没什么,对不对?行的人,大智慧的人,连那个篮子也丢掉,对不对?担那个做什么,所以说有家庭的人困难就是这样,那个摊子不担又不行,难道不是这样,不但又不行,你说:我不担。人家又会诽谤,对不对?不行,若娶太太的,还没娶太太的,我若叫他出家。没有,我是独生子,我妈妈叫我娶太太,不要互相欺骗,自己爱结婚爱得不得了,说妈妈叫你娶的,自己爱嫁丈夫,不要结婚,出家比较好,我家只有我一个女儿而已,出家,对不对?不嫁看看怎么知道痛苦,死刑,判死刑,所以我们一定要捡一些石头来担我们才会轻松,所以我们现在众生都担什么?都担石头,是不是这样?都担这个摊子,都担着,生气这石头放不下,你现在观想,今天听师父讲得很好,这比喻很好,我今天若不贪,我会少一颗石头,你听得懂吗?我会少一颗石头,我遇到境界我不要生气,我又少一颗石头了,愈来就愈轻了,愈来愈轻,不要捡,不要著,你听得懂吗?不要捡,捡起来压在心上每天压得喘不过气,对不对?整夜气得要命,气得睡不着,人家睡……,还没到枕头就睡着了,你不是,整夜气得要命,气得要命,功夫不够,功夫不够,所以佛有这种比喻,我们若担一个石头担到家里的时候,到家里的时候就是表示到临命终的时候又继续了,六道轮回了,担到家里一无所得,我们都在担这种东西,可怜,回去冷静想想看,冷静想想看,所以只有一种东西会让你解脱,要观空,要观无常,除掉那个失的强烈观念,一定要除掉这一些,你一定要观察,你一定要观无常,除掉得失强烈的观念马上顿悟,很快就会解脱,很快就解脱,没有什么,世间没有什么,你在公司也很轻松快活,现在在卖伟士牌的机车,你这个伟士牌多差劲,若我的个性就:很好!你要买就买,不买算了,在那里挑剔。这世间,所以我这种命一定要出家,因为我看这世间人我看得很痛心也很碍眼,真的,所以我这条路没人管,我不要杀人放火,不要去做违背国法的事情就OK了,我看世间人已经看得很讨厌了,每个都是贪心,每个都是恨心,每个都是勾心斗角,学佛的也是一样,你们没有,我在讲外面的,外面的。此观若成,[是谓圆修三观。此观若成。则能圆断三惑。]三惑,这已经讲完了,[圆证三德。故初发心住。即破一品无明。即证一分三德。而入实报土。以观智圆故。所见土相则净也。极乐实报土皆净。以国中一切菩萨。所修所证悉圆顿故。]

[]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看那小字的,[(西方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西方是常寂光净土,是清净,他的受用跟佛一样。常寂光土分证者污秽,究竟满证者净。

[]

[此段。辨常寂光土净秽之相。]现在四土里面最究竟的一土,分辨常寂光净土,清净跟污秽之相。[此土乃如来所居。若约别教妙觉。]别教的佛[于本教虽称究竟。但断十二品无明。]十二品的无明正好[与圆教]信、住、行,十住,然后加上二行,就是住跟行,就是圆教的[二行齐。]信、住、行、向、地,二行,刚好十二品位,圆教刚好从初住菩萨开始就断一品的无明,这别教是从初地菩萨开始断一品的无明,所以十地跟等觉、妙觉刚好十二品,这是别教,那么圆教是从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刚好四十,再来等觉、妙觉,这样刚好四十, 二品的无明,所以圆教的二行齐,刚好十二位。[无明未尽。是为分证者秽。究竟满证。乃圆教妙觉。破四十二品无明尽。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圆满无上菩提。是为满证者净。极乐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

[]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以经中是同居境故以上,善俱会故)]

[]

[今极乐世界。]现在讲极乐世界它有多了不起呢?现在讲凡圣同居土,[称净土者。正指凡圣同居土一土。]这个地方也就是[横具上三净土。]上三净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方便、实报、常寂,有具足这三个净土,[以同居境净故。]同居净土就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是其它的一切净土就那么清净。[真俗圆融。]真俗圆融,[不可限量。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在同居。即寂光净土。菩萨在同居。即实报净土。声闻在同居。即方便净土。]意思就是说四土就是一土,一土就是四土。

[]

[小批。]小批,就是那小字的,[此论修德。]修德就是因为修行而显出我们的本性叫做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就是说我们本性就有具足,本性就有具足叫做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性德就是本性具足的德行,就是一切微尘三千大千世界法尔具足,当下就具足四种的净跟秽的佛土。[今约信愿行三。]资粮[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就是最快乐的,[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这个太不可思议了,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当急之务,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所以古时候的人讲一句话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世间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圣人讲话就是很厉害,我们过年的门联写这几句是很好听,世间生死最重要,一切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百年之后那一口气上不来,大鬼、小鬼来,身上带一些钱,吃茶,吃这个六合路的当归鸭,无法商量,无法商量,只有一种人小鬼、大鬼抓不到,没有念头的人,小鬼、大鬼抓不到,禅师坐着打坐,观空,因为小鬼、大鬼在抓不是依据我们这形体,是依据我们念头,你起心动念有那个光,有那个光,若圣人没有起心动念鬼抓不到,鬼抓不到,所以内心无所住,无所著,临命终只有阿弥陀佛能够来而已,小鬼、大鬼来,咦!找不到某某法师,奇怪!怎么找不到,在讲堂怎么找不到,他没有这种念头你怎么找得到,没有那种念头,没有这种生死的念头,意识,他都用本性,来到讲堂就看到毫光闪烁,本性在作用,抓不到,抓不到,小声一点,不要被鬼听到,被鬼听到,咦!抓不到,三更半夜就等你,惨了。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若是以本性在修行,无念,鬼对你没办法,知道吗?所以一切生死最重要,其余一切可商量,其余的都可以商量。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这才是极乐世界的宗旨,[下明义处皆然。]

[]

[此乃成时大师所批。]成时大师,[修德是修成。]修德就是说后天的,后天的,慢慢、慢慢修,修了会成功叫做修德,[性德是本具。]本性本来就是有具足,[性德即真心之别名。若论性德。]本性的德性,[法法唯心。]每一法都是我们的心,[随举一法。体即法界。故一切微尘。法尔(任运自然之义)具足四种净秽佛土。]法尔就是「任运自然之义」,[今约能修之信愿行三资粮。所修之一句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之真因。]不可思议,念佛就对了,所以我们打八关斋戒叫你一天念两万佛就对了,一直念佛就对了,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种下无量无边的金刚种子,不可思议的起因。[以感不可思议之妙果。]既然不可思议就是凡夫不能了解的,你就听佛的话,念佛,这样就对了,[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种同居净土。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唯独它有而已,[唯一无二。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虽属修德所成。亦是性德本具。]本性本来就有具足,[不出性外。是谓唯心净土也。上佛倡极乐世界之名。为下文依报发起之序。再倡阿弥陀佛名号。为下正报发起之序。]

[]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我现在先简单解释一下,这段的意思说极乐世界有佛号,名叫做阿弥陀,有一尊佛叫做阿弥陀,这是在序分里面我们在序这个正报,正报就是身体跟寿命,教主的名号,序正报就是在序分先讲,先讲这个正报名叫做序正分,先描写这个,序就是描写,先描写正报教主之名,翻译就像底下广释,大大的解释,佛有三身,哪三身呢?各论单跟复,法身单就是单就法身而言,单方面,单复就是从单方面来讲,复就是从两方面来讲,叫做单复,其实这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各论单,就单一个角度来讲,从两个角度来讲叫做单跟复。法身单,从单一个角度来讲,单一个角度来讲法身是什么东西,就是所证到的理性,我们所证悟到的这个理体,这个本性就是我们所讲的法身,法身就是无生。报身单,单一方面来讲这个报身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能证的功德智慧,简单讲报身的旁边就写个:智慧身。这样你就了解了,集一切智慧之身叫做报身,这样你以后就不会颠倒了。化身单就这个单方面来讲,指所现的相好的色像,变化无穷,现在讲法身复,就两个角度来讲,就两个角度来讲,自性清净也可以说法身,离垢妙极,离一切烦恼,妙极,很不可思议,奥妙,这叫做法身,报身复就是说报身就两个角度来讲,自受用报身,他自己有智慧跟功德,咦!还可以帮助别人,他受用报身,两种角度来讲。化身复者,化身,就两个角度来讲,示生化身,示现这个色身,生、老、病、死,应现化身,应众生的根机需要,来示现,来变化,来度众生,示生化身就是有历史的,有父亲、有母亲的,有国家的,像佛在印度出世,示生化身,示现有一个出世,应现化身就无限了,他方一切国土。你若起到山上迷路,念观世音菩萨,迷路,突然间就遇到一位樵夫,往哪里走?他告诉你,转个身,不见了,那就是菩萨化身的,怕你走丢了,怕你走丢了,若梦中都不准,常常有人问师父:师父!我晚上做梦,我常常梦见你,你知道吗?常常梦见你教我结手印,我先生把我叫醒,我很生气,你知道吗?梦见你教我如何比、如何比。我说:如何比。忘记了,正好你要比给我看,我老公把我叫醒,很生气。很多,问起来好几千人都梦过慧律法师,很奇怪。这若依照经典来讲,若是法身力量强的很容易来到众生的心中,法身力量强的,像佛,很多人就梦见佛,我就常常梦见阿弥陀佛,可见他的法身的力量很强,频率会感应,当然他也是很虔诚,很虔诚。有一个人才奇怪,一个人说他听录音带,不曾看过法师的脸,他就一直想、一直想,结果梦中梦见,结果人家在贴海报,讲经贴海报,在那里一直喊:噢!这个……,这个没错。旁边的人:噢!怎么有这个疯子,看到法师的相片一直喊:啊!就是这个,这是我梦见的,确实真的是这样,就是披这种袈裟,一模一样,所以说我们若是虔诚,对不对?就有感应,但是我不会像一位法师说:马上就来解救你,我没办法。你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不要念南无慧律法师,这没有用,照常腹泻痛苦,照常没有感应,没有用,念我没有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要认真念那些才有效,念师父的名字没有用,我没办法救你,我自己都一团乱了,每天都在吃中药怎么能够救你呢?我已经够可怜了,我还得靠大家救,像我今天身体能够这样,是因为你们早晚课有回向给我,我都有收到这个电报,哪一个在念,哪一个在念成竹在胸感应到,所以最近身体比较好,可见你们早晚课都有回向给师父,我有感应到,电话无间中都会响(法师笑),真的有用,回去再稍微念一下,再三个月师父的身体就很好了,再三个月,现在这个呕吐渐渐已经停止了,停止了,精神有比较好了,业就消了,被搞得刹那之间消了业障,消了业障,所以我很感谢制造是非的人,感谢!再来:

[]

[此释正报教主。有佛号阿弥陀。乃释迦自倡正报教主之名。以为发起之序。翻译如下文广释。此处但解佛有三身。身者。积聚之义。]积聚的意思,积聚的意思。[众生积聚业障以为身。]众生积聚业障以为身,[佛则不然。一法身。积聚理法以为身。理法平等普遍。故法身遍一切处。]法身,理法,积一切理法为身,理体的意思就是说无相的意思,所以说法身就遍一切处。[二报身。积聚智慧以为身。故报身惑净智满。]这个惑断掉,清清净净,智慧圆满。[三应身。]应身就是[积聚机缘以为身。]机缘到了,要来度诸位众生,[故机缘成熟。应时出世。]就来到这个世间出世,出世,我都偷问我妈妈说:我出世有什么光没有,或是什么花没有?没有,都没有闻到。可怜,真是的,结果我们是凡夫,不以为我们是圣人再来,一无是处,问起来都没有,问起来都毫无瑞相,可怜!人家出世,你看智者大师双个瞳孔,两个眼珠子,佛祖出世九龙吐水沐浴,没有,我都是以前的产婆洗的,差别那么多,差别很大,真的,我只有一种变卦,出世之后全家都一团乱,开始卖土地,家里乱七八糟,算命的说出世一个圣人会这样,幸好有算命的在讲,要不然什么都没有,真的,幸好算命的多少讲一些,不然怎么办,实在可怜,大家都有感应,我怎么什么都没有。有一个善吹嘘的,我看到一本书,看到一本书,说他出世的时候他妈妈抱他的时候,刚好他家,那本书都是他自己写的,我一讲大家都知道,他有看到一个世界地图,一个宇宙,结果就是他这辈子就是要来当教主,自己自创一宗当教主,看到这个,慈悲要来救地球的黑毒虫(众生),所以他一出世的时候手就指那个地图,那还不简单,地图贴在墙上,我买一个会转的,对不对?以后出世的时候肚子饿手指那一粒,大家都会,你也好了,都将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形容得很神秘,出世有什么光,毫光,什么任务再来,讲这样,我很不喜欢听那个吹嘘的,真的,这种人,我很喜欢听那种吹嘘的东西,老老实实修行,做一个佛教最平凡的人,对不对?老是吹嘘那种东西很不好,犯妄语,犯妄语戒,犯妄语戒。

[各论单复者。]各论单复者,[三身各皆有单有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即如如理。]即如如理,如如理就是说就是这样子不生不灭,[此理生佛同具。]这种道理众生跟佛都具足叫做生佛同具,生就是众生,佛就是佛,都具足,[在圣不增。]在圣人本性也是这样没增加,[在凡不减。]在凡夫来讲本性也是这样没减少。[众生迷此而轮回。诸佛证此而成道。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刚才是如如理,现在是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始觉还源。]始觉跟这个本觉跟究竟觉,始觉觉本觉觉到最后变成究竟觉,始觉还源,恢复到究竟觉,本来。[惑净智满。]惑去掉当然就清净,智慧圆满,[以智慧为身。]以智慧作身所以叫做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色像。]这在佛学大辞典都有,你自己去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法身复者]复就是两层关系,[(重也)。]重复的意思。[一自性清净法身。即众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用修行,[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彻果。]通因彻果就是说因地在修行还是有具足本性,修到后来他也是本来就有本性,所以叫做通因彻果,自性清净法身一切众生凡夫,一切诸佛菩萨全都具足,通因彻果。[二离垢妙极法身。即如来修德究竟所成佛。离五住垢。]五住垢,五住烦恼,前面已经有讲过了,[断尽烦恼。极三智妙。]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极三智妙,[证得菩提。]证到这个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只有成佛才有这种东西。

[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即弥陀智德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断德究竟。永离二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得菩提觉法之乐。涅槃寂静之乐。以自受用。]自受用就是弥陀智德,智慧之德,究竟,圆满无上的菩提,圆满无上的菩提就是断德,修行修到一个阶段叫做断德,永远离开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的生死跟变易的生死,得到菩提觉法之乐,菩提就是有觉悟,涅槃寂静之乐,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寂静之乐,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报身。]所以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此从后得智]此从后得智就是从后得智[(又名权智事智)所现。]他受用就是别人可以受用,自受用,自己得到利益,他受用,当然他证到佛果,当然他要怜悯众生。[如来现起他受用。]后得智就是权巧方便,自受用就是智慧之身,但是他又可以利益众生,叫做他受用报身,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十地菩萨,就是利益这十地菩萨,利益如来现起他受用,利益这十地菩萨,所被机就是当机,他代这十地菩萨,[二乘有眼。不见报身刹尘相好。]二乘有限,二乘:声闻、缘觉,没有看到佛的报身相好,没有。

[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现降生。八相成道之身。]亲自来到这个印度降生,确确实实有这个人,所以如来就现出这个化身,示现化身,八相成道。[二应现化身。应众生机。现胜应劣应之身。]这个应现化身简单讲就是应现无方,举一个例子来讲他要对二乘的人讲经,他就现二乘的,二乘的,简单讲就是说对二乘人来讲这个叫做应现化身,现胜应的劣应之身,那么就是度这个声闻、缘觉,要不然就度这个众生,所以简单讲就是说化身第一种就是示现,那么这个八相成道有佛,第二种是应众生的根机,看要到他方世界,该示现的全都去,至于报身是针对大菩萨讲的,能够利益到大菩萨,化身利益到众生、声闻、缘觉。[又。佛界化身。现佛界之身也。随类化身。随九界之类。而示现其身也。上明单复三身竟。]所以说鸡看是鸡,人看是我们人,佛若要度这畜生也得化作畜生示现才有办法。

[]

[虽(辩)[辨]单复三身(此论性德)。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虽然我们的辩论分别单身跟复的三身,但是实在是不是三,也不是一,但是也可以说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不纵横,不并别,不纵横就是说诸佛的本源也不可以说你有这种东西,有三,纵横就是说不可以说他有三,也不可以说他是一,不纵横,不并别,纵横就是说你也不可以同一个地方论断,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也不可以这样讲,非三非一也不对,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说他同一个角度来讲,不同的角度来讲纵跟横的不同角度,不并别就是说也不可以同时相提并论,你要说三,它实在是三,你要说三,它实在可以说一,你要说一,也可以说三,也可以说一,所以说不纵横也不可以分开来讲,也不可以同时来讲,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