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52慧律法师

《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52

慧律法师

诸位!战争是踩在别人的尸体上,战争是踩在别人的、敌军的尸体上,竖起一支胜利的旗子,这是战争啊!难道学佛的人,也可以踩在别人的慈悲心上,来说自己的成就吗?不可以的!所以在座诸位啊!法师、居士,不是把对方打倒,来证明你很有修行。不是这样子的!佛教是一体的,诸位!不是把对方干掉,一直毁谤他,一直把他干掉,说我今天,你们……诸位!来认同今天的释慧律,这样的慧律法师一文不值,所有的出家众、在家居士要有共同的心态,佛、法、僧是一体的,我们是一家人,要把对方……对方做得不好,我们把他感化、把他扶持;对方好,就是我们的成就,知道吗?对方愈有修行,我们愈感觉到安慰,不是一直否定对方,把他干掉才来证明你有修行,这种修行完蛋了。所以,发心要正确。[故《楞严经正脉》云](这么说)[:「成害虽似由魔致,魔实因心垢。」]诸位!这一定要划双红线。万法还是由心来清净,是心的问题,不在外相的问题。当你心清净的时候,看人家搭衣持钵、过午不食,僧团,你无比地恭敬、推崇、赞叹;看人家在拜《华严经》,一字一拜,你就随喜赞叹;很多的在家居士、还有法师,每天都拜八十八佛,我看到了是多么地安慰、多么地赞叹。诸位!当你心无垢的时候,你看到什么事情就喜悦。喜悦是生命的本质,知道吗?喜悦的心,才能够品尝佛教的正法。如果你用一颗批判的心,你享受不到佛陀的正法。你要享受佛陀的正法,你必须拥有一颗喜悦的心,时时刻刻那种法的喜悦,对佛的赞叹,对三宝的景仰跟推崇,对每一个法师的恭敬,你的心里面,容不下自己有一点垢,那么你的心就充满了喜悦。喜悦是生命的本质,喜悦是占生命所有的最大部分的幸福,喜悦!释迦牟尼佛讲:慈、悲、喜、舍,喜悦啊,多么地重要。心无垢,魔就不生,心无垢,喜悦的心就产生。[又云:「致魔虽由定,实乃由心。」]这个魔虽由定啊,实在是由心啊。

2521页,

[「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内之阴魔若](如果)[销灭,则外之天魔亦摧破粉碎。]

[「褫魄逃逝」:「褫」,]就是[夺、黜革,]「黜算」就是改革的意思,就是夺的意思,这个念chù。[解、]或者[脱。「褫魄」即](就是)[丧失魂魄。]

[「下劣增进」:「下劣」,指愿智下劣之二乘。谓此等二乘人,若依此法门而修,亦得回小向大,而于无上菩提,上上增进。]

[「心不迷闷」:「闷」,]就是[窒,不通。心不迷、不闷,即速能开通。]

[「未识禅那」:指不能识别禅中种种差别境相。盖欲习禅,须于禅那中种种现象,事先都了知,且能分辨,静坐才不会出差错;有境界出现][][,也才能觉知、才能对付。东瀛有人倡「只管打坐」,而于禅道、禅理毫不研求,这样可][说是硬碰硬的「土法炼钢打坐法」,或][甚而是明明有眼而不用(]就是[有经教而不看、不依)]诸位!经教就是人天眼目啊,许多人错会佛意,我要精进,可是经教一窍不通啊,说:阿菊啊,不然我们去听经。我随便举个例子,若不是阿菊啊、就是阿英啊,随便叫也有,要不然就是阿兰啊,不然就是阿足啊、阿春啊,随便叫都对啦。说:阿足啊、阿春啊、阿兰啊、阿英啊,我们去文殊讲堂来听经!我们要在佛堂拜佛、念佛啊、精进啊。她不晓得听经闻法是真正修行啊。听经闻法奠定佛的正见,今天来听经,解开你内心里面的执著,这个不是修行,是什么?今天来听经,举一个例子,打破你内心里面的无明,法的喜悦,这个不是修行,是什么呢?诸位啊!修行不一定在佛前喔,修行不是在佛前,修行是在现前啊,要搞清楚喔!现前这一念,叫做修行啊。那你今天有……空间大了,你家有佛堂啊,那如果家里比较穷的,设不起佛堂,那不要修行啊?诸位!修行不是在佛前,是在现前啊,时时刻刻现前那一念,就是修行啊。知道吗?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就是真修行人。喔!你看看,来这里听经闻法,才两、三个小时,哇!就得到一个重大的观念喔,就得到一个重大的观念。有的人来拼了二、三十年,这个观念都没有办法,对不对?拼不来。记得!万法回归当下,诸位!任何食、衣、住、行,你的生活起居,统统在修行,统统在修行!说:有经教而不看、不依,所以,[故意闭起眼来跑步,]还真有勇气![勇气固可嘉,难免愚痴、盲修瞎练之讥。]诸位!盲修瞎练就是愚痴的人,前面是悬崖,他也掉进去。还有一点,盲修瞎练还是其重点,如果你跟着一个经教不通、心性不明的,你所谓的依止的人,那你麻烦大了!你的上人本身就是盲修瞎练,你就跟着……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炕!一大串,像肉粽。所以,在座诸位啊!如果呀,你跟着一个上人十年啊、二十年啊,好像你没有办法解决你生死的烦恼,你佛念、经典也念、法器也打得很好,在座诸位!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啊,你唱诵唱得很好,师父非常赞叹你,你有善根,这个宿世善根把法器打得好,音声也很好,师父赞叹你,但是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啊。今天你念佛、念咒,如果说:哎呀!我产生了舍利子,很好!师父也赞叹你,可是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啊。为什么?断见思惑,才证阿罗汉果啊;断尘沙惑,才证菩萨果啊;断根本无明,才证佛果啊;不管你证什么果,都跟这个感应、相应无关啊,不管你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菩萨,信、住、行、向、地,什么时候说:我念佛、念咒,产生了舍利子,就证什么果?没有啊。说:断见思惑叫做证果,不是感应,叫做了生死啊。感应是佛菩萨给你一点信心啊,你继续要精进啊,是不是?所以,人家淅沥哗啦的,哇!哪里啊,怎么样、怎么样……出现一个观世音菩萨像啊,哪里,哪里啊,又出现一个舍利子啊……在座诸位!研读《楞严经》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人,这些都不够稀奇,要证果,断烦恼,才能了生死!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不是感应能够了生死啊,是断烦恼能够了生死啊,经典看清楚一点啊。[又,西人所著《禅门××》中所载,许多「某某人开悟的实例」,多是一些西洋人,于初发心,即到东洋,]东洋就是日本。[依彼人所教][「只管打坐」]你去日本就是这样「只管打坐」[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如呕吐不止、就地打滚,乃至晕绝等][);此等现象,彼书之中称为「开悟」的现象或][前兆。]因为成观法师去日本修过密法,所以到日本去看了很多现象。[然依本经,则知这些其实][是诸小恶鬼神作弄行者的](之)[境界,或][是行者自己业障现前的现象。呜呼,《楞严》不昌,众生愚迷,枉受辛勤,遭受魔事,]这个「枉受辛勤」,诸位!吃苦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苦行,叫做枉受辛苦。一个人每天这样精进地用功,可是对经教不通、心性也不明,这样盲修瞎练,吃尽了苦头,头都快磕破了,没开智慧,「枉受辛勤」就是你这个修行吃的苦头白白地浪费,白白地浪费!等于你家的电灯,你出来的时候不关电灯,水龙头一直开着,没有人住在那边,你家水龙头一直开着,冷气也一直开着,冷气不关、水龙头不关,怎么样?电灯也不关,你家就是一直浪费钱啊,没有人在用啊,这个叫做「枉受辛勤」啊,遭受魔事,[还自以为是「开悟」,且著书立说,造大妄语(妄称开悟),误导群生。]诸位啊!一个人修行错误,没关系。你这个人下地狱、恶知见、邪见,没关系啊。但是如果你把你的恶知见、邪见,广揽信徒啊、招揽信徒啊,这个因果就很大了,因果就很大!所以,法师要上台讲经,要很考虑,要很冷静,你有没有佛的正见啊?

[「不知说法」:不知佛所说之](的)[法。]

[「乐修三昧」:谓对佛所说的法都不知道,却喜欢修三昧。当今之世,所在多有。尤其是西洋人,一提到佛法,就][以为只是打坐(meditation)]打坐,其实这个meditation,不是打坐的含义,这个meditation,虽然是坐,重点在冥想,这个印度它给一个名词叫做「冥想」,进入了冥想状态,也就是没有人干扰,眼睛闭起来,一直在思维,那个冥想的状态,或者冥思的状态,meditation,坐着的重点在这个地方,但是呢?如果以见性的立场,大悟见性的立场,那跟打坐没关系。有一个人啊,在家居士来问,说:师父!我打坐,我一打坐腿就……啊!我一打坐,腿……双腿就痛啊,痛得不得了啊,我真的是没有修行啊。我第一句话就告诉他:修行跟打坐没关系的!他说:喔!修行跟打坐没关系?当然没关系啊!那如果残障人士,两只腿发生车祸意外,两只腿都锯掉,你叫他不要修行啊?修行跟打坐有什么关系?对不对?那如果有个全世界最重的,一个四百三十几公斤的,American,那个美国人每天吃汉堡,四百多公斤啊,你叫他怎么打坐啊?他一坐下来,两腿压断了,对不对?有的两腿啊,那像人的腿吗?这样讲不好意思。他能打坐吗?没办法,对不对?只能像美国那个四百三十几公斤的,半吨喔,半吨喔,你想想看!他出门还要开吊车来吊才能出去,墙壁要打破。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meditation跟打坐、跟修行,没有任何的关系,是智慧的问题![其他一概不知、不学。]一概不知、不学有什么关系呢?佛度有缘人嘛,是不是?师父这一辈子就是说,哎呀!有的人看到「释慧律」三个字,金字招牌,他就认为我跟他法很相应,对不对啊?他从头到尾都听师父的,学得非常感动,尤其是现在的E-mail都来赞叹师父啊,E-mail,很多人都受到师父的启发,我也很安慰啊,像我一个平凡的……把佛经这样传达出去,竟然还有人写信来感恩啊,那有的人就是听到「释慧律」那三个字,他就不会把那个我的DVD拿起来,闻一下都不会喔,闻一下都不会喔!没有缘啊。(师父合掌)有缘说法令解脱,无缘合掌令欢喜,多解脱啊!

[「汝恐同邪」:谓你若恐怕他因为不能辨识魔境,而误入邪网,同于邪人。「同邪」,即与邪人相同。]

[「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谓若自己的定力以及慧解不足,而不能辨魔、克服魔事;又如不识字,或]者是自己认为学历不足,[学力不足,无法看经,或][听经知解,致无闻慧,愚痴暗钝;如是之人,若想习禅,还是有办法令他修行不为魔所惑、所坏,即](就)[是教他一心受持大佛顶咒,]大佛顶咒,[依于神咒无上之](的)[威力,即令「一切诸魔所不能动」。]那么讲堂很多人都会背了啊。[如来最后还如是谆谆提醒,教令持咒破魔,可见此咒威神之力,实非泛泛。又,此咒称为「佛顶咒」,佛顶即](就)[是最上、最尊、最胜之法;]而「佛顶咒」之总持义。[而「陀罗尼」即总持义,总持者,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即](也就是)[一切法义尽在其中。故知持大佛顶咒,即是总持一切法义,以是之故,威神无量。]在座诸位!在大陆,我上次举过例子:有人要往生,他手中有拿到师父的往生被,还有咒轮,可是家族太多人了,他的家族太多人,有大哥、二哥、三哥啊,有很多的亲戚朋友,姑姑啊、爷爷、奶奶啊,一切的、很多的亲戚朋友啊,嗯!结果有的人反对,有的人专修一句佛号的,反对!打死不能盖往生被,也不能放咒轮。在座诸位!这个咒轮又不是我发明的,是佛讲的,佛讲的。诸位!已经往生被在手中了,咒轮在手中了,可是因为家庭啊……却动乱,两派!一派是慧律派的;一派是苹果派的;他就是不给他盖。他说:那个是魔,结果那个苹果派的,那个势力比较大,就是不准你盖往生被,他说那个是魔,也不准给他放咒轮,说:这个是魔。诸位!这个是楞严咒啊、十小咒啊,师父加持的金光明沙、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密藏里面还有依据的。这统统不是我……你看!拥有咒轮、往生被都有了,可是就是盖不到。另外一个也刚好要往生,这刚要往生咧,人家按照师父讲的《临终备览》,那个纯粹是慧律那一派的,人家按照《临终备览》,助念啊、往生被啊,然后咒轮放啊,全家二十四个小时,再继续念念念……念到四十八小时,要换衣服的时候,全身都是柔软,还特别感谢师父。哎呀!他说:这个瑞相啊,度了他所有的家族!看到这一幕,统统不必讲,统统信佛!后来就说:哇!这个往生被、咒轮,太不可思议了,Incredible!太不可思议了,你看!这个就是一念之间,碰到佛陀的正知正见,利益无量啊,对不对?

再来,美国,现在讲到一个美国的悲哀,美国的悲哀:有一次,他们有一个邪教,后来被美国查到了,里面全部都是美国人,全部都讲美语的,纯种的美国人,他们因为没有……可能没有东方的文化,或者东方的佛法,他有一天啊,他就说:世界末日快到了,然后这个飞碟在几月几号会降临,飞碟,你看过吗?飞碟,有没有?飞碟几月几号要降临,我们要跟着飞碟去,可是用我们这个色身,没办法去,用我们的色身,用我们的色身赶不上飞碟啊。我们要用神识去,所以我们要抛弃这个色身,我们要抛弃这个色身,要怎么样抛弃色身呢?就是在世界末日快到的时候,我们集体自杀!集体自杀,全部都自杀。集体自杀,然后那一天集体自杀的时候,我们的神识出来,就可以跟着飞碟走。这个报导在一、二十年前,我看到,我也是吓一跳。这是我亲自听到、看到这个美国的,然后,时间那一天到了,他们用了这毒药,是不是?你喝下去以后,先吃安眠药,毒药再跟着灌下去,不会痛苦,就这样灌下去,最后一个自己也吃了,死了。所有里面一个都没有出来,一个都没有出来,奇怪,这个门怎么关起来?怎么好几天了?后来人家走过去,有闻到味道,奇怪!这个邻居一堆人进去,一个都没有出来,又闻到味道,后来报警。破门而入,所有的里面死了一百五十几个,统统死亡!153153个人!你看到这篇报导,你就知道……对不对?那你就知道那个领导者,那个恶知见、邪见,自己去死没关系喔,他的徒弟也跟着愚痴啊,那你就知道啊。

举这个例子就告诉你说:你跟的那个人,老师也好,上师也好,法师也好,你认为善知识也好,他的知见有多么地重要,多么地重要。那个人的知见万一是恶知见、邪知见,就像美国这个例子,台语讲的:那一百五十几个,白白牺牲的啊,白白地死亡啊,死不偿命的。那怎么办呢?这就告诉大家:要用智慧来抉择你亲近的人!

[「一切诸魔所不能动」:以此咒常有无量金刚藏王菩萨种族,并其眷属,昼夜随侍的缘故。]

[「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此为十方一切如来所示究竟修进菩提之法门。]

[「最后垂范」:「垂范」,垂示轨范。「最后」者,盖一切法尽粹于斯,无过于此者,故名「最后」。]

[义贯]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自于「奢摩他」(定)「中」,行「毗婆舍那」慧观,因此智「觉明」了、「分」明辨「析」之「微细」难觉的「魔事」现象。]

[若能信解奉持我之所说,则当「魔境现前」之时,「汝」便「能谙识」辨别,故能令你于诸境界生胜解之「心垢洗除」,而「不落」于凡外邪小之「邪见」,因此一切魔事皆无奈你何,由是,内之「阴魔」既「销灭」,则外之「天魔」便亦「摧」破粉「碎」,至于天魔以下之「大力鬼神」即皆丧魂「褫魄」而「逃逝」,至于「魑、魅、魍、魉」等诸小鬼神便潜踪匿迹,「无复出生」。如是「直至」无上「菩提」,一切功德皆得具足成就,「无诸少乏」,乃至愿智「下劣」之二乘人亦能回小向大,上上「增进,于」无上「大涅」,其「心不迷」不「闷」(),速得开通。]

[「若诸末世愚」痴暗「钝众生,未」能「识」别「禅那」中种种差别境相](境界)[,「不知」佛所「说」的辨魔之「法」,而却「乐修三昧,汝」若「恐」怕彼等未能辨识魔境,误入魔网,以致「同」于「邪」妄之人,你](汝)[当「一心劝」彼,「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咒,便可「写于禅堂」中,「或带」在「身上」,则「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汝当恭」敬「钦」承「十方」一切「如来」所示之此「究竟修进」法门;此乃诸佛对于修菩提道「最后」之「垂」示轨「范」。]

第三章    尾声(总结全经)

第一节    五阴之生灭与修断

一、重问五阴除灭之顿渐

经文:【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妙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2526页,

[注释]

[「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如佛在前面所说,五阴相中,有五种妄想以为根本:色阴中之坚固妄想,受阴中之虚明妄想,想阴中之融通妄想,行阴中之幽隐妄想,以及识阴中之虚无妄想。]「虚无」,就是若有若无,湛入合湛,就是虚无。

[「诣何为界」:「诣」,]就是[至。「界」,]就是[界限。谓若欲破除此五阴,须破到什么界限,才已达到其](它的)[边际?亦即](也就是)[:须修到什么地步才算完成?]

[「作将来眼」:作将来正法之眼目,而能辨识一切邪妄。]所以,师父希望这本讲出来这个《楞严经》,也能够作将来眼,因为这本《楞严经》是佛讲的,所以弥足珍贵。师父只是把它——把佛的诠释一下,让大家看得更了解,因为师父从大一到现在,四十年了,诸位啊!四十年有多长,你知道吗?四十年,就是由一个小baby出生,小baby出生,一个小女孩出生,到四十岁就变成熟女喔!还不是老女,熟女就是煮熟的女人,所以……不好意思,这个名词不好听喔,四十岁以上的叫做熟女,煮熟的女人啊,就是不新鲜的意思了,熟女喔;那么六十岁的,那么就是老女人。师父从大一到现在接触佛法,四十年,如果四十年啊,知道吗?你看过那个印度那种煎饼吗?印度有一种煎饼,压下去,面粉压下去,对不对?你去印度看看,那个功夫好到什么程度,压下去的时候,转动……啵啵……那个面粉喔,薄薄的一直转动,飘过来、飘过去,喔!四十年啊,你有看过那个酒保,调酒的有没有?丢过来、丢过去,那个酒保,四十年了,可以拿三支酒瓶,丢来丢去、丢来丢去,不会掉下去的。所以这个叫做专业的。现在师父这个叫做专业,四十年的时间,到现在我都没有说来退休或者说放松一下,对不对?所以四十年对一个人来讲,人生是很长的,告诉诸位!献身于宗教的人,一定要讲求的就是牺牲,不能有一个「我」的存在,不能觉得「苦」的存在,你就是要这样做。所以我敬佩诸位比丘献身于佛教。比丘,披袈裟,五欲六尘统统放下,这些比丘,师父……现比丘相、现僧相,师父都尊敬他十分,了不起!包括现比丘尼相。因为广钦老和尚讲:现僧相等同现佛相。因为他就是出家相嘛,现出家相等同现佛相。这广钦老和尚讲:你上人有过失都不能讲,因为他现僧相。这广钦老和尚他就讲:现僧相就是现佛相,如果你尊敬佛,一定要同时尊敬僧。这是佛、包括广钦老和尚这样讲,为我们这样开示。

[义贯]

[此时「阿难即从座起」,以「闻佛」无上开「示」教「诲」,而「顶礼钦」敬「奉」承法旨,记「忆」受「持」而「无」忘「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以「五种虚妄」之想(]就是[妄想)「为」根「本想心;我等平常」(平日)「未」曾「蒙如来微妙开示」此五种妄想为五阴][根本。「又此五阴」之破除,「为」一「并」顿然「销除」?]这个就是所谓「顿悟」,到底是一并顿然销除?[抑「为次第」渐「尽?]在座诸位!附带说明一下,《楞伽经》大慧也重复地问这个问题。请问世尊:法,是顿或者是渐?法,是顿是渐?释迦牟尼佛回答了一句话,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这样回答的:法,亦顿亦渐。喔!一百分,无懈可击啊。法,亦顿亦渐。法,什么叫做顿?如同镜子,同时影现。随便举一个例子,法如同镜子,同时影现,法也如同陶器,陶器啊,泥土慢慢地经过了工具,印度有一些泥土,捏一捏,捏一捏。你有看过那个《第六感生死恋》吗?那个男女主角就捏那个……(师父唱:)Ohmy darling~对不对?那一首歌很有名的!(师父唱:)my darling~就是捏那个。佛陀说:捏那个,捏好还要经过去烧,窑洞去烧,所以法是渐;法是顿,叫做顿成。例如:虚空顿现;例如:镜子顿现;例如:大海,一切影像,进入大海,同时影现,名为顿现。法是顿,法也是渐。例如:一棵树、一个种子,需要水分、需要灌溉、需要养分,诸位!你有没有看过一棵树,今天是种子,明天是大树?没有的。所以,如来说:法,亦顿亦渐。Perfect!(师父伸出大拇指)无懈可击。所以偏顿,也不对;偏渐,也不对。佛陀的回答,一百分。法,亦顿亦渐。所以,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如是」五阴之「五重」覆盖,若欲破除,当「诣」(]就是[)「何为界」限?(须修到什么地步,才算完成?)「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得「清明」之「心目」,并「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正法之「眼」目,得以辨识一切法。]

总答五阴生灭本因:

同是妄想——妄元无因

经文:【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生死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这一段师父在这个《楞严经讲义》,讲得特别地详细,因为这一段不容易了解,叫你们加几个字,几个字,这一段师父讲得非常地详细,所以只听《楞严经义贯》的人,就是有这个缺失,因为经文我们就不再重复,再重复一个字、一个字补进去,哪怎么得了?对不对?是不是啊?他说:师父啊!有人说:师父啊!你可以慢慢讲啊,我们听不太懂啊,我等到你听得懂,再讲下去,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对不对?师父,你一天讲两页、三页也可以。讲到出殡喔?讲到出殡?那出殡就请一些来锵……要不然……是不是?不可以这样子的。因为我们《讲义》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义贯》就稍微拉快一点,但是如果《楞伽经》,就不行,《楞伽经》就不行了。《楞伽经》就是要慢、快要适中啊,慢跟快要适中啊。

[注释]

[「本觉圆净,非留生死」:「留」,]就是[留滞。「生死」,]就是[界内之分段生死。谓本觉本自圆满清净,从本以来,本觉不曾留滞于生死;以本不生灭故,生死须拘它不得。]

[「及诸尘垢」:「尘垢」,此指微细尘垢,亦即](也就是)[微细][生死,也就是变易生死。易而言之,此即是](这个就是)[界外(三界外、出世间)之有余依涅。合上句]这么说[:本觉本自圆净,既不留滞在世间生死][中,亦](也)[不留滞在出世间涅里,生死涅皆拘它不得。]

[「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有情本觉既不住生死,亦](也)[不住涅,是故一切法,如凡夫生死、圣贤涅,乃至无情界的虚空,皆因妄想而生起,而现为有。也就是说,一切皆以妄想故,非有而有。]在座诸位!当你等一下走出去的时候,看到虚空,你就知道:你看到的是虚空,那么就是妄想,你的妄想没有断;你放眼看出去那个虚空,就是你的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在内心里面显现虚空,就是你的智慧身,智慧就是你的法身,那么你看到的不是虚空,看到了虚空里面就是不可得的法,那么你就是圣人。所以,在座诸位!看到了虚空,不要以为虚空不烂、不坏的,虚空可以打破的。大悟见性,虚空就坏了,就破坏了,那么虚空是鬼神住的地方,你动摇到它的住家,就像你开了推土机,要把它的房子推掉,它就会来跟你对着干,一定的道理啊,一定的道理啊。所以,为什么一尊佛成佛以后,所有的魔宫都震动?因为它住在虚空,它住在虚空

[「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斯」,]就是[这些五阴等法。「妄」,][一念妄动。「发生」,发生见分、相分及一切有情、无情界。]诸位!「见分」,如果你把它补两个字,就更容易了解,「见分」,叫做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相分」就是境界。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其实都来自于自体分。在座诸位!见分、相分是笼统的名词,现在如果要补上去的话:眼识有眼识的见分、相分、自体分;耳识有耳识的见分、相分、自体分;鼻识有鼻识的见分、相分、自体分……这是要这样子的,所以见分、相分是一统六根,八识统统一起谈,叫做自体分、见分、相分。分别地谈:就是八识更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以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是因为八识一起谈麻烦,一个一个谈麻烦,干脆就一起谈,一起谈就是: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以八识各有四分,可是《成唯识论》里面讲:不必论到四分,自证分、还有证自证分,「自证分」,就是体,就是自体分;「证自证分」,就是用;如果把自体分当作体,「证自证分」,就是用;如果把证自证分当作体,自证分就是用;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两个角度可以互用。那么现在问题出来了,在《成唯识论》里面,十大论师里面讲说:证自证分是多余的,不需要证自证分。那有一种论师讲:自体分也是多余的,就讨论见分跟相分就可以了。所以,《成唯识论》是十大论师,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所作的《成唯识论》,是十大论师各个、各个有角度,各个……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角度来讨论。所以,在座诸位啊!每一识各有四分,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八识各有四分,眼识,如果说眼识,有见分、相分、自体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耳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简单讲:万法唯识,都是这四分能所不断,所影现出来的,能所不断,影现出来的,其实就是自体分,自体分迷了,那就是妄动,就是见、相二分,见、相二分,来自于自体分。好,那就这样子。他说:哎呀!师父,我还是听不懂。听不懂,你就下辈子再来,那也没有办法了,我等到你听得懂再上下一堂课,那没办法了。发生见分、相分及一切有情、无情界。[谓这些原来都是本觉的妙明精真中,一念妄动之所发生。]

[「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诸位!这个要讲一下,要讲一下这个典故,要不然你看不懂。演若达多,是佛在世的时候一个精神病的人,精神病的人,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得到了精神疾病,佛在世,加持也没办法。所以,很多东西,加持只能增上缘,但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演若达多,就是早上起来看镜子、照镜子,这早上起来照镜子,看到这镜子,自己有脸,看到脸,我这个眼睛可以看到,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然后把镜子拿掉,咦!我这个头顶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呢?我的头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在座诸位!全世界哪一个人头顶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啊?对不对?他就……这演若达多就发狂了。说:糟糕了,我的头跑到哪里去?我的头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一定要照到镜子才看到自己的脸?就奔走,跑出去,处处问人家:我的头呢?我的头呢?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那精神病的就一直找,我的头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的头看不到我的脸?那碰到一个有头脑、有智慧的人,就说:你的头在这里啊,没有失去啊。喔!原来这样子,我的头并没有失去啊。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无明众生一直在找真如本性,然后要找真如本性,找真如本性,对不对?后来,碰到一个大彻大悟的人,说:无明本空,就是真如啊,你的头就当下啊。他说:喔!还得本心啊。头并没有失去啊,只是迷妄寻头啊,我们迷了、妄了,也在找本性啊、佛告诉你:本性不用找啊,回归当下,无明破了,当下就是真如啊,你找什么呢?你找什么真如呢?真如不可寻求啊,真如不能寻寻觅觅啊,寻觅真如,就遗失真如。知道吗?所以,求大涅得生死业,大涅不可求。你要修行,求什么?我求大涅,求大涅得生死业,求大涅就得生死,为什么?大涅不可求啊,大涅本身不生,本来就不死啊,是不是?诸位啊,要达到究竟义,那个《楞伽经》真是好喔。这个《楞伽经》如果你有相当的基础,十年、二十年,哇!来听《楞伽经》,那就不得了!所有的名相你都接近了贯通的时候,在一刹那,点了就进去了。什么叫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就是佛在今天的斯里兰卡的楞伽山,也是楞伽城,依山而建的一个城,「楞伽」翻译成中文叫做「极难至」,很难到达,除非神通,所说的一部「阿跋多罗」,翻译成中文叫做无上,无上宝;整句的意思是说:佛在楞伽山,佛在今天的斯里兰楞伽山,讲了一部至圆……对大根器的人讲至圆、至顿、最上,上上根器的大菩萨讲的一部经典,无上宝的一部经典,叫做《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所以佛在楞伽山讲了一部无上的法宝,针对圆顿、大圆顿根器的人讲,要准备成佛的。诸位!这两本经典很好的,开慧的楞严,准备要悟入第一义谛大空至圆、至顿的、成佛的《楞伽经》,这一辈子很少说,一个星期里面两天啊,讲到二楞的,二楞就是楞严跟楞伽啊。有的人写信来,请问师父:《楞伽经》讲什么?他写什么?写「愣」。我就写说:难怪你《楞严经》不懂,连第一个字就错了。他写「愣」,愣在那边,人家《楞严经》是写「木(字旁)」啊,对不对?他写「竖心旁(的愣)」,愣在那边的「愣」,难怪他听不懂。

南无阿弥陀佛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