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51慧律法师

《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51
慧律法师
2515页,
请合掌。(大众合掌随师父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这个课程,对初学佛法来讲,还是很难,最主要的,许多名相,他都搞不来,也没办法。《楞伽经》就更多的名相,就更多的名相。《楞伽经》可以说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有一点总复习,它讲到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很多的这个名相,对初学佛法来讲,他几乎很难去理解!或者讲到:八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如果说没有一点佛学基础上的东西,那就会听起来很吃力!
第六节
一、五阴尽之境界——证入圆通、诸根互用、入如来地
那么,「入如来地」,就是没有能所;「入如来地」,就是绝对;「入如来地」,就是进入绝对的真如;「入如来地」,就是进入一真法界;「入如来地」,就是进入一实相印;「入如来地」,就是进入大圆镜智;「入如来地」,就是能所平等;「入如来地」,就是离一切相;「入如来地」,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入如来地」,即证得第一义谛大空;「入如来地」,究竟解脱、究竟自在,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无法不圆,无法不满,就是佛的圆满之境界,入如来地。
经文:【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后面这八个字的重点,在这个地方:「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句如果「归无所得」把它往前调,这两句调过来,那么就更清楚!归无所得,所以才能够圆满菩提,要圆满菩提,你必须归无所得,这个「归」,解释作证入、证悟,或者是证入。你想要圆满菩提,你必须证悟到:万法无所得!万法空无自性,无所得!万法空无自性,所以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无,万法无所得,就是体性本空,归无所得,所以你说:他成佛吗?也无佛可成!他度众生吗?也无众生可度!到这个时候究竟无相的心境,就是一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东、南、西、北、十方、上下,时空本是幻,了悟了万法尽是幻,那么万法如幻,离幻即觉,放下那个幻、幻相,就觉悟了。所以,这个世间看起来有百千万种计较,百般的无奈,但是证悟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的时候,百般尽是幻化的东西,完全能够放得下,没有一件事情放不下。所以什么是佛?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么证悟到佛果有什么好处呢?那么简单讲:你要任何的相,要碍到他,碍不到他。他所过的日子啊,是绝对的快乐,绝对的幸福,同时也不怕来世,众生怕来世会掉进去三恶道,佛法也不怕来世,入于常寂光净土,所以佛法就是今生今世受用,来世也进入一个清净的世界,也就是大家所期盼的极乐世界。
[注释]
[「诸根互用」:此即于内不隔,故六根能互用;不但互用,且每一根皆可]以[兼具其他五根之用,此即](这个就是)[圆通的体用无隔之境;此当圆教初住,圆通之位,体用一如,]什么叫做「体用一如」?体,不可得;用,不可得。不可得即是如,如之一字,众妙之门,叫做「体用一如」。也就是说:这个体,不生不灭,就算你在用的时候,仍然不生不灭,所有的作用,都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如。[理事圆融。]理,不可得;事,亦不可得。理,不可得;理,空无自性;事,空无自性。所以理空,事也是空,究竟没有二空,理事圆融,就是在事相上,里面的运作全部都是空性,这个空性就是会归到理体,理讲得通,就是事,理讲得通,那么,就不坏事相;事证悟到空的理性,即契入理体,所以,理事它是圆融的。[五阴既尽,]色、受、想、行、识,都不可得。[即解六结(六根之结),]那么,[越三空(]就是[我空、法空、俱空;]「俱空」就是空空。所以[或]者是说:[人空、法空、空空):]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人空」?照见五蕴皆空,其实照见五蕴皆空,就等于万法皆空,但是因为众生来讲,有一点次第,所以必须先照见五蕴皆空。诸位!一个破除五蕴身的人,已照见一切法无我,当然他的能力,就知道诸法无我。所以啊,为了让这些修行证果的圣人,了解有一个次第,所以才讲:人空、法空、空空,但是究竟义来讲,是没有这个的。究竟义来讲,是没有阶位、没有次第的。诸位!所有的经典打破阶位,最强大的,就是明天要讲的这本经(——《楞伽经》),这本经所讲到的第一义谛大空,完全没有任何的阶位。在经典里面讲:安排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信、住、行、向、地,那只是一种方便,佛到最后全部都打坏了。如果法有次第,如何顿悟呢?如何契入究竟的绝对呢?绝对就是没有次第,绝对就是当下,当下就是没有次第的东西。[一切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当此时。]
[「菩萨金刚干慧」:「金刚」,即](就是)[金刚三昧。「干慧」,即](就是)[前]面[所述之](的)[干慧地。以干慧地亲依金刚三昧而立,故干慧地菩萨得名为金刚。]我们常常讲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也解释说:不生不灭的意思。
[「圆明精心」:「圆明」,]就是[圆满明彻。「精心」,]就是[精纯无妄之妙心。]有一句话很重要:我们如果无明不破除,我们如果一辈子一直生活在无明当中,那么你见到了生命,只是见到生命的影子,没有办法见到生命的真实,你看到的是生命的影子,也就是无明如果不破除,你见不到真实的生命,也见不到真正的生命,你所有的生命都是幻化的东西。[此即圆通之体。]无妄之妙心,所以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咧?就是要开摩诃般若,过着一种超越、解脱、自在的生活。
[「于中发化」:「于中」,]就是[于其中。「发化」,]就是[顿发无量德行之化。]
[「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净琉璃」,指圆明精心之体所现之相。「内含宝月」,]这个是指,[此即密教之月轮观或]者是[阿字观之所示者。盖本经系显密合辙,从初发心之以神咒救护、中]间[经]过[结坛持佛心咒,乃至于干慧地得金刚名,]叫做金刚干慧。[而证圆通时即现深秘阿字观之成就境界,]诸位!「阿」字观在密教里面来讲,如同大地,万法从此而起,这个「阿」字观如同大地,所有的动、植物必须依靠大地,所有的修行都必须成就于「阿」字观,那么这个「阿」字观啊,我们在修《安乐妙宝》的时候,都有观,观过了,「阿」字观。[下文菩萨十地亦称金刚十地,在在皆示本经外显内密,显密一体并修之境。]所以,显教不要去攻击密宗,密教也不能批评显教,显密重要的都是显如来的境界。
2517页,
[「如是乃超十信」:圆瑛老法师袭《楞严正脉》之说]「袭」就是传承。借重于《楞严正脉》之说。[云](说)[:「此中复超十信者,全显此经十信,乃初住(之)十心也。」按古德诸家注疏,除]了[《正脉》外,皆无此说。又,此说亦恐与经教不甚相合,以既然初住已含十信,为何还要重复立十信位?更有进者,初住既已登入住位,为何还倒过来修十信?]这个在前面也讲过了,[故此说实不通达。莫如依长水子璇法师等]等[之说为妥。又,「超」者,蕅益大师《楞严文句》云](这么说)[:「超字有二义,一者刹那顿证为超。]诸位!那个刹那,注意!那个刹那,是指生灭的识心,生灭的识心,你众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只能讲刹那。诸位!真如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刹那是对永恒讲的,永恒是对刹那讲的。如果你证为真如,那么刹那即见永恒,永恒等同刹那。因为没有一个刹那,也没有所谓的一个永恒,那个都是时空的一个幻妄,一个概念而已。刹那顿证为超,因为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回归当下。[二者,虽历尘劫,但以不遭枝歧,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亦名为超也。」意为:一、于刹那间(很短的时间内)一一证得,称为「超」;这是指在短时间内之「超」。二、即使在长时间内,也可以称为「超」,]比[如]说:[纵然经过极长的时间(尘劫),但因为其中间都一直在向前进,没有走岔路、兜圈子、或走冤枉路,一路直进,也可叫作「超」。]在座诸位!一路直进,你必须具备两种重要的条件:一、你必须碰到大悟的善知识,才能一路直进。二、你必须碰到重要的、好的同参道友来扶持你。许多人一入佛门的时候,是那么地热中,可是因为没有同参道友的协助,一生病或者一起烦恼,又开始慢慢地退道心,就慢慢地开始退道心,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同参道友的扶持。[所以,所谓「一路顿超」,如蕅益大师所言](说的)[,「譬如利刀,一截千纸」,又如「大鹏一举九万(里),直是迅速(就这么快)」而并非「总废诸位」(并不是因为「顿超」,就六十阶位都可]以[废弃不要,或]者是[就都不必修、不必成、不必经历了——而是:以其根利故(犹如利刀),一切皆修、皆历、皆成,只是其成就极为迅速而已。]诸位啊!顿悟如同坐电梯;渐悟如同爬楼梯。诸位!请问:电梯是不是要经过一楼、二楼、三楼、五楼,乃至一○一楼?对不对?是的。所以,虽然是顿悟,每一层楼还是要经过。请问:爬楼梯,一楼能不能一下子爬到三楼?不可以。一楼要二楼,二楼、三楼、四楼,一直爬爬爬……爬到一○一楼,还是一样,还是要经过一○一啊,统统……所以这个过程是一样,只是说:顿悟如同坐电梯呀!咻!一下就到了!说到这个电梯呀,我以前要做这个电梯啊,人家告诉我说:大修行人坐什么电梯呢?这是二十几年前的观念,说:哎呀!师父!你这个剃度都是年轻人啊。我说:不一定啊!因为有时候我们年纪会老啊,对不对?一个人会老、会变丑啊,还是要做电梯,我很坚持。那有的人就不太以为然,还有人告诉我说:慧律法师,你千万不要装冷气啊,装冷气比在家人更享受。我就说:听经闻法,是要给在家居士听的啊,他冷气吹习惯了,要不然……对不对?他如果不吹冷气的话,你不晓得:有一些在家居士啊,你一靠近他的时候,会发出檀香味啊,这样不好啊。对不对?这么迷人的味道,这样不好啊,要有冷气。当时候要安冷气,人家也批评;安这个电梯,人家也批评。后来那些老菩萨来参加八关斋戒,她就说:哎呀!慧律法师啊,还好你有安这个电梯,我们太感谢你了。要不然那些八十岁的老菩萨,你怎么叫她爬到七楼去,去共修?爬到七楼去给人家助念比较快,爬上去,刚好一口气上不来,正好倒下去,顺便助念。对不对?所以,我告诉你:某些东西你不能受到人家影响的,不可能受到人家影响的,你要想办法去解决它。有一个人,他来听经闻法,每次都打瞌睡,他每一次都打瞌睡。他说:师父!我不是愿意打瞌睡喔,可是这没办法,就是打盹儿,奇怪!在家精神很好啊,来这里一听经,就进入状况。我就跟他讲,念成台语,我就跟他讲:祭一祭(道教超度)就好啦,爱睡神,祭一祭就好。这个不能用国语讲,要讲:祭一祭。他说:爱睡神,也能祭一祭就好?我说:要不然这样,你回去,拿红巾绑在头上,拿一支卖枝仔冰的那个(手摇铃)锵锵……你照我这样念,我在念的这个咒语,你就跟着念出来。好!好!我就告诉他:你注意听啊。这样爱睡神就不见了,这可以祭的,不是不能祭的。要怎么样祭法呢?念:拜请、拜请……天灵灵、地灵灵。他就跟着我这样念:天灵灵、地灵灵。拜请,拜请……天灵灵、地灵灵,面前出现一只大苍蝇,大苍蝇没空闲,飞向西,遇到爱睡神,飞向东,遇到大面神。我叫他背给我听看看。喔!他就这样背了,突然间一惊醒,见师父坐中间在讲经,才去遇见护法神。喔!他说念完后,回去后,念到说就一直笑、一直笑,笑个不停。我问他:现在睡得着吗?喔……现在睡不着。我就告诉他:这爱睡神祭一祭就好,你就不相信,祭一祭就好了。[是故禅宗行人,莫错会经义,以为经言「一超直入」,并且又自以圆顿之利根人自居,便谓只要顿悟、顿超,便什么都不用修了;]诸位!这是错的。什么叫做修行?就是要磨掉恶劣的习气!记住!什么叫做修……?本性具足,为什么还要修呢?诸位!就是要磨掉不好的习气,杀、盗、淫的习气啊,贪、嗔、痴的习气啊,这个就叫做修。[如是即错解经义。]意思就是:如果你什么都不用修了,那就是错解经义了,还是要修行。
[「归无所得」:「无所得」,]是[指真如本体,一真法界,本自具足,]佛法所讲的,在每一本经典的名相都不太一样,真如本体,也就是涅槃,一真法界,还是涅槃。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叫做:涅槃不生不灭。所以,这个真如,叫做真心本如,知道吗?真如,叫做真心本如,就是我们的真心,无法不如,看到什么东西,就绝对不会去动念,不会去贪著,不会去执著,绝对不会,叫做真心本如,叫做真如。那么一真呢?出自《华严经》,一真法界,一真,叫做绝对,叫做海印三昧,如同大海同时影现种种的相,种种的相在刹那之间,完全绝对地呈现,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次第,叫做一真。所以在座诸位啊,在大悟的圣人看来,一个颗粒微尘等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颗粒微尘的空性,跟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平等的!所以有一个人啊,来问师父,一个在家居士来问师父说:请问师父啊,我是谁呢?我说,我跟他讲:我就是你啰。那你又是谁呢?你就是我啰。为什么?平等啊,没有东西可以……你执著,才讲我跟你的分别啊。这其中里面,你、我、他是妄执啊。相,不可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还有你、我、他吗?所以在座诸位!执著、分别,叫做自障圣道,自己障碍自己的圣道,没有任何人障碍你啊。在座诸位啊,没有任何人障碍你啊,你认为你老公障碍你修行?错了。你认为你老婆障碍你修行?也错了。如果你有智慧,老婆愈凶,我就愈有智慧。有一个人啊,生了三、四个小朋友了,他就说:我老婆跟我讲,我要是敢跑去出家,我拿刀子砍死你。那怎么办呢?我现在来讲堂听经,还有偷偷摸摸,还要赶快用骗的啦。我说:你快成佛了。他说:为什么?如果你可以忍下你这个老婆啊,这么凶猛的老婆,你就可以容纳全世界的女人,没有第二个女人像你老婆这么凶啦。是不是?在座诸位!真的有智慧的人,懂得用智慧去学佛,而不是说硬干啊。对不对?夫妻之间对着干,不好啊。难看啊,也给小朋友……你看,我爸爸跟妈妈每天都吵架,真的会学佛的人啊,会用圆融的方法、圆满的方法,而且让家庭和乐。你老公,大男人主义,那我们信佛,老公不信佛,说:来陪我一起看电视。陪就陪嘛,他看电视,你就念你的佛,你就念你的佛嘛,是不是?看一看啊,对不对啊?那没办法啦。所以在座诸位!真正智慧的人,是不可能障碍你的修行,你反而更坚定你的修行,一切法障碍,来自一颗没有智慧的心,不懂得面对你现在的状况,诸位!善调自心,了解状况,是有智慧的人,善调于自心啊,了解你现在的处境跟状况啊,做最圆满的处理,这样的人,叫做有智慧的人,不是硬干啊,对着干啊,那这样子夫妻吵到什么时候呢?[非有一法从外而得,]简单讲,所有的法,都来自一颗智慧的心,[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自心现量就是唯心现量,你心所现出来的量,怎么样?诸位!你讲有、讲无都是妄,都是妄。因为是你自己心所现量出来的,你讲生、讲来灭,也是妄;讲来、讲去,还是妄,因为都是唯心。[本性中事,故实无所得,亦无所失。]
[义贯]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之「诸根」即得融通「互用」,且「从」此诸根融通「互用」、体用一如之「中」,即「能」从三渐次位「入菩萨」之「金刚」三昧「干慧」地,「圆」满「明」彻、「精」纯无妄之妙「心」,即「于」其精心「中」能顿「发」显「化」无量智德,身心犹「如净琉璃」,且「内含宝月」,]诸位!这个「内含宝月」,就是明心见性,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就是内含宝月,明本心、见本性的人,没有内、外之执,那么就是:这个人就内含宝月,那个「宝月」,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光明通彻;「如是乃」至能从干慧地一路直「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以及一切「菩萨所行金刚十地」逮至「等觉圆明」,而「入于如来」所证之「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于真如本性、一真法界、本自具足、「无所得」之真如本体。]
诸位!什么叫做「无所得的真如本体」?这个重点在哪里?重点叫做:离一切相。相相本空;法法本空。法尔如是;法界如是;法法如是。法界一个颗粒微尘是空,法界还是空。法尔如是,「法尔」,本身就是因缘所生的东西,就是空。法尔如是,法法如是,法法如是,就是一棵树、一座山,它还是一样:一个颗粒微尘;我相,还是空;人相,还是空;众生相,还是空;诸位!法界如是,法尔如是,法法如是,其实每一个刹那,都是真如的本体,看你什么时候会去契入。诸位!修行不能用等待的,用等待的心,就是行善而已,不是智慧的心。你今天来期盼明天开悟;你明天来期盼明年开悟。在座诸位!你这样没完了的,永远没有办法开悟。如果我下定决心,用一个很志气的角度来看待我的修行,怎么样能够开悟?(师父把抚尺在桌上一拍:啪!)这一声,就是空无自性,当下就是真如本体,内含宝月啊,如净琉璃,通明啊,内跟外统统通明,所以世间所执著、所痛苦、所烦恼的事情,正是圣人所放下的事情;世间人离不开贪、嗔、痴、杀、盗、淫,那正是圣人所远离的东西;众生所死执不放的东西,圣人看起来是很好笑的,哪个东西、哪让你这样执著的?万法如幻的东西,哪有东西?你真的拥有它,你也会失去它。所以在座诸位啊,你要过「无」的日子,这个「无」,不是。把你的房地产统统拿去布施,也不是说: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就统统把它摧毁掉,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你现在拥有的东西,你一定要很冷静地告诉自己:这个是刹那生灭的无常世间,所拥有的东西,一定会失去。你拥有的孝子贤孙,有一天……那只是缘起,它会变化的,缘起性就是生灭性;生灭性就是无常性;无常性就是变化性。所以,所有的美丽,都伴随着死亡,这个世间所有的美好的东西,它的背后就是影子,痛苦的影子!生命所有的美丽,都伴随着死亡。所以在座诸位啊,相重不重要啊?非常重要!相啊,活着的时候,你没有这个相,没办法修行啦,相,虽然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是你多活几年啊。比如说:你的生命到今天为止,那么你下一步,明天《楞伽经》,你又听不到,法身慧命又种不到,那没有这个色身,你又如何又继续来学佛?所以健康还是非常地重要。在座诸位啊!昨天看到报纸,你参考一下。它说:如果一个人啊,每天坐在电脑玩、玩这个网络,玩这个网路、电脑啊,比一个……一个人,他不会一直坐在这个椅子、桌子上,比较有活动的,少活两年哪。少活两年,就是每天玩电脑、网路的人啊,他就会少活两年,他的寿命会减短。所以在座诸位啊,我们佛弟子健康还是重要,当然我们冥冥当中,也有业力的牵引啦,有的业一来的时候,咦!他就平常好好的,好好的、好好的,可是业力一来啊,发现,来不及了,发现就来不及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照顾这个色身啊,所以你说这个五阴不重要嘛,也没什么重要,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你说重要嘛,也非常重要。因为法身慧命要靠这个啰,借假要修真啰,没有这个假相,你如何进入法身慧命的永恒的生命咧?没办法的!
2519页,
二、教令护持——令识魔相、除心垢、持神咒、摧破诸魔
诸位!心垢即魔生。古来的大德都讲这一句话,心垢,心如果污秽了、垢秽了,魔就生!心魔就生,心垢则魔生,心净不必破魔,心垢则魔生啊。心净则不必破魔,心清净,还破什么魔呢?问题还是心!如果你心有垢秽、不净、妄念,你的魔就从你的心里生出来,就像一个铁,这个铁来自于铁的本质,这铁的本质,那么一沾到水,本质不好,那么一沾到水,它就会有铁的锈垢,还会腐蚀自己的铁,人的心垢也是一样,会腐蚀自己的清净心,所以因此你一定要……这一辈子,无论你碰到任何的委屈,乃至于冤枉你的,你一定要保持一个,师父这一句话很重要,就是:一定要发一颗善良的心。在座诸位!天欺、人欺啊,因果不会欺负你!你发的这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你的法身慧命的一个依据、依靠,我心真的是很善良。那么关于别人对你怎么看法呀:白的讲黑的啊、黑的讲白的啊,这个就不重要。所以,心垢就魔生啊,心如果垢,修行障碍就产生。意思就是:你要发的是善良的心、是智慧的心,就是你一定要动到好的念头,千万不可以动恶念,这个是最重要的。诸位啊,魔由心生,心垢则魔生,心如果不垢,清净,魔怎么生啊?那么你就是抓到修行的重点了。
经文:【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
诸位!你看喔,释迦牟尼佛替师父作了一个最好的见证跟见解啰。我一直劝导你,一定要带这个楞严神咒,你的这个咒轮啊,为什么?这个是有根据的,是佛讲的。诸位!如果是我慧律编出来的,那当然一文不值啦,我是个平凡的人,哪够资格咧?是不是?这个《楞严经》是佛讲的呀,我只是把它照念一遍,把它解释一遍啊,是不是?所有的荣耀要回归到佛陀,是佛呀!跟我没关系啊,我只是年轻的时候读一点书,那么修行把这四十年来看得懂的经典,我把它解释一下,是佛耶,不是你的上人啊,你的上人没有这个能耐啊,我跟你一样的平凡啊,是不是?这一条路我先走了四十年,那么你听师父一句话,你就终生受用啊。所以,那个咒轮啊,千万不要放掉,一直到你断气以前,记得!那个咒轮都要戴着,到你断气以前,那洗澡的时候拿下来,再好好地戴着,戴着啊。还有如果说你的摩托车啊,你骑摩托车来,那摩托车就挂一个;如果你家养猫啊、养狗的话,也把它挂一个,我到你家去看,那一只猫,那一只猫是我的徒弟,因为它挂着咒轮,这一只猫跟狗属于文殊讲堂的,说:师父!猫、狗可以挂咒轮?当然你要挂在脖子啊,难道你要挂在屁股啊?对不对?你要挂在脖子啊,这一条狗啊、这一条猫,也非常地有善根啊。但是有的人讲说:那个咒轮脏了,怎么办啊?像小朋友弄脏了,或者不小心掉到水沟啊,那怎么办?诸位把它捡起来,把那个布剪开来,那里面的东西,我们有用那个……小小的那个袋子,把它装起来,所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啦!再把它整理一下,还是可以戴的啦,所以说啊,或带身上啊。
【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诸位啊!佛的大悲心,注意听喔!「汝当恭钦」,「恭钦」,就是你应当恭敬、钦敬,因为那是佛讲的!所以,师父为什么发一个坚定的愿力?一定在这个末法时期,总有人要牺牲啊,在座诸位喔!我这五年来,你看喔,几乎没有在出国,从2007到今年2012,我常想说:佛教界总要有人牺牲啊,对不对?总要有人牺牲啊,他放弃一切的……像出国啊,怎么样啊,统统几乎没有,把它全力以赴地把这个《楞严经》……诸位啊!楞严大法就是末法时期的一支标准的尺!标准的尺,你知道吗?这个末法,搞什么狐仙的啦、鬼神附身的啦,什么王母娘娘的啦……现在这个台湾啊,你看看!什么搞济公的啦,哪里什么神坛的啦。再来,佛教界里面讲感应的啦,光怪陆离的,一大堆!敛财的、骗色的啦、搞双修的啦,你看!在这个末法时期,你要什么以标准?每个人讲的都是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师父认为:这样不行!一定要把《楞严经》把它讲一遍。《楞严经讲义》,还有《楞严经义贯》,所以我2007到2012,等于把《楞严经》讲两遍啊,两遍叫做two times!对不对?两倍啊,两次啊,所以啊,我那时候发愿,在这个末法时期,一定要有一支标准的尺。
[注释]
[「奢摩他中」:于定中。]
[「毗婆舍那」:观。]就是[谓于定中修慧观。]
[「觉明分析」:「觉明」,]就是[智觉明了。「分析」,]就是[分明辨析。]
[「微细魔事」:以此五十重阴魔,都是在定中所发生的现象,其相微细,凡夫俗眼无法觉察、了知,故称「微细魔事」(并非](不)[说这些魔事很小,称为「微细」——微细乃]是[与](对)[粗显相对者]而言[。) ]在座诸位!这五十种阴魔,是没有人有办法发问的喔!是无问自说,是没有一个徒弟有能力问的!是全部都是佛自己讲的。那除了……所以在座诸位!有的人说:《楞严经》是一本伪经。诸位!这个全世界哪一个人有办法讲出定中的微细魔事啊?谁有办法?那绝对是佛才有这种能耐啊,讲《楞严经》是伪经,那个人本身就有很大问题啊。
[「心垢洗除」:「心垢」,若于定中所现之境,而「生胜解者」(自以为殊胜),此即]是[心垢。]诸位啊!如果我们一个出家众,在佛的角度里面讲,佛曾经教化我们,在我们只要你执以为殊胜,别人都不如你,这个就是心垢,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体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在座!如果你真的很有修行,假设说,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要宽恕这些没修行的人,如果我持戒真的很清净,我要宽恕、包容一下那一些犯戒的人,然后有因缘引导他,入于佛的正见,如果你真的很有修行,宽恕啊、包容啊、慈、悲、喜、舍,毕竟他是凡夫,他才会干这个杀、盗、淫、贪、嗔、痴的事嘛。那如果今天是圣人,还需要你同情吗?所以如果你真的觉得你很有修行,这种慈悲的心态,一定要有;包容跟宽恕的心态,一定要有。如果这种心态没有,当你持戒的时候,处处……以前有一个比丘尼,她跟了一个老法师,自己认为自己很有持戒力,来到这儿一谈,就认为:某某比丘、某某比丘,你破戒!那么某某比丘、某某比丘,你破见!破见啊,意思就是:你看!她就是持个午,就觉得自己很伟大,持午啊,持午是佛制的戒律啦,佛制的戒律,但现在二千五百年,我们去戒坛上,那个戒师就说: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很多事情跟佛在世是不一样的,佛在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现在台湾也很多人持午,我们推崇、赞叹!那么如果你持午的话,你就说:哎呀!立场不同,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她不是用更宽广的角度来讲,她就是开始批,后来我就忍不住了,我就跟她讲:你这样叫做持戒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持犯一如,是名持戒」,你懂吗?持犯一如,是名真持戒的人,真持戒的人了悟不可得,对于犯戒的人能宽恕,能给他机会,你不是!你现在一直批。好!你要讲戒律,那你的上人是谁?她的上人是比丘,老法师。我说:你这个也不如法!男众不可以剃度女众的,你第一个,你就犯戒!你跟人家讲什么戒律啊?她后来,这个比丘尼吓一跳啊,因为只有用这种喝斥的方法,能够让她醒过来,她说:慧律上人,我错了,我错了。我说:对,对,对!你这种心态就对了。是不是?你这种心态就对了嘛。佛法,它是一种圆满的,是一种智慧的,它是有弹性的,不是说我自己把它锁死一个角度跟观念啊,持戒要智慧地持戒,佛陀讲的嘛,对不对?心无垢,是名真持戒,你一下子每次开口、闭口都说人家破戒、破见,那你本身多清净啊?说:啊!我错了。这个比丘尼来到大殿,就向佛忏悔。我说:你还有救,你还有救。因此,这个就是举一个例子,就是说:我们今天,自己觉得自己很殊胜的,记得!修自己的心就好;别人要玩什么游戏,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不是我自私,而是说我没有能力去改变他,我没有能力去改变他,每一个人都会锁死自己的角度跟观念,执自己的知见是正确的,要不然全世界讲的,出来,你请所有的法师出来讲,哪一个邪魔外道说:我是恶知见、是邪见,你有听过吗?不会这样讲的,对不对?大家都讲:我是正见啊,我是佛的知见啊,对不对?那么没有《楞严经》这一把尺来衡量,那你怎么样呢?所以这个比丘尼啊,后来忏悔以后回去,从此以后,口业清净,赞叹每一个法师、每一个道场、八大宗派,我就说:你这样做,就是对了嘛!后来又写了一封信来,她就说:我呀!几十年的心垢,碰到慧律上人一念之间完全清净。对!我就说……这个就是你的心垢。感谢上人救命之恩啊,要不然她批评,不是佛法的。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