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07
慧律法师
[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如是虚空,也就是用瓶子,(似)频伽鸟,从彼地拿到此地来,瓶子里面装有虚空。
[如是虚空,指已到他国之空,喻佛地无垢识;非彼方来者,非从凡夫同居土带来;非此方入者,非到佛地,始入无漏身中也]。因为本自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以识性周遍,本无去来,有何出入?但随缘异称],随种种的因缘,而第八意识有种种的名字,叫做随缘异称。[因位有赖耶],在因地上,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异熟之名],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异熟识。异类而熟、异时而熟、变异而熟,异熟识。在因地的位置上来讨论,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有的名字叫做异熟识,种种不同的名称。如果是果地,就是佛地来讲的话,[果地擅],
[擅]就是只有、独,唯独独[无垢],只有它叫做无垢清净识,无垢就是无垢清净识。[庵摩之号],就是庵摩罗识,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唯识的学说,有一派,像玄奘大师,他们总认为第八意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了,不需要再立第九识。有一派认为,第八识还有少许的染污、不纯,所以,还要更深一层的立第九识,这二派的学说。
无论是无垢清净识,或者叫做庵摩罗识,这个统统是指如来藏性。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无垢清净识,意思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清净的,是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的心,因此舍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到觉悟之清净的阶位,就中做庵摩罗识。所以,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也有采取此一说,就是立第九识;但是,玄奘大师的系统,认为第八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所以,不再另立第九识。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全部都是玄奘大师,唯识系统出来的。目前来讲,在台湾或者是中国大陆,大部分都只讨论到第八意识,仅止一此,很少还在立一个第九识再去讨论,很少这样子。除了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某些有讨论,其他都一律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为最终的讨论。所以,果地擅无垢阿摩之号,就是只有佛、佛果独自有,[擅]就是只有他有,独自有无垢清净识、庵摩罗识。
[其性一也。若向此处荐得亲切,则即识性,而悟藏性矣]!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这个色身,因为有我法二执,所以,在我们这个色身叫做识性,在外面的整个虚空叫做藏性。如果破除了我法二执,识性的内空,跟外面的藏性,是一、平等的,不是二。我们之所以把内跟外分开,正因为我们有我法二执,就像我们这个瓶子一样,这个瓶子有一个形状,这个形状,因为我法二执,把这个形状固定住了。意思就是六道轮回无论你怎么变,这个瓶子拿到哪里,识性跟藏性都没有什么增减,瓶子只是移来移去而而已;瓶子移来移去,就比喻作六道轮回,这个身体会变来变去,一下子畜生,一下子人,一下子天道,但是里面的识性,外面的藏性是没有增减的。
我现在举一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悟?如果你能从这个例子去体悟,你立刻就能了解这一段在讲什么。在座诸位,如果说明天你们从家里拿一个类似频伽瓶的瓶子,开两个孔的,从家里打开,装入虚空,再把瓶子塞起来,二孔统统塞起来。从你家带到讲堂来,再把瓶子打开,统统倒出虚空来,现在请问你:你从你家把瓶子打开来,装你家的虚空,请问你家的虚空有没有减少?请问这么多人来到讲堂,把你瓶子里面的虚空倒出来,讲堂的虚空有没有增加?没有!答对了。你们慢慢就能领悟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我法二执有了这个色身,分内在的识性、外面的藏性,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打破了我执跟法执,其实并没有任何的东西增加或减少。意思是当你成佛的时候,并不是清净无垢识让你增加,没有的,是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恢复原状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一段的比喻是什么,看下去的话就能够了解。
【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如是,阿难!如果是彼方来的,这个虚空是另外一个地方来的,那么,在本瓶中,本瓶比喻你家,既贮空去,把它装了一个虚空,带走了,于本瓶地,应少虚空,就是在你家应当少了一个虚空。
[如是虚空,本无去来],这一句如果你能领悟,万事OK了,生死就了!师父已经跟你讲过了:体非群相,而不拒群相之发挥,如来藏性就是像虚空,类似;但是,千万不要把虚空当作是我们的真心,虚空它只是比喻而已。如是虚空,本无去来,[若谓瓶内之空,从彼方擎来,则本置瓶之地(即处也)],当处了,[瓶中既贮得一瓶虚空去,于本瓶所来之地,应少一瓶虚空]?就像从你家把瓶打开,装了一个虚空来,那么,你家按照道理,是应当少一个虚空。[喻无漏识若从凡夫同居土带来],这个是四土里面的凡夫,叫做凡夫同居土带来。[则同居土应少识性,则犯识性不周之过]。如果[不少],并没有缺少这个虚空,这表示非彼方把那个虚空带到这里来,是很明显的。[则非彼方]虚空[来明矣]。意思就是你那边也没有减少你家的虚空,讲堂也没有增加虚空。你这个六道轮回怎么转,怎么投胎,变成畜生、三途,乃至于天、人、阿修罗,这个识性、藏性都没有任何的增减,只是业在转来转去而已。
[昔报恩慧明上座,有新到僧],有新到的出家众,[问曰:近离何处来?]近离何处来就是:离此地有多远来?是从何处而来?[僧曰:都城。]也就是人住的比较多的都城,我从人住的比较多的地方,就是都城来。这个慧明上座就说了,[明曰:上座]就是尊称他了,说:你啊![离]就是离开,离开人多的[都城到此山],到我这个人少的山上来。[则都城欠上座],你那个地方就缺了一位上座了。[此山]就是这里人少的本山,[剩上座],剩就是多出来一个上座了。现在问你:[剩则心外有法],如果有多出来,则心外有法;因为心性本来无一法可得。如果[欠则心法不周],不周加一个[圆]就更清楚,如果有欠缺,那么,这个心法就不周圆了。多就是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圆。[说得道理即住],你能说得上、接得上,我就让你住。[不会即去]。如果不能领会这一句话,我现在所讲的:[即去]就应当离开,意思就是:还不够资格来挂单。在座诸位,你碰到慧明上座,你别想挂单,住旅社会比较快!到那边,他问你二句,你一句也答不出来,你只能说:我再回去问我师父一下!这样就来不及了啦!那你就知道以前开悟人的心境,一问没有见性,他就是没办法,没有办法![僧无语],没见性,[与此同旨]。有的人讲:师父,这个如果您碰到,您怎么回答?才不告诉你呢,告诉你,你会乱学,还装懂,装见性,是不是啊?这个是秘密。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
如果虚空是在这个地方入,那么,我们开了这个孔,因为频伽鸟这个形状的瓶子有二孔,那么,开孔把瓶子的虚空倒出来,应见空出,应该可以看到虚空跑出来。
[若谓空非彼方来],当然[定从此方入,若从此方入者,则开孔例瓶时,应先见前空从瓶中而出,前既不出,知此空非此方入矣!喻无漏识,若到佛果,始入无漏身上],则破我法二执,[则破二执,转无漏时,应先见有漏识出]才对啊![有漏既无出,无漏亦不入]。就是在凡夫的有漏,并没有减少,在无漏的圣者也没有增加。[祗因二执有无],就是因为你的我执跟法执有没有。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从日常当中一直放下,对这个四大缘起的色身不再那么执着,对这个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所建立的法的名相不再那么执着;或者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法,学了很多的佛法的知识领域也不执着,也不起骄傲的心,诸位,我说这个人就是真正迈向佛道的人。
迈向佛道的人,无生、无喜、无诤、无计较、无比较、无来无去、无我、无人、无生、无相、无念、无住、无觉、无受、无一切法,就是一直往佛道前进的人;往佛道前进的人,了解没有一法。诸位!六祖讲: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当求生何处?这一句话,答案尽在此中,这个不见性,就根本不晓得六祖在讲些什么?为什么这样问?六祖讲:假使东方人念佛,你还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可以求生,求生西方,你既然立定一个东方跟西方,求生西方,当然就是东方人念的嘛!假使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那么,六祖问: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他已经在西方了,那个西方人你叫他念佛求生哪里呢?六祖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东方不作东方解;西方不作西方解,东方是心性里面的东方,莫固定;西方莫作西方解,莫定位叫做西方。东方表阳光,西方表歇即是菩提,完全是心性回归当下这一念的。
师父为什么告诉你说:你的一辈子三本书一定要看,第一本就是《金刚经》,这是佛说的,不管你修哪个宗派,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思想,你不开是绝对不行的。师父已经讲过了八片的VCD,或者DVD。第二本叫做《六祖坛经》,为什么《六祖坛经》一定要看,非看不行?这是见性大法,六祖号称东方如来,见性大法,你没有办法去看那么多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六祖坛经》你就非看不行,因为那是见性大法,见性大法才能了悟佛的心性是什么。诸位,佛的心,没有办法体悟、了悟,你不要讲修行,你根本没有办法修行!
有一个居士来,我问他:你哪来?他说:我北部来。我说:你怎么修?他说:我每天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净土宗的书,我这样叫做专修。我说:我现在请问你,你念佛、诵经的时候有没有打妄想?他说:有。这十五年有没有生过气?他说:还是有。我说:诵经的时候有没有诵到一半,想到不愉快的事情,妄想牵制你的正念?他说:还是有。这十五年里面,你会不会看到某一个人很不顺,听到某一句话很不愉快,而内心不高兴,十五年都如如不动?他说:没办法!我说:你这个不叫专修,叫做夹杂烦恼而修。什么叫做专修?不起妄念叫做专,你这个叫做夹杂烦恼而修,夹杂烦恼诵少部经典也不能称为专;不起妄念,一部经典都不必念这个叫做专,专注在心性里面,这不是专吗?不是经典诵少一点叫做专,是没有妄念叫做专,弄清楚啊!佛法是心法。
如果说我借重一句佛号、一部经典,摄受我的心,这个叫做[专注],那么,这个是对的,我专注,这[专注]而已喔,这不叫做专修,修要与心性相应的。我专注、我少诵,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专注],这个名词讲得通;但是,讲[专修],这个名词讲不通,你有烦恼,能称专修吗?所以,就算我们修净土法门,也应当了悟心性,念佛念得从心性出,没有烦恼;我们诵《弥陀经》、诵《无量寿经》、诵净土五经,诵经诵得很有智慧;从智慧心性流露出来的诵经,不着语言、文字相,如是诵经,这可真是专修,因为没有妄想。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因果名异,实非识有出入也]。所以我们就了解,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处?六祖在告诉你什么?东方本空,西方本空,回归当下,才是真正了解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下、上的人。[昔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古人瓶中养一鹅,日渐长大,出瓶不得。今者不得毁瓶,不得损鹅,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便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二就喻详辨竟]。我们解释一遍,昔有一个叫做陆亘xuan的大夫,说:昔际亘大夫问南泉禅师,说古人瓶中,这个瓶子就是业识,养了一只鹅,这只鹅就是六根对六尘贪染的欲望没有止境,一直执着、贪染;[日渐长大],在旁边写:我执、法执不断,日渐长大,看什么执着什么,愈来愈强,叫做日渐长大。所以,我们从小的执着小;到了年轻的时候,执着愈大,到了年纪大了不学佛就冥顽不灵,就像石头一样。学佛要趁年轻!所以,如果你有因缘要度你的儿子、度你的女儿来听经闻法。为什么?从小他就要培养善根,今天来听一个例子也好,听一句法也好,这个八识田中的金刚种子种下去,这个小朋友慢慢长大以后,他会感谢妈妈,有一天他会感谢爸爸带我来听经闻法。因为我们成长当中,他就会知道,所有的疗伤止痛必须借重佛教的智慧,他就不会走极端。像世间人动不动就跑去自杀;动不动就泼汽油;动不动就杀人、砍人,他就会比较有理性。所以,这个学佛,就会过一辈子快乐幸福的日子。
日渐长大,这个我执、法执,如果不学佛他就会这样子,一直长大。出瓶不得,摆脱不了业识叫做出瓶不得,摆脱不了业识。今者不得毁瓶,现在也没办法毁掉业识,也不得损鹅,因为一个人一定有六根、五根身,还有外面的六尘,他一定的啊!对不对?不得损鹅,也不可以把这个鹅杀死,一个人怎么可以把这个人杀死呢?作么生得出,意思就是说:要如何让这一只鹅出来?这一只鹅其实总归到最后,它就是业识,就是执着。好!南泉禅师毕竟是个大悟的禅师,这个简单![泉]就是南泉禅师,就叫了一声说:陆亘!泉召,[召]就是叫一声,南泉禅师就叫一声:陆亘!陆亘陆大夫就回答:啊!便应诺,这什么意思?应诺就是当下无分别心的回答,这一念就是,不假思索、不假分别的第一念,就是自性心,这个就是!意思就是说:学佛人应当于第一念回归心性,再下去就变成意识了。第二念就愈来愈执着,愈想他就愈气,愈想就愈气,人就是这样子。而且这第一念的瞬间其实就是本性;但是,问题来了,这一念的现前的安祥的时间太短了,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愈想愈气,晚上睡不着。
我们那个第一念的保任的时间,在禅宗里面:保任的时间,极短!因为我们接下来那个执着、分别、不满、批判,就一直接着、接踵而来,因为众生他没有心性的功夫。所以,南泉禅师召这个陆亘,陆亘回答:啊,这一念无分别的回答,就是本来面目,出也,出也,就用这一念,用这一念无执着、无分别心,现前当下这一念,就是本来面目,你就出,业识拘束不得你,南泉禅师就:出也,出也!这一只鹅跑出来了。那我们现在啊,那一只鹅怎么会跑得出来?那一只根本就是呆头鹅,叫了老半天,他也不晓得在叫什么!是不是?叫那个呆头鹅:往这边这边!他往里面愈来愈钻,钻牛角尖,众生就是:你叫他不要去想,他就愈想就愈钻牛角尖,这个就是众生相,钻到自己得忧郁症;或者是恨别人,恨到自己得忧郁症,很痛苦!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愚痴!所以,停留在那种我执、法执的观念里面太强,而且那个观念胜过理性。譬如说这个人给你坏印象,他有一天他要来你面前忏悔了,他到你面前来,不管他怎么真的忏悔、假的忏悔,他给你这十年来的印象已经很不好的时候,再到你面前来,真心要向你忏悔,你的内心还是不舒服;真不想看到这种人!
人的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已经取代了我们的本性。所以,众生生命是一种观念,这个观念转不过来,就会死得很惨,因为停留在过去的时空、意识型态里面。可是,圣人他不是这样,圣人他悟道,用解脱的心生活,用大自在的心、用慈悲的心生活,他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他绝对不会回想过去,也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一直挣脱不出来;也没有现在,现在六根、六尘本来是幻;也无所谓的未来,所以,他完全唯是一个真心在生活,真心就是绝对。百千万人赞叹他,他如如不动;百千万人毁谤他,他也不会受到影响;这个人对他有仇,他看到他(仇人),他也能放得下;这个人对他有恩,那一定会报。所以,生命是一种观念,超越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当中,会用功跟不会用功就会差很多!所以,来听《楞严经》的人,一定会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同时在你的生命当中,得到了真正的体悟佛的心,你会过着永远幸福跟快乐的安祥的日子。诸位!一个人拥有智慧,他的安祥日子有多么的快活?
举一个例子,今天如果二个人,一个学佛很深,一个没有学佛,到山上里面去拜访老朋友,假设说,到老朋友那个地方设备很简陋,在座诸位!这个学佛的人,一到晚上,打地铺随便一铺,他就能够睡得着,因为他无所求。他知道缘起如幻的,只是借这个色身歇一下,明天就要走了,毕竟来老朋友这个地方。这个没有学佛的人,学佛不深的、享受习惯的人待不下来,他就会反弹了;哇!这个什么都没有,地上连一个最基本的水泥地都没有!这个棉被很臭,厕所是钉二个板子,还会有弹性,万一掉下去怎么办?每天他会为这个食衣住行烦恼,来参访朋友的心,没有办法拿出诚恳的心,他住不下来的!所以,佛陀在经典里面讲,说知足者,有的人有智慧,知足的人,就是虽然打地铺卧在地上,就像处在天堂一样的快乐;如果没有智慧,不懂得知足的人,就算你跑到天堂去,也不称遂、也不称意,你也不会满意!所以,快乐跟幸福要建立在智慧,要建立在真正的知足,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为什么大家要来学佛呢?像台湾,师父到二、三十所大学去演讲,以前我们去大学上课的时候人很多,像台大上课,或者清华大学上课,这学生很多,像逢甲大学的话,一讲课就二、三百个人。现在我们很麻烦,为什么?网络也发达、科技也发达,所以,现在如果到大学去上课的话,学生比较少,要办起佛学社来会很辛苦!为什么?现在外面的诱惑力太强,佛法这种枯燥无味的,没有人要;不过知识份子研究佛法的还是有。
知识分子发现世间的种种生活,没有办法解决内心里面的郁闷跟烦恼,所以,现在为什么忧郁症的人最多,得病的人多,生活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睡不着,接触阳光的时间太短,没有;接触阴暗的时间很长,这一定的,人如果没有走向阳光,他的内心里面忧郁的机会会很大!作息颠倒,电视节目做整天的,睡不着,开始一直看电视,白天阳光起来了,不跟着起来。我告诉你:古时候的人,没听说过忧郁症这个名词,为什么?种田,三、四点就要起来啊,要走一大段路,去田里灌溉,以前的人交通不方便,硬是走路,走路就健身,没钱穿鞋子就打赤脚,打赤脚刺激那个穴道。古时候的人活到八、九十岁比比皆是,空气好,没有烦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生活跟着太阳走。现在颠倒了,现在的人跟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走是阴啊,跟着太阳走是阳啊;跟着月亮走就病,不相信你试试看。
譬如说你上夜班的,从晚上八点上到明天早上八点,晚上都不睡觉。你白天开始睡觉,像上这样的班的,我告诉你:这种生命是撑不久的,得忧郁症的机会是90%,他跟着月亮走啊!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所以,现在不得忧郁症的人很难,非常难,生活颠倒,物质的世界丰盛了!学佛也很难,我就觉得说:你们真不简单!端午节还来上课,还真难得!现在年轻人你看看,哪几个年轻人要来坐在这个地方啊?煮绿豆汤给他喝,他都不要来!真的!现在学佛太难了,又枯燥无味。
譬如说现在人的嘴巴很刁,学佛的佛弟子也是,来这里听到法师开示了,假设说了,我们到别的地方听听,如果法师上台,讲了二、三个钟头,听不出所以然,他就:哼!这个在家自己看网络多好,真的!现在的佛弟子水平愈来愈高,所以,我常常勉励这些出家众,你千万不要一天整天只有做佛事,你的水平很快就被在家居士赶上去了!为什么?在家居士没有做佛事,他闲着没事就一直看经典、看DVD、看佛教节目,结果他的水平愈来愈高;出家众每天忙于佛事,每天念经,经教不通,心性没有悟明,所以,就变成有时候产生这样子落差,变成在家居士愈来愈强。而法师忙于佛事,就愈来愈不够强,经教不通,心性不明。所以,我们出家众要自我勉励。南泉禅师召,陆便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从此以后,哇!原来现前当下这一念,才是我们的真心。
[午三 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应当了解,识阴这个生灭法是虚妄的,也不能说是因缘法;也不能说是无因而生,非自然性,就是非无因而生,自然就是无因。
[是虚空,非从彼来此入之故,自当即喻知法,了知识阴,相妄性真。上一句相妄,下二句性真。既知相妄,不捐修证之功],[不捐]就是不舍弃、不放弃;[修证]就是观照之功。[可有转识之日];虽然佛法本来就是无为,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无所修;但是,如果你嘴巴讲,佛法本来就无可修啊!那很糟糕了。
如果资源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闻思修,阿弥陀佛!
闻思修
闻思修是一个宣扬佛学文化、提倡佛法修行“互联网+佛教”创新平台,遵循闻思修三大次第,为您提供在线礼佛、念佛、坐禅、抄经、拜佛、砖塔、诵经、诵经、供灯敬香、行善积德、祈福许愿、同修正念和佛法知识,佛学音视频等诚挚服务,助您居家学佛,积福报修供德。闻思修不止宣扬佛学文化,重在持心修行。愿修行,见闻,随喜者,所有修持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消除一切罪障。
闻思修净化心灵、佛法在人间,探寻事物的本源,追求一切事情的归宿;将佛法还于人间,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祈愿现实人心得到净化,人间变成净土,像华藏世界一样,实现真正的和谐!
【APP主要功能】
1、我的佛堂:个性化自定义佛堂;
2、礼佛
3、念佛
4、禅修
5、抄经
6、拜佛
7、砖塔
8、诵经
9、积德行善
10、八万四千佛学文章、高僧大德音视频讲座、禅乐佛音、禅素茶香;佛学交流,动态信息发布;
【联系我们】
闻思修——是您身边的护身符!
闻思修QQ交流群:814520236
建议与反馈微信号:wensixiu2020
网站:https://www.foxue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