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列举三位古德,以作后人借镜。胁尊者中天竺人,住母胎六十年始出生。初为梵志师,年将八十舍家披缁,城中少年诮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经,而今衰老,无所进取,滥迹清......
白衣应以僧伽为福田,供养僧宝。今僧给白衣送礼,是僧以白衣为福田了,颠倒妄为,彼此损福。况与者生欢喜,不与者生怨,故不宜也。若将常住物,送白衣作人情,其罪重于阿鼻地狱。五台山黑山寺有人皮鼓公案。却说寺僧......
唐朝的黄檗希运禅师,当初去出家的时候,他母亲天天巴望著他还俗回家去孝养她,但是禅师并没有回去,只是一心修道。结果,他的母亲因此伤心而掉到水里淹死了,乡人很不谅解,都责备他不孝。禅师非常悲痛伤心的说:‘......
《五百问经》说,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度了很多的弟子,其中有一个弟子经常做不如法的事情,做师父的不提醒他,也不管教他。由于他不断的造罪,使他命终之后堕为龙身,它的鳞片里都有各种虫子咬它,全身都是难堪......
某夜,听振光法师说近有比丘闭关自修,护关人为一比丘尼,接触日久生情,夜间此尼竟越墙入关房幽会。而比丘从此患胸部奇痒,自以手抓,肉尽见骨遂终。死前曾向人说此一段因果,谓彼本人前生曾勾引斯女发生关系后,复......
梵网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食肉之人,杀生自肥,这就是残忍的行为;将这种残忍之心,推而广之,可以损人利己,无恶不作。食肉之人,畜类众生,见到他的身子,闻到他食肉过后身上......
修行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祐,怎么老修行的人灾难还这么多?你们看,反而是愈有修行的老和尚,临命终时,可能大病一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今生、前生、无始劫以来,一定多多少少造了恶业,宿生的冤家债主看到他......
华严禅师宴坐禅房,有二居士,联袂来入,说是有志匡时济世,欲想创办一所学校,以培植青年志士,为民前锋。曾经向命相家请教,据说我们“时运不济”,因此疑不敢决,再来叩师请教“命运有定数吗?”。禅师答道:‘命......
净念法师从前大陆上是亲近慈舟大师的。慈舟大师在北方是一位持戒很严净的大德,南方是弘一大师。净念法师告诉我们一则故事,他说:‘慈舟大师对这一类微细的事情都很认真。有一次,我因为脸上长了疮疤,就躲在房间里......
自赞毁他罪过重 我曾亲见两僧,口既能说,笔又能写,品德亦不算坏,照理说这两人,应出人头地,但皆终身潦倒,百思不解其缘因?今讲戒至此,始恍然大悟——他们两人,平日经忏之余,即与大众聚首,闲谈他人是非。或......
余尝自愧业障深重,故于出家受沙弥戒之日起,每晚持诵沙弥律仪若干节,迄受三坛大戒之后,即单日菩萨大戒,双日具足戒,更番持诵,不敢或息。民国五十一年初主灵隐佛学院,开学不久,我提议半月半月法师与比丘学......
佛制不杀生戒,为我等众生闭三恶道之门。是故古人,从佛闻法,得知杀生罪报之可怖,竭力奉行戒杀护生,我等岂可不戒吗?……拙衲在俗家时,本村有一贫苦老叔公,以受雇制板鸭为职业,一生所杀之鸭,数十余万,他临命......
我曾经亲自看到因食肉慢性中毒而死的人,民国四十三年间,嘉义肺病疗养院,有个叫小老广的病人,他是在大陆撤退时,随军来台的,因营养不良,患上肺病,他的哥哥在香港做生意,他初到台湾,不通音讯,后来取得连络,......
谭符玉兰,孝女也!为处子时,割股疗亲,精诚格神,适谭忠为室,知书明理,笃喜信佛。其夫谭忠,系一横蛮军人,百般阻止,侮为迷信,玉兰均忍受之。晚年其夫,因病入住嘉义湾桥联勤第一肺病疗养院。会民国四十三年秋......
前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为抗日名将,其夫人赵陆萧蓉居士,自幼长斋奉佛,虽厕身富贵场中,仍坚持素食,因持斋念佛故,体泰神怡,不知老之将至;行近六十岁之老妇,看上去犹如花信年华之少女。她五十九岁那年,去美国......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酒的亲身经验:以前我爱喝酒,若论酒量不大也不小,一两瓶高梁喝下去,脸不红、神不乱。后来在大陆要离开家乡时,母亲很担心我这个爱喝酒的毛病,她说:‘我......
现在台湾有些尼众,不管是否够资格受具足戒,她就是要受。反正现在我们的戒坛一传戒,就是几百个人,戒师父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去问,就算问了,她硬要受,谁也奈何不了她。这是指犯了四根本戒就不可以受比丘尼戒而......
现在你们这里是很好,没有五欲境界的引诱,也没有世间红尘的沾染。但是,你们要是回去了呢?你们师长的道场也许是在市区里,那怎么办?如果这样,你就要时常自己警觉,告诉自己:‘我当初为了什么而辞亲割爱来出......
我奉劝道心不坚,有意还俗之人,须再三考虑,不可随便还俗。第一、佛说出家可证四果阿罗汉,超出三界,在家只能证三果。第二、在家人不知居俗之苦,既经出过家,受过清净法乐,再还俗家,才会感到在家之苦,那时......
我闭关目的,在专修净土,拜大悲忏,是前方便,是故拜大悲忏之后,接著拜净土忏。依慈云忏主修订礼忏本行之,仍旧日上午礼忏,其余功课照常。只是净土礼礼忏境界愈善,病苦及诸魔障愈大。所谓‘道高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