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臻老法师2003年12月讲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编者按] 本文是昌臻老法师最近开示的提纲;经老法师恩准公开发布。文中,昌臻老法师现身说法,令我们明白何谓真正的正信佛教。愿我们从此文中获得正知正见,......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1996年秋季佛七总结讲话 释昌臻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前总结一下。 通过几天的念佛,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净土法门,“十六字”纲领,学佛是......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于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记胞姊张毓如往生事迹 释昌臻 余俗家世居成都,祖辈乐善好施,信奉佛法,我们自幼均受熏陶。胞姊第毓如居士(1915——1996),法名果慧,天性淳厚,孝念......
临 终 助 念 往 生 昌臻法师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
净土法门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们不管是起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要换得快。念头一起,很快,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不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于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
(昌臻法师在乐至报国寺2003佛七开示) 念佛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上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个窗口。我们一天到晚都通过这个窗口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所以......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间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的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 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自......
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析,我们用财富来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的人。这跟社会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为布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报绝不会因为他的布施而减少。比......
现将军身 行菩萨道 ——记一代高僧能海法师 文/昌臻法师 能海法师(1886--1967),四川绵竹县人。俗性龚,名缉熙。父母早逝,依姊为生,就读私塾,颖慧异常,饱读儒书。清末国家多故,立志从戎,於光......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倡修习净业,更具有适时契机的特殊意义。 第一,......
学佛必须忍辱 ——释昌臻法师 一九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忍辱的重要......
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三则 ——释昌臻病中谨记于报国寺 2004.6.6 一、临终四事 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
净土法门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们不管是起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要换得快。念头一起,很快,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不要......
心 相 篇 ——宋·陈希夷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
(图:昌臻法师)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总觉得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
缘起 各位法师、各位师父、各位居士同修: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修大家在一起来学习佛法感到非常高兴。广德寺是四川著名的丛林,在历史上高僧辈出。现在来说道风也好,道场非常......
阿弥陀佛,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的原因,到今天才给大家见面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的,就是《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讲两个大的问题: 一、易行。讲五点: 第一点,念佛,三岁小孩......